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約了姐姐一起去看望外婆。
去外婆家的山路崎嶇不平,還是原始的泥土路,彎急、路窄、坡陡。一路上,風雪肆虐,雪花落在地上,跟路上的塵土融合在一起,形成泥漿,以至于我們開去的面包車在半路上打滑不止,無法前進。
我們停車的地方是一處很深的山坳,當時的第一想法便是打電話向舅舅求援,找幾個人來推車。然而,掏出電話,手機屏顯示無網絡,真有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感覺。
放眼望去,四周全是大山,荒無人煙。唯一的希望便是向過路人求助了。
寒冬臘月,北風刺骨,被鵝毛大雪籠罩的山路上,整整一個鐘頭過去,我們都未曾看到一個人影。無助的眼光緊緊地盯著路的盡頭,唯恐一眨眼,路人就會從身邊“飛”過。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突然,姐姐欣喜若狂地喊了一聲:“有人來了!”當我睜大眼睛,終于看清那只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小男孩時,心中剛剛燃起的希望驟然熄滅。
待小男孩走近,姐姐問他:“小朋友,你家離這里有多遠?你家那里有商店嗎?”姐姐這一問,我才想起,舅舅說要做兔肉火鍋等我們,最愛吃兔肉的姐姐是空著肚子出發的,此時的她一定是饑腸轆轆了。
小男孩聽明白我們是需要人幫忙推車及購買食品后,說了句“你們在這里等著,我很快回來”,便轉身跑回去,跑得有點急。我們很清晰地看到,他跌了一跤后,隨即爬起來繼續跑。
我們有些哭笑不得,小男孩并沒有告訴我們他家離這里有多遠、他們村里有無商店。而他跑回去干什么,我們更是無從得知。
很快,山路上出現了一群人的身影,確切地說,是六個人。未等我們開口求助,一個中年漢子先開口道:“聽我侄兒說,你們需要人推車。”
我急忙說:“是的,多謝幾位大哥。”
“你們要多少錢?”姐姐用小心翼翼的口氣問道。她顯然是害怕這樣的環境之下,被人訛詐。
“如果給錢,我們就不推了。”中年漢子樸實的言語讓我的淚差點掉下來。
將車推出那段車輪打滑的路段后,中年漢子告訴我們,他侄子說有位阿姨現在很餓,他在家里做飯呢。
“他會做飯?”姐姐顯然很難相信。
“我這侄子做的飯菜好著呢。平時我哥哥跟嫂子出去做農活,都是他在家做飯,剛好今天我嫂子不在家,所以就是他做飯了。”中年漢子說這話的時候,也是一臉的自豪 。
我們到達小男孩的家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小男孩那顯眼的滿身泥,這讓我們心痛不已。很難想象,他一路跑回來的時候,究竟跌了多少跤。當他告訴他叔叔有人需要幫助之后,他甚至來不及換衣服,就忙著做飯,心中唯一惦記的是那位很餓的阿姨。
姐姐一把抱住滿身是泥的小男孩,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