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王先生說不清是感冒還是鼻炎,左鼻孔總是不停地流“清水鼻涕”,尤其是在彎腰低頭、打噴嚏時流的更多。用過感冒藥、鼻炎片,都無濟于事,只好到醫院就診。醫生取“鼻涕”做化驗,結果證實那并非鼻涕,而是腦脊液。詢問病史,王先生說兩個多月前,下樓梯時不小心踩空跌倒,后腦勺重重地撞在地上,左鼻孔當即流出了鮮紅的血液。到醫院經清創、止血、抗感染治療后,很快恢復了健康。醫生據此診斷為“延遲性外傷性腦脊液鼻漏”,王先生恍然大悟,忙請教醫生該如何治療。
人的顱底骨板(篩骨骨板和額竇后壁骨板)很薄,并與硬腦膜緊密相連。頭部受到外傷時,很容易引起顱骨骨折。若骨板與硬腦膜同時在鼻腔后方破裂,就會使腦脊液經鼻竇、鼻腔流出,形成腦脊液鼻漏;若腦脊液從中耳流入外耳道,則會形成腦脊液耳漏。急性腦脊液漏在外傷的當時即可發生,容易被患者和醫生覺察,及時做頭顱CT可確診。延遲性腦脊液漏則多發生在外傷后數周甚至數年,多數發生于傷后3個月左右,病人很難將此癥狀與以前的外傷聯系在一起,假如醫生再不詳細檢查問診,極易導致誤診誤治。
腦脊液漏對人體最大的危害,是有可能引起腦膜炎、腦膿腫等并發癥,治療不及時或處理不當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因為腦膜破裂后,腦組織便與外界相通,致病菌有可能沿破裂處逆行向上,進入顱內而致病。此外,腦脊液漏還可引起顱內積氣,即空氣自破裂處進入顱內,輕者癥狀不明顯,重者可因顱內壓升高而致病。
一般而言,腦脊液外漏的治療并不困難。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保持鼻腔和外耳道的清潔衛生,應用抗生素預防細菌感染。同時應采取頭高臥位,以減少腦脊液的流出,利于裂口愈合。一般來說,絕大多數人隨著腦脊液流量的逐漸減少,裂口可在3—4周內愈合,腦脊液不再流出。仍不痊愈者,應考慮行顱骨修復手術。
當頭部受到外傷后,從鼻腔或耳內流出的腦脊液漏是白色的清水樣,無粘性,不易凝固,放置一段時間也不沉淀。到醫院檢查,加入醋酸不渾濁,費林氏試驗發生棕紅色沉淀?;颊吆图胰饲f不要為了堵漏,用棉花、衛生紙等填塞鼻腔或耳道,那樣不僅堵不住漏,反而會增加細菌逆行感染的機會,使小病變成大病。同時還要避免擤鼻、咳嗽和容易引起顱內壓增高的動作,會使傷口不易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