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痹谖覀兊娜粘I钪?,幾乎處處都要涉及數學知識。在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引領學生學習數學,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開發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的途徑。那么,如何在實踐中引領學生學習數學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此從三個主要方面作了如下論述。
一 創設情景,激起學生探究數學的欲望
在小學生剛剛開始學習數學之初,還不清楚現實生活到處都滲透著數學的因素。教師要在教學中精心設計,創設出叫學生能身臨其境的實踐情景,讓小學生感受到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由此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數學的學習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參與到數學的實踐活動中去,從實踐中學習數學知識,認識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過程。
比如,筆者在教學“圓柱與圓錐”這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實踐教學環節:小明的奶奶要過生日了,小明想自己給奶奶做一個精美的蛋糕,還要自己設計一個漂亮的蛋糕盒,小明在蛋糕店看中了一個圓柱狀的蛋糕盒,量了量低面的半徑是13厘米,高是18厘米,那么請同學幫忙算算,小明要做這個蛋糕盒,要買多少平方厘米的紙板才夠用呢?如果要用彩帶包扎的這個蛋糕盒的話,要用多少厘米長的彩帶才夠用呢?
這一問題的提出,馬上激起了學生們的極大興趣,他們很快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得出了問題的答案,這顯現出他們在這個計算的過程中,體會到了一份來自實踐的快樂。筆者通過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情景,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通過數學知識的生活化,有效加深了學生對這節課所學的數學知識的印象,掌握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方法。
二 發揮應用,引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
在生活實踐中,數學的應用性是很強的。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我們要注重以小學生的生活實踐及知識水平為參照,引導小學生學以致用,運用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相關的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實踐與數學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數學、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從而強化他們的數學素養,激發他們樂于探索的學習精神。
比如,一次學校組織筆者教學的班級去某博物館參觀,時間為某日的8:30~16:30,筆者便借此機會安排學生分組來設計一個參觀計劃,其內容包括:時間如何安排、費用的具體數額、集合地點、乘車的路線等。學生們經過細心的咨詢和了解,在確定一些信息的真實性和正確性后,得到了一系列問題的答案。學生們在筆者的指導下,運用學過的圖形、數、統計圖表等知識,制訂出了一份份周密的“博物館參觀計劃書”,其中的乘車路線、時間,每人所交付的費用等,都列得清晰明了,一目了然。
筆者在教學中通過這些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學生鍛煉了自己運用數學知識的解決實踐中的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復習了所學的數學知識,漸漸培養其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習慣,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 布置作業,引領學生強化數學練習
在實踐中引領學生學習數學,要密切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將學生學習數學的領域進行有效地擴大。在實踐中,引導學生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筆者從教學實踐中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實踐性強的作業,是引領學生強化數學練習的有效方式。這種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此介紹一下筆者設計的“本月我當家”的實踐作業。筆者通過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在取得家長認可后,學生在家長支持下,將全家一個月的生活費用做詳細的計劃,針對全家本月的米、菜、油、水電、交通、通訊等費用列出詳細的支出計劃,預算出合計的費用,從家長那里預支出全家一個月的生活費,便開始自己的“當家之旅”了。當然,這個月的管家生活是一項復雜而又細致的工作,每一筆支出都要有詳細的記錄,每一周都要制訂好一周的伙食計劃,不僅講究營養科學,還要做到費用合理。每一天都要合計一天的消費,做好明天的計劃,學生要當好這一個月的家的確是要動一番心思的。實踐證明,一個月結束后,學生的數學能力的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他們的理財能力、計劃能力也增長了不少。學生們真正的感受了數學是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通過實踐,更好地引領了學生學習數學,其實,他們每天記錄的對生活費用的計算、支出的“調控”等,都是一則很好的數學日記。
總之,在實踐中引領學生學習數學,是新課改下一個新的課題。通過結合生活實際開展實踐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有效地獲取數學知識,同時,也拓展了學生數學的學習領域。我們要在教學中注重實踐的引領,幫助學生更好地聯系實際,學習數學,運用數學,提高學生的數學的思維能力和數學的實踐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鐘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