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念慶
(河南工業大學,河南鄭州450001)
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符合社會需求,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為達成目標,各專業都將實踐教學環節視為整體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現在市場經濟條件,校外實習越來越難以組織,一方面學生渴望能到校外進行專業實習,使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在實習中得到驗證和提高;另一方面,一些單位或企業從自身經濟效益和實際情況出發,不愿接收或沒有能力和條件接收尚在學習階段的學生進入企業實習。這樣的矛盾幾乎涉及所有高校各專業,那么如何既能滿足學生的專業實習要求又能切實解決學校組織和安排實習方面的困難,各高校根據專業不同來制定相應的措施,要么通過校辦工廠、校內實驗室、出資和大型企業聯辦校外實習基地解決問題,要么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和師資建立校內專業實習基地。在現今條件下后者更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實習基地一旦建立,將會提供長期和穩定的實習機會,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仿真實驗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模擬實際的經濟活動環境中進行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訓練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使用的資料來源于社會經濟實體的各個方面,這可以讓學生在設計好的環境中,通過各環節的操作從總體上了解一個經濟實體的日常工作流程以及與外部經濟實體的經濟關系,從而系統、全面、完整地掌握與本專業相關的操作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從事相應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校辦企業的大規模發展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后,特別是1992—1993年期間,有些大學,不僅學校、院系,甚至教研室都在創辦企業,到了90年代中期,一些高校創辦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成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企業集團,如北大的方正集團、青鳥集團,清華的紫光集團、同方集團等。在校辦企業“真刀真槍”的實際技能和專業訓練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將理論和實踐緊密地結合,還可以積累工作經驗,應用多種新知識,跟上時代發展步伐,體驗工作和創業的艱辛和樂趣。
產教結合、校企合作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學校、企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選擇專業對口、企業風正、管理規范、生產任務比較充足的企業作為校外實踐基地。聘請學校與企業的高水平人員擔任實訓指導,一方面學校借助企業資源,改善辦學條件,為學生提供長久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另一方面企業利用學校人才優勢、智力優勢,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從而實現雙方的優勢互補,互惠互利。
具體到國貿專業,適宜同專業流程功能區分較為明晰的企業合作,例如商情收集、客戶往來、報價議價、合同生產、單證制作、儲運、財務等流程功能分別由不同部門擔任的企業,學生剛開始實習比較適合進行商情收集及客戶往來工作,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互聯網搜索優勢和時間優勢,而這些工作對企業的業務人員來說相當耗時耗精力,并且效果不佳。由實習學生擔當業務助手接替這些工作,既可以為業務人員節省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把工作重點放在報價簽訂合同以及執行合同上,還可以發揮在校學生的優勢,培養他們的客戶意識;另外也可以把部分執行合同的生產監制任務分給實習學生承擔,可以培養學生的質量意識、成本控制意識。
在前述的三種校內實習基地模式探討中,理工類專業較易以校辦工廠和校企合作作為培養學生的方式開展專業實踐環節的教育,而對于文科經濟類專業,商務仿真實驗室不失為一種操作性強且經濟可行的方式。下面以河南工業大學的國際貿易專業為例探討在商務仿真實驗室進行專業實習的具體問題。
在商務仿真實驗室進行國際貿易專項實驗的有效軟件是單證教學系統,教師可根據實務教學的進度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項訓練。對處于專業實習階段的學生,專項實驗的訓練目的主要是查漏補缺,對課程學習中有遺漏或掌握薄弱的環節進行彌補和加強。例如,對業務磋商環節可專門進行詢盤、發盤、還盤和接受的訓練,掌握磋商技巧和英文表達;對信用證結算業務,可專門進行開證、審證、改證以及根據信用證繕制各種單據的訓練;因為單證教學系統和真實的業務環境結合得不夠,所以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專項實驗時給予一定的業務背景,使學生能將機械的純單證制作和實際業務流程結合起來,把單證制作融入到實際工作中去考察,既達到專項實驗訓練的目的,又讓學生有業務全局觀念和視野。
綜合性實驗是在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運用一門課程或多門課程的知識對學生專業技能和操作方法進行綜合訓練的一種復合型實驗。進行綜合性實驗的有效軟件是實習平臺系統,該系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學生實習難的問題。學生在網上進行國際貨物買賣實務的具體操作,能很快掌握進出口的成本核算、詢盤、發盤與還盤等各種基本技巧;熟悉國際貿易的物流、資金流與業務流的運作方式;切身體會到國際貿易中不同當事人面臨的具體工作與他們之間的互動關系;學會外貿公司利用各種方式控制成本以達到利潤最大化的思路;認識供求平衡、競爭等宏觀經濟現象,并且能夠合理地加以利用,真正理解并吸收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
學生可利用單證教學系統或實習平臺系統自擬實驗項目,該實驗對實習學生的要求更高,學生是在完全了解自己掌握的知識和能力的前提下,明白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的薄弱點及需要訓練的項目所在,能夠根據軟件特點在老師的指導下自行設計實驗目的和內容,擬定實驗步驟,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設計和想法,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
通過深入企業實習,學生的專業技能、人際交往和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都能得到提高,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心、職業道德、誠信品質和團隊精神,達到綜合素質的提高。而校內實習顯然就缺乏這種實習環境對學生的鍛煉,學生在校內實習雖然在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上得到較強的鍛煉,但終究缺乏和企業的親密接觸,實習感受會有不同,而這一點對即將走上社會的學生是非常重要的,這一環節可迅速提高學生與就業單位的融合速度,讓學生一畢業就能迅速融入到新的工作崗位,而這正是校內實習所無法實現的。
學生對社會認知程度的深度和廣度是需要時間和經歷去充實的,初出大學校門的學生對社會認知的效率和渴望程度是人一生中的黃金階段,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也會較為深刻。因此學校在安排校外實習時,一般會比較重視實習單位的選擇,不僅要考慮所選的單位是否能提供學生實習的基本條件,如實習崗位、實習設備、食宿條件等,還會考慮該單位是否具有良好的企業形象。因為一個注重自己形象的企業,才會注重人才的培養與選拔,它的員工不僅具有很強的業務能力,而且具有很高的職業道德。到這樣的企業實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培養專業實踐能力,也會給學生無形中輸入了愛崗敬業、認真負責的精神,從而可以促進實習的效果,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出學生學習的內在潛力。而這是校內基地實習所無法提供的。
企業接納學生實習為學生提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機會,也為企業自身優先選擇優秀的專業人才創造了機會。現在很多與高校建立良好合作關系的企業,都是人才需求較為旺盛的企業,一方面企業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接納畢業生到單位實習,為整個社會的人才培養盡自己的義務;另一方面企業在指導學生實習的過程中能夠近距離全方位地考察畢業生,為企業留用后備人才創造了優先權,也為企業省去了人才招聘的費用和麻煩。
校內實習基地可以長久穩定地給學生提供專業實習機會,但是鑒于它的局限性,在發揚其優勢的同時,也要盡可能多地想辦法彌補其缺陷。首先,學校應該擴大對外宣傳,將學校尤其是專業的辦學理念和宗旨及專業發展動向及時向外發布,與對口的企事業單位保持聯系和溝通,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有目的地培養企業急需的專業人才;其次,學校要積極利用專業指導和合作機構擴大專業影響力,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校企聯盟,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學校和校外實習基地簽訂長期的共建協議,促成學校和企業資源共享。另外學校還要進一步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設立專門的機構和人事部門分管畢業實習和就業引導工作,精心維護校外資源,對學生實習進行全程跟蹤管理,妥善處理學生實習和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只有就業出口暢通,我們的專業才會吸引到高素質的生源,才能樹立起專業品牌,使專業建設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1]于曉玲.進出口貿易實務實驗教學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12):114-115.
[2]薛凝.實施開放式實驗教學加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9):78-80.
[3]國秀麗.基于業務流程的《進出口單證實務》教學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10(8):69-70.
[4]王世平.角色扮演法在進出口業務實訓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高教論壇,2010(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