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三只菜籃子,一只破的,一只舊的,還有一只是新的。
破籃子在我們家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這會兒正寂寞地懸掛在墻角,消磨著“晚年”時光。它是用粗竹篾子編的,聽奶奶說,她年輕時正是物品極度匱乏的時期,奶奶常常為了買到菜,一大清早便挎著這只菜籃子去排隊買菜。有時到了菜場門口,菜場還沒開門,門口早已站滿了挎著竹籃的人,排成了一條歪歪斜斜的“長龍”。有時奶奶排一個多小時的隊,手中挽著的仍是一個空籃子。這只破籃子,不知在多少次的期待、焦慮、失望中度過了它的“青年”“中年”時光,因為屢屢遭受“排隊”的折磨,它險些散架,纏上了麻繩。
舊籃子挺結實。就是個兒特大,“傻乎乎”的。它的“輝煌時代”是在我爸爸小時候。聽爸爸說,幼年時他跟著奶奶去農貿市場買菜。農貿市場里熙熙攘攘全是人,人們手里拎著的籃子都是滿滿的,熟識的人們互相談論著菜價,“炫耀”著自己籃中各式各樣的菜。看著奶奶在一個個菜攤前左挑右選。看著那些漸漸擠滿了籃子的青椒、豆芽、蘿卜、豆腐,還有鮮魚嫩肉,聽著籃子“咯吱咯吱”地唱歌,奶奶總是樂呵呵地說:“可多虧了這個‘大個子’,要不,怕裝不下呢!”
新籃子是杭州貨,細篾子編得輕巧精致,籃把子上還纏著漂亮的紅塑料皮。現在奶奶總喜歡拎著它上市場。細心的我發現它的“肚子”里裝不了多少菜,可盡“挑嘴”,專挑精細的。一次,我跟奶奶買菜回來,遇見了鄰居張老太。張老太一瞧見奶奶的小籃子,便問:“怎么帶了這個細籃子,夠裝嗎?”奶奶樂滋滋地說:“這籃子輕巧,大的又笨又重,再說,好菜配好籃,你看,這是鱔魚,這是螃蟹,這是河蝦……”
過幾年奶奶又會用什么樣的籃子去買菜呢?我問奶奶,奶奶的回答可妙啦:“呵,奶奶拎了幾十年菜籃子啦,該你們接班了!”
點評
這篇習作很有深意,小作者以小見大,“三只菜籃的故事”折射出了歷史的發展、時代的巨變。菜籃越來越輕巧,菜籃里的食品越來越豐富,說明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祖國的發展日新月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