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宇
(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遼寧 沈陽 110122)
責任保險是一種以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保險。企業、團體、家庭和個人在各種生產活動或日常生活中,由于疏忽、過失等行為對他人造成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依法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可以通過投保有關責任保險轉移給保險人。
作為一類自成體系的保險業務,責任保險的適用范圍十分廣泛。具體而言,責任保險的適用對象包括:各種公眾活動場所的所有者、經營管理者;各種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和維修者等;各種運輸工具的所有者、經營管理者或駕駛員;各種需要雇用員工的單位;各種提供職業技術服務的單位或個人;城鄉居民家庭或個人等。
我國責任保險始于20世紀50年代的汽車公眾安全責任保險,但不久即因“弊多利少,副作用大”而較其它國內保險業務提前4年停辦。1979年恢復國內保險業務以來,各地先后開辦了涉外責任保險業務,近幾年,各家保險公司也相繼在責任保險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責任險在經營中仍然存在業務規模小、新險種發展緩慢等問題,與現實的社會需求相比極不適應。據統計,2009年,我國責任保險業務的保費收入占全國財產保險總保費的7.5%,而全球責任保險占財產保險業務總量的平均比重已經超過15%,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這一比重高達30%~50%。與國外相比,我國責任保險的發展程度差距較大,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責任保險的發展有賴于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它一方面要求法律制度(尤其是民事方面)的不斷完善和進步,另一方面需要社會公眾有較強的依靠法律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近幾年,我國的法制環境已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改善,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雖然有些行業通過立法部門頒布了行業的法律法規,如《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障法》等,但其處罰力度和執法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從近幾年發生的各類惡性事故來看,政府在處理善后事宜時,追究最多的是各級領導和當事人的行政和刑事責任,受害者所獲得的經濟補償很少。
2002年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與中國保險學會等共同組織了“中國50城市保險市場調研”。由該課題的調查數據來看,我國公民對保險的認識度仍然較低,保險在家庭投資中排在儲蓄、住房、教育、證券之后。這說明我國消費者對財產保險的認知度遠低于養老、醫療等險種,而對責任保險的認知更是低得可憐。一些雇主寧可獨自承擔風險,也不愿意因投保雇主責任保險而提高經營“成本”。有相當一部分醫護人員擔心投保醫療責任險會引起病人的不信任,有些病人也擔心醫生投保醫療責任險會影響其責任心。
技術落后主要表現在:1.歷史數據不足,難以進行科學定價。2.保險公司缺乏必要的信息核實機制。由于保險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稱,保險公司既無法從政府部門,如勞動及社會保障局、稅務局等獲得數據查證的支持,內部也缺乏相應的機制和資源去進行核查,只能單方面從被保險人處了解保險標的情況,挫傷了發展責任險的積極性。3.各公司新產品開發滯后,險種大同小異,缺少特色,不能滿足投保人的多樣化需求。4.再保險支持不足。在實務中,除法定分保外,責任保險一般只能附加于火險或水險訂立合同分保協議,很難單獨簽訂責任保險的成數或溢額分保合同,而臨時分保方式價格相對昂貴,分保人對業務比較挑剔。再保險支持的缺位削弱了責任保險的承保能力,也降低了責任保險業務的穩定性。
我國責任保險作為財產險的一個險種,開辦時間短,所占比例小,管理層認為要推廣責任保險這一新興險種,一方面會影響其他主力險種資源配置,另一方面要求前期投入大量的廣告宣傳成本和培訓費用,勢必影響公司的效益。而且由于責任保險在國內還不夠成熟,其潛在風險較大,甚至有可能還沒有積累足夠的責任準備金就遭受巨額賠款。因此,從領導層面上,其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責任保險的銷售上。對于銷售人員來說,由于現在是按保費收入的比例提取傭金,如果仍采取與其他業務相同的提成比例,業務員從該項業務所獲得的報酬就很難促進其推銷責任險。另外,由于對一線銷售人員的培訓不夠,使其不能熟悉責任險的各項條款規定,也影響了責任保險營銷的質量和效率。
國家應當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加快法制建設,不斷完善和細化與責任險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的法律法規進行修正,對缺少法律調控的領域制定法律彌補空白,優化發展責任保險的法律環境。保險行業要積極參與立法建設。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推進經濟法制建設,保監會作為全國商業保險的主管機構,應引領保險業根據這一要求,推動市場權責規范、公共利益保護等方面的立法,尤其要促進民事責任賠償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保證受害者的合法權益。健全法律體系,特別是民法和其他經濟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嚴格的法律歸責原則和嚴厲的損害賠償判罰,是責任險存在與發展的基礎。
公眾對責任險保障意識的增強,一方面有賴于法律環境的改善,另一方面有賴于宣傳力度的加大。目前,全社會對保險的認識和理解非常有限,更談不上利用保險管理企業和個人風險。如天安公司于2010年初率先推出“酒后駕車險”時,還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爭議。因此,保險業要加強宣傳力度,讓社會認識到責任保險作為保證民事損害賠償責任得以兌現的經濟措施,既有利于補償受害人的損失,提高被保險人承擔民事賠償的能力,也有利于生產和生活的穩定和社會生活的安定。
責任保險要求的技術和管理水平比普通財產險高,保險公司必須加大責任風險研究,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提高管控水平。一方面,保險公司要進行產品創新。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責任險產品達二百多個,但被市場認可、業務有一定規模的產品只有公眾責任、雇主責任和產品責任保險三類,適應市場的保險產品不夠豐富,產品與市場的結合程度有待提高。保險公司要充分研究細分市場目標,針對不同領域開發新產品。另一方面要注重引進人才。擁有多方面的專業人才是責任保險創新、發展的關鍵。在國外,保險風險勘察員都是各行業的專家,如建筑專家、農業專家、企業管理專家等。保險公司應重視專業人才的交流,極大地提高保險公司自身風險管理水平,促進責任保險的發展。
專業化的管理和營銷隊伍的建設是責任保險健康發展的基礎。打造一支有良好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真正了解客戶需求,能夠打動客戶的專業營銷隊伍,讓產品的優越性在最短的時間傳遞給最多的用戶,這是建立專業營銷隊伍的根本。同時,保險公司應培養既懂法律又懂保險的復合人才,關注相關法律的建設情況,才能相應開發適合的險種。只有精通法律的專業人員參與開發,才能保證條款的適用性和嚴密性,才能有效地控制風險。有條件的公司可以挑選一些核保人員進修法律專業,以利于風險控制。
責任保險的全面開展是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保險業發展的高級階段。從目前各家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來看,責任保險屬于效益險種,能夠給公司帶來更多的利潤。因此,在政府宏觀政策的指導下,保險公司應開拓創新,牢固樹立服務意識,進一步促進責任保險的全面發展。
[1]吳定富.保險原理與實務[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307-309.
[2]樊啟榮.責任保險與索賠理賠[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1-10.
[3]陳玲.我國責任保險發展環境因素分析[J].金融與經濟,2005(11):25-35.
[4]潘峰.責任保險任重道遠[J].中國保險,2005(4):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