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21歲的周想患強直性脊柱炎,反復臀部疼痛8年,中西藥物不知道吃了多少,病情卻越來越嚴重。雙髖關節大量積水,骶髂關節間隙模糊,不僅不能走,連坐臥都很困難。如今,在我院采用生物制劑療法后,告別了癱瘓在床。
強直性脊柱炎屬于風濕病范疇,是以脊柱為主要病變的慢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髂關節,逐漸引起脊柱強直和纖維化,造成彎腰、行走受限,并有不同程度的眼、肺、肌肉、骨骼病變。常見于16~30歲青年人,早期僅表現為腰痛,隨病變發展可能導致駝背、跛腳等畸形或殘廢,后期脊柱呈現“竹節樣”變化。長期以來,因治療手段缺乏、致殘率很高而被稱為“半個癌癥”。治療藥物如非甾體類抗炎藥、激素等,都不能改變病程,患者服藥后仍然可能出現關節變形甚至癱瘓。而且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會增加患者骨質疏松和骨折的風險,引起并加重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疾病。目前幾乎沒有能夠完全治愈強直性脊柱炎的中西藥方,所謂“治斷了病根”的個別病例,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強直性脊柱炎;凡是宣稱“效果好”的自制藥方,都可能摻有激素或非甾體類抗炎藥。
科學研究表明,患者體內有一種稱之為“腫瘤壞死因子”的炎癥物質增多,是導致強直性脊柱炎發病和加重的罪魁禍首之一。近年來,有針對性的生物制劑——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應用于臨床,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控制癥狀,像“定點爆破”一樣“炸死”腫瘤壞死因子,阻止它們擴散蔓延,抑制病情的進一步發展,甚至能使骨關節的損壞情況得到逆轉。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大都很年輕,越早治療,殘疾的幾率也就越小。
生物制劑療效良好,副作用小,但治療費用相對較高,也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適用。尤其是晚期患者,脊柱或是骶髖關節已經融合,即使使用了生物制劑也不可逆轉。同時還要注意配合自我保健和鍛煉,以延緩病程,減少畸形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從一定意義上說,自我保健和藥物治療同等重要。
強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較隱匿,早期可無任何臨床癥狀,有些病人在早期可表現出輕度的全身癥狀,如乏力、消瘦、長期或間斷低熱、厭食、輕度貧血等,特別是腰痛、腰僵3個月以上經休息不能緩解,或者反復發作的膝關節,等,都應爭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相關鏈接: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要學會“站、坐、臥”
站立:頭保持中位,下頜微收,兩肩自然放松;腹略內收,雙腳與肩等寬,踝、膝、髖等關節保持自然位,重心居中不要偏移。
坐位:盡量坐直角硬木椅,腰背挺直。勞累時可將臀部后靠,腰背緊貼在椅背上休息。
臥位:常睡硬板床,宜仰臥、側臥交替,避免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枕頭不宜過高或不墊枕。每日晨起或睡前可俯臥5分鐘。
平時多進行頸部、胸、腰椎各個方向的前屈、后仰、左右轉動等和深呼吸及擴胸運動。為了保持髖關節、膝關節的活動度,防止髖、膝關節的攣縮畸形,還應經常進行下蹲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