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2010年12月23日出席央企負責人會議時強調,“十二五”時期,央企要堅持科學發展道路,繼續推進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促進央企做優做大。央企肩負光榮的歷史使命,要充分發揮主導、骨干和表率作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以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以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為支撐,以產業產品結構調整為關鍵,以加強企業黨的建設、班子建設、人才建設為保障,做強做優做大,實現發展質的新飛躍,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在2010年12月23日舉行的央企負責人會議上,國資委主任王勇首次全面談論推進央企結構布局調整思路——在重組方向不變的前提下,2011年將規范央企推進與各類所有制企業的并購重組。王勇強調:“雖然原定2010年要將央企數量重組為100家的目標還未實現,但中央對央企確定的重組目標不會改變,我們仍要努力培育30-50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企業集團,在國有經濟結構調整中,仍要有進有退,因此央企的數量只是一個表象,不是決定因素,更重要的是央企重組的質量和效益。”
國資委主任王勇在央企負責人會議上提出,“十二五”時期央企改革發展的核心目標就是做強做優央企、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做到自主創新能力強、資源配置能力強、風險管控能力強、人才隊伍強;經營業績優、公司管治優、布局結構優、社會形象優秀。大力實施轉型升級戰略、科技創新戰略、國際化經營戰略、人才強企戰略、和諧發展戰略。王勇表示,央企要具有國際競爭力就必須做到主業突出,公司治理良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國際知名品牌;具有較強的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水平;在國際同行業中綜合指標處于先進水平,形象良好,有一定影響力。
國資委主任王勇表示,國資委鼓勵央企進行不留存續資產的整體上市,主業資產已經整體上市的,通過多種途徑實施集團層面整體上市;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必須采取國有獨資形式的企業,要進行公司制改革;其他行業和領域的央企,要積極引進各類投資者,實現產權多元化。
在央企投資和并購重組日益活躍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資本使用效率成為國資委關注的焦點。2010年12月28日,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在央企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工作會議上指出,央企要提高各類投資和并購重組質量,防止“盲目擴張鋪攤子,賠了血本賺吆喝”。黃淑和指出,圍繞提高資本使用效率,央企要提高各類投資和并購重組質量,進一步增強資本回報意識,做好投資決策,嚴控投資方向,把握投資節奏,提高投資水平。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2011年國資委將推動16家央企整體上市。對此,2011年1月8日國資委有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表示,不存在今年將推動16家央企整體上市的提法。盡管國資委否認這一說法,但并不意味著央企整體上市步伐放慢。近期,五礦、中鐵物資總公司、中國通號等央企集團的股份制改造,都表明央企整體上市步伐正在加速。
財政部日前下發《關于完善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從2011年起,擴大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并將央企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類型由原先的三類調整為四類,除兩家糧棉儲備央企外,其余央企上交比例統一提高5%。國有金融企業未被納入預算實施范圍。此外,從2011年起,適當提高央企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具體分四類執行:第一類為企業稅后利潤的15%;第二類為企業稅后利潤的10%;第三類為企業稅后利潤的5%;第四類免交國有資本收益。新納入企業均按第三類標準上交紅利。
近年來,產權市場在金融股權交易中發現價格、發現投資人的作用日益凸顯,各大產權交易所也逐漸成為處置金融資產的重要平臺。從2009年7月開始,上海、北京、天津等產權交易所相繼設立金融資產交易中心,以搶占產權交易市場創新的制高點。隨著產權市場功能的完善,金融資產交易的業務規模也迅速擴張。最新統計顯示,2003年8月至2010年12月,我國產權市場累計交易各類金融資產達4625億元。
天津股權交易所從開業至今,共有來自山東、河北、湖南、山西、吉林、河南等多個省市的61家企業在交易所掛牌交易,市場總市值超過108億元,為掛牌企業實現股權私募融資額累計達15億元,注冊做市商80余家。
在2011年首個交易周內,上海產權市場上金融業成交居首,共成交3宗,成交金額合計達47.52億元。另有多宗上海企業股權項目被外資收購。其次是制造業和房地產業,成交金額分別達5.04億元和4.86億元。交易所人士介紹,有兩家央企將所持有的證券類公司股權在上海產權市場成功出讓。其中,“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30.7%股權”被上海一家國有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成交價為17.8億元;“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5.55%股權”被上海一家國有獨資的投資開發總公司收購,成交價格為28.83億元。
2010年12月31日,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精心組織下,國家核電集團下屬公司——國核電力規劃設計研究院所屬房產通過競拍成功轉讓。130多名競買人經多輪激烈競價,最終本次處置的53套房產以3367萬元成交,高出評估值554萬元,競價增值率達19.69%。該項目的順利成交,標志山東產權交易中心在央企實物資產轉讓領域實現了新的突破。
2010年12月30日,福建省產權交易中心與福建省交通集團共同出資的福建省八方船舶交易中心正式掛牌成立。福建省八方船舶交易中心主營業務為:船舶交易、評估、兼營船舶購銷、租賃、維護等業務。同時還將建立完整的船舶信息數據庫。船舶交易中心的成立,是一項富有創新性的實踐,是產權交易平臺的有效延伸,填補了長期以來福建省船舶管理中缺乏專業公共交易平臺空白。
廣州交易所集團有限公司是廣州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國內首家專注于各類專業交易所投資和運營的機構。定位是各類交易所資源的整合與控股平臺,全面涵蓋權益類交易和商品類交易的綜合性交易服務提供商。廣交所成立以來,累計完成交易額近4000億元,先后組建廣州私募股權交易所、環境資源交易所、農村產權交易所、文化產權交易所、技術產權交易所、物流交易所、企業財務清算有限公司、產權道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產權拍賣行、公物拍賣行、君通拍賣有限公司、機關策劃傳播中心,商品交易所與廣交所集團一同揭牌,并將設立林權交易所。
由北京產權交易所、北京環境交易所董事長熊焰撰寫的《低碳轉型路線圖》一書,于2011年1月5日在北京正式首發。國務院國資委國企監事會主席呂黃生,國家環保部污防司巡視員李新民,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國家發改委能源所能源分析和市場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雋,中信證券碳投資與碳市場首席科學家唐人虎和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梁猛等嘉賓出席了新書發布儀式。
2010年12月18日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開業儀式在北京市麗澤金融商務區舉行,新華社社長李從軍與北京市市長郭金龍為新華社金融信息交易所開業鳴鑼。這是全球金融信息領域首創的交易所,也是致力于戰略轉型的新華社在加強金融信息服務層面開拓的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