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課堂是學生理解、掌握教學資源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方式的選擇中,教師用得最多的是對教材的正面引導與示范,對于學生“差錯”的反面剖析、疏導、歸納關注不多,因為“差錯”是多種多樣的,不具有普遍性,對它們一一剖析不如正面引導示范來得省時省力。其實,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出現的“差錯”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
一 樹立對“差錯”的正確認識
“差錯”在大多數學生眼里是失敗、恥辱、擔憂。這種認識誤區的根源在于我們的教學活動中過多地側重于正面的引導示范,弱化了對學生“差錯”的疏通、引導。很大程度上,教師對“差錯”是什么樣的態度決定著學生對“差錯”是什么樣的認識。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出現“差錯”,我們不要誤認為是自己教學失敗,而對“差錯”的忽視倒的確是教師的失職。
現代教育思想的一個重要觀點是:學生的錯誤,不可能單純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復練習得到糾正,要有個自我否定的過程。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對“差錯”的恐懼、拒絕,正是學生追求完美、積極向上的情感體現,進而巧妙地利用“差錯”資源,幫助學生不犯同樣的錯誤。
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現象,課堂可以是學生出錯的地方。出錯不代表著笨,更與恥辱、丟臉無關,錯誤是伴隨著人的一生一起成長的。出錯是學生的權利,沒有哪個老師會因為學習活動中學生出現“差錯”而瞧不起他。只有正確地認識了“差錯”,利用好“差錯”,才能充分發揮出“差錯”的價值。
二 讓“差錯”演繹課堂的精彩
傳統觀念中“完美的課堂”總是教學程序流暢、周密,過渡自然,時間把握恰到好處。尤其是在很多觀摩課、示范課中,教師往往會預設問題陷阱,作大量的鋪墊,讓學生一步步地鉆進。師生配合更是高度默契,教師語音剛落,學生應聲而答,看似進展順利的課堂,實質上成了教師與部分學生合演的“木偶劇”,抹殺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與獨特性。
一節課,第一遍講,學生沒有一個錯誤,那是不正常的。要么確定的教學內容,不是在學生就近發展區內,要么就是采取的教學方式有問題。不是學生沒有錯誤,而是沒有讓差錯暴露出來,或者只是面向了少數優秀學生。很多時候錯誤中包含著合理的成分,有的甚至隱藏著超常,反射出智慧的光芒。及時捕捉“差錯”資源,分析學生出“差錯”的原因,透過“差錯”發現問題,在“差錯”上做文章,就可“變廢為寶”,利用“差錯”為教學服務。
課堂教學中,一旦學生回答錯誤或理解錯誤,教師可以從錯誤的暴露和呈現開始,把它作為教學的又一起點,循著錯誤思維的運行軌跡,對癥下藥,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也可以利用出現的錯誤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然后分小組討論,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摒棄“虛假的美麗”,及時捕捉“差錯”資源,將其演繹成課堂教學真實的“精彩”,是教師課堂駕馭能力的體現。
三 讓學生在“糾錯”中尋找自信
自信、自強是學習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智力水平不是影響學習的主要原因。即使笨一點,但如果能充滿信心,勤奮努力,照樣能在學業上取得成功。而學生一旦有了學習的自信心,他們學習的動機才能更穩定和持久,也才有更強的學習毅力和克服困難的恒心。
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課堂教學出發,正確引導對錯誤的分析評價,實現讓學生從錯誤中領略成功,由“失敗者”向“成功者”的轉變。如果學生能經常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對他個性的尊重,便會激發出健康向上的情緒,產生積極學習的動機,對學習能力充滿自信。
黑格爾說,錯誤本身是“達到真理的一個必然環節”,“由于錯誤真理才會發現”。讓我們從關注“差錯”開始,培養學生對待錯誤的正確態度,讓學生有一雙善于發現錯誤的眼睛,有一個肯于思索的頭腦和勇于直面錯誤的信心。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白蒲小學)
責任編輯:袁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