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祥
(齊齊哈爾大學,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業務流程重組最早由美國的哈默和杰姆培于1993年提出,在20世紀90年代成為全盛的一種管理思想。強調以業務流程為改造對象和中心、以關心客戶的需求和滿意度為目標、對現有的業務流程進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徹底的再設計,利用先進的制造技術、信息技術以及現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實現技術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職能集成,以打破傳統的職能型組織結構,建立全新的過程型組織結構,從而實現企業經營在成本、質量、服務等方面運作模式。有的學者對BPR在教育行業的應用也進行了探討,如部門預算流程、財務審批流程、會計核算流程、學費收繳流程等,目的在于理順財務關系,強化財務監督,提高服務質量。目前,現在的高校財務報賬流程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無法實現監控和跟蹤,迫切需要對傳統高校財務報賬流程進行再造。結合BPR的概念及高校財務報賬流程的涵義,可以嘗試將高校財務報賬流程再造定義為:對高校財務報賬工作中的程序或操作規則進行重新審視及設計,以達到簡化報賬流程、報賬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最終達到提高報賬工作效率和質量的目的。
目前高校報賬是按照傳統的自然流程和組織分工進行的,高校報賬的一般流程模式為:經費使用人持原始憑證填寫報賬單,由經費使用部門負責人簽批,再由校長簽批,然后再到財務部門負責人處審批,最后再到報賬大廳交由會計核算人員審核,錄入賬務系統,打印記賬憑證,交由出納員付款。各個環節負責人因公出差不能授權代簽,報賬業務就要暫時停止,財務部門也無法跟蹤監控。
盡管財務電算化系統代替原有的手工核算,但未使整個流程發生本質性的改變,票據的大量錄入仍然是財務人員繁重的工作,也是報賬人最不愿意等待但卻等待最久的環節。其根源在于傳統的分工格局要求單據在錄入過程中必須由財務人員完成,這就使得這流程耗時又低效。
按照業務流程再造(BPR)的理念,將在報賬大廳中最耗時的單據錄入核算工作進行分解,報賬人在未進入報賬大廳前登錄網絡化的報賬系統模板完成,使得各報賬人報銷業務錄入能夠在任意時間和場所進行,該系統將報賬人的錄入數據進行預處理。
高校財務報賬過程的流程重組基于IT技術,仿照現今流行的文件簽發系統,以校園網為平臺的流程再造,其報賬業務流程如下:當業務發生時,由報賬人員隨時隨地登陸報賬預處理系統中的各類報賬模板進行業務信息的錄入,也可以掃描必要的原始單據作為電子附件上傳。在信息進入系統之后,將以字段記錄形式被存儲在校園網數據庫中,無需財務人員再行錄入。被“授權”的經費使用部門負責人可共享相關數據,進行網上審核簽批(也可以綁定電子簽批系統),報賬人能時時跟蹤報賬業務傳遞情況,隨時得到反饋信息。最后財務部門審核合格后,從網上向報賬人發出可來大廳報賬的指令。報賬大廳的財務人員只需根據報賬人提供的原始單據對已生成的報賬單和記賬憑證進行再修改、再確認最后打印報賬單和記賬憑證,確認后進入財務管理系統數據庫,生成賬簿和報表等工作均由計算機系統自動完成。
經過報賬業務流程再造后人員分工發生了變化,打破原來工作量不均衡現象,把單調、繁雜、重復的核算錄入工作分攤到報賬人身上,原來財務核算人員成為審核人員,節省人力資源,既能保證財務工作的準確性又能提高效率,消除原有流程的一些低效率的弊端。報賬人員比較耗時耗力的一些流程在財務部門以外的任意場所和時間完成,既節約時間又提高服務質量。公共信息平臺的建立、資源使用的高效率、財務報賬業務流程一體化等都是基于今天飛速發展的IT技術。財務人員只有從繁雜報賬核算工作中解脫出來,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財務管理者。
[1]薛華成.管理信息系統[M].第5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5.
[2]黃景文.高校報賬過程的流程重組[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10):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