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再理解、再運用的過程。批改作業是檢查教學效果、指導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能力發展的水平以及對待學習的態度和學習的習慣等,可以獲得關于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以此來調節和改進自己的教學。
但是,有些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常有簡單化現象,在作業上打個“√”和“X”,寫上日期就完事。有的教師甚至會大發雷霆把學生寫得差的作業撕掉扔給學生,并狠狠地說上一句“太差了,重寫?!币詾檫@樣就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實際上小學生理性認識能力較差,他們不會理解教師的意圖,只會被教師這種粗暴的態度給嚇壞。這種批改作業的方式有以下幾個弊端:(1)學生看到的“√”和“X”,不知好在哪里,錯在哪里,也不知道今后的努力方向。(2)當學生看到一個個“X”時,則有一種無形的失落感。久而久之,對學習就缺乏了興趣,從而產生厭學的心理。(3)當學生看到教師那兇巴巴的樣子時,他會感到害怕。對老師敬而遠之,甚至不想上學。
為了克服以上弊端,更為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幾年來,我們拓展思路,大膽探索,對數學作業批改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嘗試。下面是我們在作業批改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記錄批改,積累經驗
批改作業首先要及時,切記拖拉積壓。及時批改可使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使學生知道自己勞動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悅。對于學生作業中有創造性的見解和一些典型錯誤做好批改筆錄,以便于對作業進行講評。因此,我在每次批改作業時,旁邊都要放一本《作業情況記錄本》,教師邊改邊做記錄。幾十年堅持下來,這種辦法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少走很多彎路,為自己的教學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二評語批改,效果顯著
對學生作業的批改,不能只停留在判斷正誤的基礎上,還要注意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評價。教師可以在學生的作業中看到學生寫作業的態度、思維能力、情感、品質等諸多方面綜合素質。因此,在批改作業時正確使用評語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思維,更有利于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在批改作業時,針對學生作業的實際,因人而異,因事而異,經常不斷地在他們的作業本上寫上一些簡短的批語,特別是寫上一些合適的評語,便于學生及時糾正錯誤。如“你的解法比老師的更簡便!”“你的數學思想方法有超前意識,繼續發揚!”“作業書面布局不夠合理。”“字沒站直,要摔倒了”……無論是一句贊美的話,還是一則善意的批評,學生都會感到親切,能得到鼓舞和啟迪。
三符號批改,激發興趣
學生寫作業,教師改作業不僅是教學的重要環節,還是師生雙方獲得信息的重要窗口。只有師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達到鞏固掌握知識的教學效果。我在批改作業時,從不用“X”,而是用不同的符號來表示,學生寫錯的字用“Ο”圈出來,作業中發現了不足用“~~~~”表示出來,看不懂的地方用“?”表示。學生拿到作業本看到這些符號就會自覺地、細心地檢查,發現錯誤重新訂正。訂正正確后老師仍然打“√”并加上等級“優”。另外還經常用不同圖案來表示,如:“星”級鼓勵,“臉譜”的變化等方法,來激勵學生養成積極思考、認真作業的好習慣。
有一個學生把36×199+36計算為:“36×199+36=7 164+36=7 200”,我給她評了“★”,并眉批道:“得數正確,但可以簡便計算。你再想一想!”學生補上一種算法:“36×199+36=(36×200-36)+36=7 164 +36=7 200”。我為她提高了等級,又眉批道:“好,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還在題目中數字36下邊劃了紅線,以作暗示。果然,學生又補上一種算法:“36×199+36=36×(199+1)=36×200=7 200”。我再次為她提高了等級。這也很好地體現了教師在新課程中的引導者地位。
四當面批改,情感交流
學生每次把作業收齊后,教師可先大體瀏覽一遍,了解基本情況,然后有計劃地針對學生作業中的主要問題確定批改對象。如缺交作業的,少寫作業的,經常性出現同樣錯誤的,有抄襲現象的,等等。
我在當面批改時,非常注意自己談話的語氣和說話的態度,以便消除學生緊張的心情、害怕的心理。我先對他們的優點大大地表揚一番,加以鼓勵,然后再用商量的口吻與他們交流、探討,多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找出原因。當面批改可以及時了解作業中錯誤產生的原因,便于對癥下藥;可以轉變學生不認真完成作業的態度,調動學習積極性;可以更加好增強師生之間的感情。
總之,批改作業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用得好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用得不好,會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學生的心理負擔。新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創新能力,這需要我們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科學的改革,批改作業作為傳統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應在新的理念下注入新的活力,創建新的體系,適應新課標理念下的教學需要。
(作者單位:江西省豐城市隍城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李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