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長》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講的是正常行駛在從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島航線上的“諾曼底”號輪船突遭“瑪麗”號輪船撞擊而遇難,在這面臨船沉人亡的危急時刻,“諾曼底”號船長哈爾威挺身而出,以自已的冷靜果斷讓船上60名乘客和船員脫離險境。課文中體現哈爾威船長沉著鎮定地指揮救援工作的語句有多處,每一處讀來都讓人心潮澎湃,感動于船長“偉大的靈魂”。不過,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中也能收獲感動,與文中人物產生心靈的共鳴呢?下面,筆者略舉其中一處語句,來看兩位老師的教學過程。也許兩位老師所運用的不同策略,能帶給我們對語文課堂教學更深刻的思考。
課文描寫在災難剛發生時,海水猛烈地涌進船艙,船上的人們在頃刻間便“都奔到甲板上來,男人、女人、孩子,半裸著身子,奔跑著,呼喊著,哭泣著”,這個亂作一團的時刻,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臺上,大聲吼道:“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后。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對船長所說這段話的教學流程如下:
教例一:
師:哈爾威船長是怎么說這一段話的?他是——
生:(齊)大聲吼道。
師:誰來說說,此時此刻,他說話為什么要吼呀?
生:哈爾威船長如果不吼的話,那些人根本聽不到。
師:場面很亂,是吧?還有嗎?——你來說。
生:因為船上的船員、乘客都奔跑著,呼喊著,哭泣著,他們都慌慌張張,如果哈爾威船長不大聲吼,他們就聽不到,這是哈爾威大聲吼叫的原因。
師:為了乘客而大聲吼,你們感動嗎?(生:感動)那哈爾威會怎樣大聲吼呢?
某生(大聲讀):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后。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師:注意“吼”,你知道一般什么動物用吼嗎?
生:獅吼。
師:對,再來讀讀哈爾威船長的大聲吼,能讀出獅吼一樣的感覺嗎?
生(齊):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
教例二:
師:哈爾威是怎么說這幾句話的?
生:大聲吼道。
師:那哈爾威的話該怎么讀?(生練習讀,一生讀)
師:你讀的聲音很大,但還是缺少些什么。缺少什么呢,我們先來看看這段話。哈爾威船長的這段話里,一共說了幾句?
生:4句。
師:作為高年級的同學,要數清是幾句話很簡單。但請你來說一說,這四句話里哪一句最重要,這可能有點難度吧。
生:我認為把救生艇放下去最重要,因為這樣才能順利進行救援。
生:我認為大家安靜最重要,不安靜的話,接下來說什么別人也聽不進去。
生;我認為第三句最重要,船長在危難的時候能先想到婦女,然后有次序地安排,說明船長臨危不亂,而且撤退才能很有秩序。
生:我認為是最后一句,哈爾威船長對船上有多少人了解得非常清楚,這樣的話,他遇到了危險才能臨危不亂。而船上的人聽到這句話能放下心,會更好地服從指揮。
生:我也認為是最后一句,船上一共有61人,而船長這時卻把自己給忘了,這能表現船長一心只為別人的精神。
生:我覺得是第二句,如果當時忙中出亂,不能及時放下救生艇,那后果會更加嚴重。
師:同學們,看來要分清哪一句最重要,還真的不容易,細細思考,我們會發現,其實這四句話都同樣——
生:重要。
師:對,在那么危急和慌亂的關頭,船長這幾句話看似簡單,其實不簡單,大家再自己讀讀,你能讀出不簡單在哪?
生:我覺得船長非常果斷,每句話都是命令,都是當時情況下最重要的,一點也沒慌亂,這看出船長的不簡單。
生:船長沒有想著自己求生,而是沉著地進行指揮,考慮問題也非常周到,這看出他一心想著大家的安危,這種精神不簡單。
生:這幾句話不簡單在于,船長講得非常有條理,讓人一下子知道去做什么,船長指揮若定。
師:好的,同學們能讀出這么多想法,也很不簡單。現在我們再來回頭看哈爾威船長的“大聲吼”,這聲音的背后,蘊藏著的僅僅是聲音大嗎?還有什么?
生:有哈爾威船長對乘客的關心。
生:有船長指揮救援的果斷。
生:還有,是把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的勇敢和沉著。
師:這些,課文都說出來了嗎?(生:沒有)對,課文沒有寫出來,但你能通過你的朗讀把這些意思讀出來嗎?
生(大聲動情地):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后。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如果仔細推敲以上兩個教例,我們會發現教例一中,老師關注的是語言的表層,是文字本身所表達的意思,沒有幫助學生深入對文本語言內在的內涵進行理解,學生的朗讀不能觸動學生的內心,教學只是走過場,哪怕學生讀得與人物再相近,也只是停留于語言的表面,課堂與學生的生命碰撞相距甚遠。產生這樣的問題的本質原因,是老師對文本語言品味沒有真正沉入語言之中,對學生情感沒有很好地關注。課堂上學生的感動無從說起。而教例二,我們可以感覺到老師一步步引導學生感受語言、品味語言的過程,也能清楚地體會到老師激發學生情感,喚醒學生情感共鳴的過程,由淺入深,漸入佳境。雖然老師并沒有問學生有沒有感動,但學生卻在語言對話的過程中,被人物具有的精神和品格所感動,于潛移默化之中與文本人物融合在一起。
教例二其實在提醒我們:真品味,帶給學生真感動。語文課堂,要真正打動學生的內心,讓學生因語文學習而感動,得到情感的真正喚醒,由此讓學生的生命成長與語文學習緊密結合、同構共生,需要的是引領學生在語言文字中真切地感悟,全心地體驗,在對語言文字的真品味中獲得心靈的滋養,情感的濡染,素養的積淀,心性的陶冶,收獲屬于自己的感動。真品味,就是咀嚼每一個句子,每一個詞語,甚至每一個標點的應有之義,還要感受其背后的未言之義;真品味,就是體驗文中一事一物或是人物一言一行本身傳遞的內蘊,還要感悟其在文本整體中表達的內涵;真品味,就是在文字中走一個來回,傾聽文本的“脈膊”,鏈接文本的真情;真品味,就是學生把“我”心與文心相融,把文心與“我”心相匯。讓語文課堂教學因真品味而精彩,這需要我們投入全部的教學智慧。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工業園區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