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半年前開始,劉女士的身體一反常態,每次“出恭”都要花上半個多小時甚至一個小時,而且三四天才能解決一次“出口問題”。便秘的折磨讓她苦不堪言,開塞露、麻仁丸、番瀉葉甚至硫酸鎂輪番上陣,卻始終不能解決問題,要靠灌腸才能稍稍緩解痛苦。更讓她感到痛苦的是肚子日長夜大,腹中有一個球狀的腫塊,隨著身體姿勢的改變,腫塊也會移位。肚子中究竟藏著什么恐怖的東西?
意外——腫塊直徑竟達30厘米
劉女士去看醫生,胃鏡、腸鏡……一系列檢查下來結果全是“正常”。考慮到腸鏡難以對腸道整體的蠕動進行全面的觀察,醫生建議她做CT。在X光的“追擊”下,任何病變都無所遁形。果不其然,CT發現了疾病的端倪——腹腔中的腫塊直徑居然有30厘米!正是它不斷壓迫腸道,導致便秘的發生。
悚然——瘤中藏有牙齒毛發
劉女士來到上海第十人民醫院胃腸外科,求助于丁衛星教授。為把手術創傷降至最低,丁教授決定先實施腹腔鏡探查以明確診斷,然后再確定進一步的手術方案。醫生先在劉女士腹部開了一個5厘米的小切口,放入手術導航等設備,小心“挖取”了一小塊腫瘤組織做術中病理檢查。當腫瘤內容物取出時,所有人都駭然了——瘤中竟然藏有牙齒和頭發!原來是一個畸胎瘤。所幸病理檢查是良性腫瘤,醫護人員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減瘤”——7厘米切口取瘤
丁女士腹中的畸胎瘤直徑達30厘米,要將它完整取出,就要在腹壁上開一道30厘米長的切口。這樣一來,丁女士的玉體可就“破相”了。由于病理顯示是良性,丁教授胸有成竹地給出了應急方案——實施減瘤處理。首先在畸胎瘤囊壁上切開一個5厘米的小口,用吸引器抽吸完其中的液體,再用勺子一塊塊“挖”出內容物,最終以一個7厘米的切口完整取出了巨瘤。困擾劉女士半年多的“怪胎”終于去除,她又可以像正常人那樣生活了。
丁教授指出,腹腔鏡外科手術追求的是微創,但當遇到較大的腫瘤時,如何從腹腔取出腫瘤卻是一個難題。原則上是腫瘤完整切除后整塊取出,特別是惡性腫瘤,絕對不能破碎后經小切口取出;而且取腫瘤時還要用塑料袋保護切口,否則就會引起腫瘤種植轉移。
小知識:畸胎瘤≠怪胎
當新生命在母體孕育時,體內存在一種具有“多能”發展潛力的細胞,可發育為各種人體組織和臟器。若這部分細胞失去監控,潛伏在人體內,日后就有可能演變成包含各種人體組織(如牙齒、毛發、脂肪等)的腫瘤。這完全是細胞異常發育所致,并不是所謂的“怪胎”。畸胎瘤好發于縱膈、腹腔、卵巢等部位,在特定因素的作用下可發生惡變。所以,一旦發現應盡早手術切除,以除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