呂永霞
淺談高校會計電算化課程的實驗安排
呂永霞
從我國高等教育法來看,高校培養的專、本科生,應該是具有一定的專業實際工作能力的人才。眾所周知,當前畢業生就業難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獨擋一面的實踐技能。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會計信息系統各項事務處理流程非常復雜,學生到各企業單位實習時,各企業出于對系統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的考慮,根本不愿意接受學生實習,即使接受了學生實習,也多數不愿意讓沒有經驗的人接觸系統或核心業務流程。因此,實習學生基本沒有直接參與核心工作的機會,到企業實習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那么,高校如何做到在有限的時間中讓會計專業的學生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培養其學生更高的操作技能,掌握更好的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方法,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取得更好的實驗效果,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這是會計電算化實驗應該考慮的問題。因此會計電算化課程通過安排大量的仿真模擬實驗,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故筆者認為各高校的會計電算化課程的實驗應從以下六方面著手安排,肯定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的!
現代計算機技術在會計實驗中廣泛應用,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涉及硬件、軟件和數據三個方面。目前,各大院校的財會院系,一般都有自己的電算化實驗室,也基本上都配有多媒體設備或投影儀等設備。但由于設備使用率高,會計電算化課和其他課程的教學在使用實驗室和設備上經常發生沖突,使用這些實驗室和設備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同時也經常出現人為的或計算機病毒引起會計數據和信息丟失的現象,這些情況都不同程度地影響會計電算化的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因此,高校必須切實加大會計電算化實驗設施的投入力度,加強軟硬件的購置與維護,以滿足會計電算化課程實驗的需求。
會計電算化是一門實用性、針對性、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會計電算化實驗課程教學目標理論上定位于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熟練掌握財務軟件的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學生走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但事實上,許多高校,特別是某些專科或高職高專院校,由于上機課時的限制、學生的層次較低及其他有關教學條件的影響,不可能將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全部模塊安排上機,許多學校只能安排總賬、報表、工資、固定資產部分進行上機實驗,一部分學校再增加應收應付系統的上機實驗,成本系統因其操作極其復雜,上機實驗題目又奇缺,一般學校都不安排成本系統的上機操作,對于進銷存一體化部分,因涉及較多的工作流程、復雜的管理理念等問題,安排上機的學校更是鳳毛麟角。
另外,目前,許多高校針對會計電算化實驗課程,只開設了財務軟件應用基礎課程,好一點的高校開設了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課。至于計算機審計實驗課、計算機財務管理實驗課和ERP實驗課或信息技術類的其他實驗課則開的很少,就算有些高校開設了上述課程,但實驗案例也往往是互不聯系或聯系甚少,這樣造成會計電算化實驗課程內容單一,割裂了相關專業課之間的相互聯系,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
故各高校應根據學生層次的高低,合理安排“以編寫程序為次,會計軟件的操作為主”的實驗內容,完善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體系,充分重視會計電算化課程實驗的整體連貫性。通過該試驗,學生能清晰地理解會計電算化實驗內容的來龍去脈、相互因果的關系,能夠真正掌握其所學會計電算化的知識。
由于涉及相關軟件的種類較多,而相關實驗教材又較少,如果教師不能獲得合適的實驗材料,而教師又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能找出一個合適的會計電算化實驗系統數據,這將嚴重影響會計電算化實驗的效果。
因此,教師應精心地選擇或自編一些實驗資料,讓學生通過實驗,不僅可以鍛煉其在會計電算化實踐中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要提高其實際工作能力和專業素養。
目前會計電算化實驗中,一般由學生擔任會計過程中所有的職務。這樣,確實可使學生全面掌握會計工作流程,但也容易使學生混淆不同會計崗位的職責,同時也容易使學生忽視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為了改變這種單一采用“一人做完一個實驗”的形式,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崗位實踐要求,將電算化實驗室組成幾個小局域網,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角色實驗”。由組內學生分別擔任系統管理員、賬套主管、總賬會計和出納等角色,利用各自的局域網共同完成一套模擬經營案例。在實驗中,同組的學生還可以互換角色,互換系統操作,體驗不同的角色處理。這樣,不僅使學生能夠親臨網絡財務軟件的所有系統操作,全面掌握會計工作流程,體驗不同的職能分工,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溝通與團隊協作精神,有助于學生畢業時快速適應社會對會計工作者在電算化素質方面越來越高的要求。
由于會計電算化實驗課要有必要的會計和計算機知識作基礎,在實驗課的編排上基本是“三下四上”(大學本科的第三學年的下學期或第四學年的上學期)。據筆者了解,學生對本實驗課的學習興趣其實很高,但因忙于考研或找工作或其他原因,課堂教學到課率較低、實驗課到課率就更低,實驗效果大打折扣。這里建議高校會計電算化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時應充分考慮這一點,盡量把實驗課提前到“三上三下”,可能效果會更好,甚至也可以考慮一下“二下”。
會計電算化教學使用的多是教學版軟件,但是教學版軟件質量比不上正版財務軟件,不能完全滿足教學要求,存在不少問題。如教學時有問題不能得到軟件公司幫助;操作期限的限制,教學版一般給定一個較短的期限(通常是3個月),這樣會影響實際教學,使有些教學內容不能進行有效的實驗;內容的限制,有些內容在教學版軟件是不能用的,也就不能得到應有的效果;軟件的數據處理常會出現問題,導致軟件操作失敗、計算機死機等問題。教學版軟件也沒有提供對學生進行實驗考核的系統。
隨著經濟的發展財務軟件不斷更新、不斷升級,高校應本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選擇當前市場上功能強、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金碟K/3、用友U8等大型財務軟件,并且最好選擇這兩個軟件的最新版本;高校還應及時與軟件供應商聯系,不斷修正教學軟件,縮小與正版軟件的差距,使會計電算化教學更具有針對性,以滿足社會的需求。
總之,要提高學生的會計電算化水平,需要結合社會這方面人才的發展需求進行系統的、比較全面的教學,同時加強實踐環節的訓練,高校必須對該會計電算化實驗課程的試驗安排進行切實的改革和建設,否則,將不能滿足社會對會計電算化人才的要求。如何培養更多高水平、高層次的會計電算化人才,推動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發展是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永遠不能回避的問題。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升達經貿管理學院會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