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日前,北京安貞醫院ECMO(體外膜式人工肺氧合)床旁輔助治療在心外科手術室外的首次嘗試取得成功。產后4 個月年輕母親的生命從死亡邊緣被挽救過來,體征趨于正常。該手術是擴大體外循環技術臨床應用范圍的有益嘗試,實現了ECMO 輔助治療在圍心外科區域的應用。
該患者入院時喘息困難,經檢查確診為重癥爆發性心肌炎,隨時可能危及生命。次日上午,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部分器官出現功能衰竭。如繼續采用保守藥物療法,患者可能因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經北京安貞醫院體外循環科副主任侯曉彤會診確認,由于病情危急,轉運患者十分危險。在征求患者家屬的同意后,專家們立即在急診搶救室床旁實施了ECMO 輔助治療。
術后,各科室接到指示后互相協調,成功將該患者轉運至心外科ICU。7 天后,患者成功撤除ECMO 輔助,不久康復出院。
目前,北京安貞醫院已應用ECMO治療超過70 例重癥心肺疾病患者。
(安訊)
本刊訊 日前,一例罕見右心房-下腔靜脈平滑肌瘤切除術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完成。
下腔靜脈平滑肌瘤是一種極為罕見的良性腫瘤,國際上總例數不超過200例,國內偶有報道。患者是一位年輕母親,原發病為子宮血管平滑肌瘤,曾行子宮及附件切除術。術后,盆腔腫瘤很快復發,瘤體增長迅速,占據整個盆腔,且瘤體沿整個下腔靜脈生長至右心房內,部分瘤體長入肝靜脈,間斷出現心衰、繼發性布加綜合征。
下腔靜脈平滑肌瘤有明顯惡性生長潛質,特別是沿腔靜脈生長至右心房,最終造成心衰、肺栓塞等情況,甚至致人死亡。但其為良性疾病,有治愈可能,對放化療均不敏感,手術切除效果良好。
該患者數月前經多家知名醫院認定無手術希望。北京友誼醫院心臟中心血管外科主任陳學明經閱片及查體,考慮患者腫瘤有完全切除的可能,但手術風險極高。手術由陳學明主刀,分兩期進行。一期手術為減少手術中出血,在導管室先行盆腔動脈螺旋彈簧圈栓塞術。術中見髂內動脈明顯增粗,與腫瘤有多個交通支,盆腔腫瘤血供極為豐富,栓塞過程順利,患者無明顯不適。為達根治腫瘤目的,隔日后行開腹手術,切除盆腔腫瘤原發灶。術中見盆腔腫瘤浸潤性生長,腫物不規則,如同“姜芽”狀,幾乎見縫插針,腫瘤包繞左髂內動脈、左側輸尿管膀胱入口,將膀胱及直腸、乙狀結腸擠壓于盆腔右側,后方與骶前筋膜粘連固定。手術切除瘤體,切除髂內動脈、左側部分輸尿管及部分膀胱壁,并行左側膀胱輸尿管吻合。
術后10 天的二期手術,在全麻下行胸腹聯合切口,行右心房切開、下腔靜脈切開腫瘤切除術,完成開腹后下腔靜脈顯露,開胸建立體外循環后切開右心房,細致分離腫瘤與下腔靜脈間粘連帶,并切斷瘤體,先將雙側髂總靜脈腫瘤完整游離提出。分離瘤體近心端與下腔靜脈粘連,后經右心房將全段腫瘤完整提出,細致止血縫合,逐層關閉后,患者安返回房。目前,患者已恢復出院。
(誼訊)
本刊訊 近日,中日友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于炎冰成功為頑固性耳鳴患者實施第八顱神經顯微血管減壓術,屬國內首例。
患者為41 歲女性,因陣發性頑固性右側耳鳴10 余年伴聽力下降5年入院。入院后,經詳細檢查診斷為“右側耳鳴待查、第八顱神經功能障礙”。于全麻下行右橋小腦角區探查及前庭蝸神經顯微血管減壓術,術中見小腦后下動脈、小腦前下動脈均對前庭蝸神經構成壓迫,順利行血管減壓術。異常血管壓迫第八顱神經可導致耳鳴、眩暈、聽力下降等癥狀,嚴重者可影響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術后,患者恢復良好,隨訪3 個月自訴右側耳鳴減輕,行電測聽提示右側聽力改善。
(友訊)
本刊訊 日前,北京積水潭醫院專家成功治愈一名重度脊柱滑脫女童。該患兒年僅4 歲,手術配合度低,在解剖方面,兒童和成人存在極大差異,手術難度較大。
術前通過影像學檢查發現,患兒的椎體明顯小于成人椎體,椎體形態特異,置釘無法通過常規手術方式完成。手術要求精準度高,需借助導航技術。由于椎弓根橫向角很大,需專門為其設計獨特的輔助切口,即從兩側肌間隙進入,雙側分開提拉。經過復雜的手術,患兒IV°腰椎滑脫完全復位,效果良好。
(金晨 韓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