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茜倩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武漢430072)
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極大沖擊,各國經濟普遍陷入衰退,雖然當前世界經濟已經開始復蘇,然而復蘇根基尚不穩固,世界經濟的發展前景仍然充滿變數。面對國內外政治、經濟壓力,一些國家紛紛采取自顧性的貿易政策,一方面推行貿易保護主義限制進口;另一方面又通過出臺一系列出口促進措施鼓勵出口。以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出口倍增計劃”為代表的各種公開或隱蔽的鼓勵出口措施陸續出臺,對有限的國際市場進行爭奪,導致世界范圍內貿易摩擦與爭端頻發。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出口在一國的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危機之后,擴大出口更是被各主要經濟體視為實現經濟復蘇、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總體來看,各主要經濟體出口促進政策的動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促進就業增長
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下滑,主要經濟體失業率持續走高,嚴峻的就業形勢不但成為阻礙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而且也不利于社會穩定,成為各國政府面臨的最為棘手的問題。在消費、投資增長在短期內難有明顯起色的情況下,鼓勵出口便成為各國政府拉動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的主要手段。如美國總統奧巴馬推出“國家出口戰略”的目的就是通過增加出口來拉動就業。
(二)實現經濟再平衡
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發達國家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因而主要發達國家希望通過擴大出口,改變以往過度依賴國內消費的狀況,并重振實體產業,更多的依靠實體經濟來重新平衡經濟增長方式,以實現出口與消費,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再平衡,推動經濟可持續增長。
(三)增強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國際市場需求大幅萎縮,世界范圍內出口貿易急劇下滑。在此背景下,各國政府普遍出臺一系列扶持出口的政策措施,以增強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擴大在全球市場的份額,為一些國家走出危機、搶占世界經濟主導地位打下基礎。
(四)穩定政局
經濟萎縮、就業市場低迷,導致一些國家的國內政治、經濟壓力加大,因此許多國家都將擴大出口作為首要的政策目標,以拉動就業和經濟增長,緩解國內壓力,穩定政局。例如美國政府重提“國家出口戰略”,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將出口提高一倍,以創造200萬個就業崗位,很大程度上是出于鼓舞人心、提高自身支持率的政治目的。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各國政府為擴大出口不斷調整外貿戰略,爭相出臺了各種鼓勵出口的政策措施,綜合來看各類政策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行自利性的貿易政策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世界主要經濟體自利性增強,更多運用保護主義手段限制進口,同時對本國出口企業提供相關支持,鼓勵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以刺激出口的單方面增長。一些發達國家更是利用自身貿易大國的地位,以實現公平貿易為名,對貿易伙伴提出諸多要求,迫使對方開放市場。如美國表示要通過所謂的強化貿易規則消除海外市場壁壘,確保外國市場對美國產品開放。
(二)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國際市場需求急劇萎縮,因此各國政府都把贏得更大的國際市場份額作為對外經濟戰略的重中之重,推出各類政策舉措以大力開拓海外市場,如美國提出要大力扶持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德國表示要強化本國企業在海外的市場地位。
(三)推動出口便利化
為推動出口增加,各國重點實施出口便利化的經濟政策,并簡化貿易手續,為出口商開拓新市場和擴大出口創造機會。如美國在其出口促進計劃中提出要調整現行的出口管制體系,制定更加有效的審查程序并減少不必要的障礙。
(一)提供資金支持
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全球信貸緊縮,貿易融資困難,給企業發展帶來了嚴重沖擊。為緩解企業資金緊張,促進出口增加,許多國家直接或間接給予出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以資金支持。如美國表示將進一步提高貿易融資額,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力度;歐盟宣布重新開始對黃油、奶酪和脫脂奶粉進行出口補貼,并放寬企業獲得融資的限制,以補貼貸款和直接援助形式對部分出口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以增強其資金流動性。
(二)加大出口退稅力度
出口退稅是鼓勵外貿出口的主要措施之一,為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增強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一些國家進一步加大了出口退稅力度。如印度為了遏制出口下滑,政府出資110億盧比,用于對出口商品的港埠貨物稅進行全額返還,并上調了部分紡織品的出口退稅率。巴西政府也表示將加快面向出口企業的出口退稅程序,幫助企業回籠資金。
(三)放松出口管制,簡化出口審批程序
為擴大出口,許多國家放寬出口管制,并簡化出口審批程序。如美國表示將在國家安全許可的范圍內,改革出口限制,并簡化一些出口項目審批程序。印度商工部在2009年2月宣布的臨時出口促進措施中規定,政府在出口商出具裝船單后,即可簽發關稅信用單據,而不必等從銀行取得證明后才簽發。
(四)扶持重點行業
目前,一些國家開始注重國內實體經濟的發展,對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給予更多政策支持,以促使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贏得競爭優勢,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如美國在《2009年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中規定要給予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生產、智能電網/傳輸技術、能源效率項目、環保車輛制造等相關領域直接投資和稅收鼓勵;法國推出60億歐元的救助汽車產業計劃;德、日等國對國內重點支柱產業和中小企業提供廣泛的稅收減免和現金補貼。
(五)貨幣貶值
貨幣貶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國商品的相對市場價格,提高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因而許多國家采取了各種顯性或隱形措施促使本幣貶值以支撐疲軟的出口。如美國的“出口倍增計劃”就暗含“弱美元”動機,一些亞洲國家也紛紛調低本國匯率,努力獲得出口優勢,如越南政府為應對危機擴大出口,先后多次采取措施令本幣貶值;新加坡也一次性調低新元匯率。
(六)開展商業外交
通過商業外交,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商業宣傳和推介工作,可以幫助企業拓展銷售渠道,創造新的出口機會。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有的國家從總統到各級政府官員都在為企業獲得相關貿易機會而積極游說,大力推行商業外交戰略,與更多國家在更廣闊的領域開展合作。如美國要求駐外使館增設業務聯系員,負責與駐在國開展經貿合作,推動本國產品出口。巴西總統于2009年對華進行訪問,雙方就農牧產品貿易、港口合作等領域達成合作協議,為擴大對華出口創造有利條件。
(七)支持企業出國參展
目前,一些國家高度重視企業到國外參展,并制定相應措施協助企業參加國際展會。如泰國制定了促進企業出國參展以及舉辦國際展會的計劃,并帶領國內企業前往印度、中國等地參加商品展覽;英國、日本等國也推出了類似措施,協助企業參加海外商展。
(八)加強部門合作,提供出口促進服務
各國政府注重加強不同部門間的合作,設立出口促進機構,共同協作,從公共信息、咨詢、出口信用擔保等多方面為出口企業提供相關服務,以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如美國設立了出口促進機構,將相關部門協調起來,形成“一站式”政府服務;英國貿易與投資署將新建網站用于公布商務活動信息,并與地方政府聯手開展出口商培訓活動,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如哥倫比亞出口促進會設立的投資門戶網站,向國外企業介紹哥倫比亞的市場機會與投資環境,以及相關政策法規,為國外企業與哥倫比亞開展貿易活動提供參考信息。
(一)中國成為各國促進出口的主要目標市場
目前,外需萎縮是各國出口面臨的最大難題,尋求新市場已成為擴大出口的首要問題。在世界經濟陷入低迷的情況下,中國卻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市場潛力巨大,必將成為各國擴大出口的主要突破口。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會不斷通過外交手段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降低市場準入門檻,這將給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極大挑戰。
(二)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日益增多
面對有限的國際市場,作為出口大國的中國必將被許多國家視為主要競爭對手,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不斷增加。2010年,中國出口產品共遭受66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金額約71.4億美元。2011年以來各國針對中國產品發起貿易指控更為頻繁,貿易摩擦范圍更為廣泛,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制造”在世界市場上將面臨更多的貿易壁壘。
(三)中國面臨的國際競爭將更加激烈
為擴大出口,搶占有限的國際市場份額,各國都出臺了更為積極的外貿促進政策。在此背景下,中國既要面臨來自發達國家的競爭,又將在傳統優勢產品領域遭遇發展中國家的更多挑戰,出口企業將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
(四)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
為了實現擴大出口的目標,同時打壓競爭對手的產品競爭力,主要發達國家還利用自身經濟大國的地位干預別國的匯率政策,通過迫使其它國家貨幣升值,變相實現本幣貶值。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頻頻就人民幣升值問題向中國發難,今后一段時期內人民幣將面臨更大的升值壓力。
(五)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機遇
第一,為落實出口促進戰略,一些國家已出臺了放寬出口管制的相關舉措,尤其是一些發達國家可能會放松對部分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限制,這將為我國高技術進口提供難得的機遇。
第二,要增加出口,必然要增加相應的投資,在金融危機造成流動性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各國必然要加大對外資的引進力度,這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機遇。
第三,各國要加大出口產品的生產,必然會帶動對國外原材料、機器設備、相關零部件等進口的增加,有利于擴大我國中間產品的出口。
此外,各國出口促進戰略的實施,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與外貿發展方式轉變提供了倒逼機制,有利于降低我國經濟增長對外部市場的依賴,加快我國經濟結構轉型。
世界各國的出口促進戰略必將導致全球競爭加劇,使中國外貿面臨更為嚴峻和復雜的國際環境,因此我國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促進出口穩定增長。
(一)借鑒國外經驗,完善出口促進體系
(二)加大對外投資力度,鼓勵企業海外并購
加大對外投資不但可以規避貿易壁壘增加出口,而且可以獲取國內緊缺的戰略資源、先進技術,收購國外銷售渠道,加快推進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因此我國要加大對企業海外投資的支持力度,將出口和投資結合起來,以投資帶動出口。
(三)適度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
我國要更加重視進口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采取各種鼓勵進口措施,加大對先進技術設備、資源性商品以及國內緊缺物資的進口力度,并加緊敦促歐美等發達國家進一步放寬對華高技術產品的出口管制。
(四)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當前,中國面臨的外貿環境日益嚴峻,單純依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受到極大挑戰。因而我國要在注重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同時,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內需增長。
(五)優化出口結構,轉變外貿發展方式
首先,我國要把外貿發展重點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加大科技研發領域投入,著重開發自有品牌、自主知識產權,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其次,要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推動金融、文化等重點領域服務出口,減少貿易摩擦,不斷提升整體外貿發展水平。
[1]The White House,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in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January 27,2010.
[2]WTO,Overview of Developments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ing Environment.18 November 2009.
[3]商務部.2010國別投資貿易環境報告[R],2010.
[4]如何看待美國出口促進戰略[EB/OL].新華網,2010-02-08.
[5]張燕生.美國出口戰略調整加劇全球競爭態勢[EB/OL].新華網,2010-04-14.
[6]嚴啟發,李晚晴.美國出口戰略的新發展及述評[J].中國經貿,2010(12).
[7]張漢林,魏磊.美國實施“五年出口倍增”計劃的政策措施評析[J].亞太經濟,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