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是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可見于內外科疾病,如各種類型的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藥物損傷、細菌感染、某些寄生蟲病、膽道疾病等,還可見于胰腺癌、壺腹癌、溶血和先天性黃疸。
樹有根,水有源,黃疸的原因就是血液中膽紅素升高。健康人血液中的總膽紅素為3.4-17.1微摩爾/升,超過34.2微摩爾/升,就會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其含量越高,顏色越深。極高時,甚至呈黃褐色、黃綠色。
膽紅素是紅細胞的代謝產物。正常紅細胞的壽命為120天,即每天有6.22克紅細胞在脾臟、骨髓、肝臟內被破壞,產生不溶于水的非結合膽紅素(又稱間接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在肝臟內與葡萄糖醛酸結合,成為溶于水的結合膽紅素(又稱直接膽紅素),從膽汁排到腸道內,變成尿膽原,隨大便排出體外。約10%-20%的尿膽原自腸道吸收回到肝臟,進入人體循環。當人體內紅細胞被大量破壞,或膽紅素代謝的某一環節出現問題,人就會出現黃疸。醫院檢查時化驗單上會標明是哪一類膽紅素升高,這對疾病的鑒別診斷有重要意義。一般來說,結合膽紅素升高多系外科疾病,非結合膽紅素升高多系內科疾病,但也有交叉或重疊者。
眼睛是發現黃疸的窗口
當潔白如瓷的“白眼珠”發黃,就是發生了黃疸,可謂是“一目了然”。其次是皮膚發黃,汗液、乳汁會染得內衣發黃。奇怪的是,眼淚、唾液、胃腸道分泌物、腦脊液不為所染——眼淚不相信黃疸!
有些人發生黃疸時,尿液會變成綠色,放在玻璃瓶中震蕩,其產生的泡沫呈金黃色。
黃疸也有“假貨”
進食胡蘿卜、南瓜、木瓜、柑橘過多,會出現“假黃疸”。每當此時,人們會驚慌失措。但與真黃疸相比,其白眼珠不發黃,而黃染僅見于手掌、足底、前額、鼻子等處,可資鑒別。當然,個人的病史更重要。
請給醫生提供重要線索
1.最近是否密切接觸過患有黃疸的病人,尤其是肝炎病人?
2.發現黃疸前和就診時,因什么病口服或注射過哪些藥物,劑量多大,時間多久?
3.是否飲酒,飲酒史多長,飲用量多少和品種,等?
4.有無外科手術病史、輸血史?
5.大便和尿液的顏色變化,是變淺還是變深?
6.出現黃疸后體重有無明顯變化?
要記住,幫了醫生的忙,就是幫了你自己的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