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課標語言技能方面的要求,聽、說、讀、寫這四種語言技能應當遵循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原則。但是在初中階段很多農村中學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師生都不夠重視聽力,學生聽力差。因此,在高一階段夯實基礎把握好從初中到高中的過渡關十分重要。聽力教學的重點應是培養學生以內容為中心直接獲取信息的能力。高一學生進入高中已有一段時間了,學生平時在課堂及在聽力訓練課上表現出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對自己沒自信。害怕做聽力;詞匯量不夠,缺少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大體能聽懂材料但卻因為缺少一些解題技巧容易做錯題目;題目做好了,不認真去看聽力原文等問題。那么如何提高高一學生的聽力能力呢?
一 重視語音教學,強化語感訓練
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農村中學,學生來自不同的鄉鎮,在平時的課堂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怕開口說英語。最主要的原因是這些學生受方言影響或者在初中就沒好好學音標導致發音不準,怕開口說了其他同學會取笑他們。所以,在高一英語教學中一開始要把音標重新教一下,及時糾正發音不準的學生,注意連讀﹑弱讀﹑失去爆破﹑意群與停頓等語音技巧。只有讀準了才能聽得準是什么詞,才不會將sheep—ship, quite—quiet,month—mouth 等詞混淆。
二 緊扣教材內容,關注文化背景
根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而編寫的《牛津高中英語》以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原則,兼顧了聽、說、讀、寫這四種技能的培養。Reading﹑Task﹑Project這三個板塊都配有磁帶,可以讓學生多聽,然后模仿其語音語調。以模塊一Unit2 Reading為例,Home alone是選自電影《小鬼當家》的情節,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觀看英文版的電影,選取一部分讓學生Role-play來激發學生聽說的興趣。在講Unit1 School life時,教師也可以用一些英語短片來介紹英國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等,這樣既可訓練學生聽力又可讓學生拓寬知識面。
三 積累常見口語,科學分類匯總
聽力訓練基本上以校園﹑生活﹑工作﹑各種社交場所為主。了解一些常用語對解題是很有幫助的。以餐館場景為例,如keep the change(不用找零錢),go Dutch(AA制),go out for dinner/dinner out(出去吃飯),this is my treat(我請客)等。英語教師在平時聽力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詞匯分類歸納,只有對這些常用語熟悉了才能在第一時間內對聽力內容作出判斷。
四 精選聽力材料,強化精講精練
聽力材料的選取很重要,內容要多樣化。材料應包括日常生活﹑教育﹑英美等國的風土人情﹑科學﹑社交活動等。同時應遵循由易到難﹑材料由短到長的原則,尤其對于高一學生而言一開始聽力材料要選簡單點的。讓學生體驗成功,這樣他們就不會對聽力那么抗拒了,才能慢慢激發他們的興趣。聽力訓練要堅持每天聽才能熟能生巧,然后教師根據學生解題情況選取兩三段材料評講一下,并拓展相關的知識或習慣用語。教師可通過平時學生訓練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選取學生做的不好的題材去加強訓練。只有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很重視聽力,他們才會重視,才不會出現聽力一完答案一對就置于一旁的現象。
五 指導解題方法,積累解題技巧
對于高一學生來說,聽力不是件輕松的事。如何解題,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引導學生擺正心態,心平氣和地去做聽力。聽力20題中往往前5題失分比較多,并非因為題目難,而是這5題只聽一遍,如果學生一開始沒有進入狀態,則有可能聽不全。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在聽力訓練時提前3~5分鐘看下聽力題目,緊扣疑問詞when﹑where﹑who﹑why﹑how等,先進行預測即將要聽到的內容是關于哪一方面的題材。其次,邊聽邊作記錄。聽力材料包含的信息較多,有些用不到卻會干擾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因此要鼓勵學生緊扣問題作些有用的記錄。可利用首字母來代替人名﹑地名等,以防出現聽懂了卻由于記憶的短暫性而產生混淆。例如,當我們聽到這句We have different languages on different evenings. Monday—Spanish,Tuesday—Italian,Wednesday—German,and Friday—French。學生可用1—S來代替Monday—Spanish,以此類推2—I,3—G,—F。這樣無論考哪天的都沒問題了。最后,因為學生個體有差異,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平時的訓練中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當然,要提高學生的聽力并非一早一夕的事。英語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多創造語言環境讓學生多聽、多說,同時也要加強讀寫能力的培養,結合本班學生的特點不斷研究探索學生聽力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作出方法指導。只要師生共同努力,聽力水平就一定會快速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石莊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鐘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