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東 指導:孫樹椿
(1中央芭蕾舞團醫務室,北京市西城區太平街3號,100050;2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
孫樹椿教授是國內著名骨傷科專家,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國家骨傷科重點??茖W科帶頭人,也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正骨”傳承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0余年來,孫老一直從事骨傷科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善于運用中醫手法治療骨傷科筋傷疾病,孫老積極提倡中醫手法的治療,為弘揚和發展中醫學作出了貢獻。
筆者有幸成為第四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孫樹椿學術經驗繼承人,在跟師學習過程中對孫老的學術思想逐漸有了一些膚淺的認識,另外由于筆者的工作性質,需要經常面對大量踝關節損傷的芭蕾舞演員,故更加留意孫老在治療本病方面的經驗。結合個體臨床實踐,今整理如下,以饗同道。
踝關節損傷屬中醫“傷筋”范疇,即“骨錯縫、筋出槽”。骨縫,是指骨關節的正常間隙。在古文獻中經常可見“骨縫”這樣的詞匯。如唐·藺道人《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曰:“凡左右損處,只相度骨縫,仔細捻捺、便見大概。”又如清代《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指出:“或跌撲閃失,以致骨縫開錯,氣血淤滯,為腫為痛?!币虼?,骨錯縫可以看作是骨關節正常的間隙或相對位置發生了微細改變,類似于現在的半脫位。傳統中醫理論認為筋的功能主要是連接關節、約束骨骼、支配關節功能活動?!端貑枴ゐ粽摗吩?“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筋通過對骨骼的約束,附在骨上收縮與松弛,產生屈伸和旋轉運動?!端貑枴の迮K生成篇》云:“諸筋者皆屬于節?!比梭w關節之聯結,主要依賴筋加以包裹約束??梢赃@樣認為,筋是指緊密聯結于骨關節的一部分組織,如現代解剖學之關節囊、滑囊、滑膜、肌腱、韌帶、肌筋膜、軟骨等組織。筋出槽,是指損傷后筋的形態結構、解剖位置亦發生了改變,表現為筋強、筋歪、筋斷、筋走、筋粗、筋翻、筋馳、筋縱、筋離、筋轉、筋縮等。
在孫老等人編著的《劉壽山正骨經驗》中對踝有如下的記載:“胻骨(脛骨)下頭為內踝骨(內踝),與跂骨(距骨)內側接交,此為內踝縫;脛骨(腓骨)下頭為外踝骨(外踝),與跂骨外側接交,乃為外踝縫?!彪m然稱謂古今有異,但各部分的定位還是非常明確的。
孫老認為,內外踝縫傷筋,系指內、外踝部的軟組織損傷以及內、外踝部的關節面微細錯位、關節絞鎖,即骨錯縫,骨錯縫必使筋出槽。在臨床檢查時,要注重辨位。所謂辨位,就是辨別人體損傷的具體部位及筋骨經脈錯亂的位置。施治則是根據具體損傷部位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治療手法。辨位施治,主要著眼于損傷部位的傷情,雖屬于中醫辨證施治的范疇,卻又為孫老所創新提煉,因此它是孫老治法所特有的精華所在。關于怎樣辨位,孫老形象地指出,會在所傷之處找到一個米粒樣硬物,這往往是最痛點。找準痛點,然后再用輕巧柔和的手法施治,是事半功倍的關鍵。
例1:2008年10月15日中國中醫科學院骨傷醫院門診,當日有一位王姓美籍華人,女性,54歲,20年前因不慎左踝關節扭傷后,經多方治療,包括在美國和國內經局部固定、局部封閉、局部理療、藥物熏洗及內服外用膏藥等方法治療,雖疼痛癥狀有所減輕,但并未痊愈?,F走路隱痛,不能長距離行走及爬山、快跑等較劇烈運動,影響生活質量?;颊呓浫私榻B抱著最后一試的態度找孫老求治。經孫老檢查,該患者左足外觀正常,未見腫脹,外踝部正下方壓痛明顯,舌質暗,苔薄白,脈弦細。X線片提示:未見骨質異常。診為:左踝關節扭傷。予手法治療。
手法操作:患者側坐于床邊,伸出患肢,孫老右手拇指在痛處輕輕揉捻,同時告誡我們,要以患者忍受為度,切不可粗暴大力。5min后,令一助手握住傷肢小腿下端,孫老雙手握住足部,虎口相對,拇指按在傷處,與助手在相對拔伸下搖晃踝部6~7次,在拔伸下外翻踝部,接上動作再內翻踝部,同時拇指在傷處揉按。之后,孫老用直推法在傷處捋順其筋,結束。手法結束后,患者下地行走,疼痛不適感消失,效佳。孫老叮囑其適當休息,因為遷延日久,不會1次就徹底痊愈。1周后復診,患者自述雖然疼痛還在,但已大為減輕。同法治療后,因患者回美國,再未就診。
例2:2010年4月6日,中央芭蕾舞團女演員患者,21歲。因前日演出時做了一個落地動作,不慎扭傷左踝,曾冰敷,并拍X線片,未見骨折脫位。現拄拐行走。癥見:患者左足踝部腫脹疼痛,皮膚發亮,略有瘀斑,查:左足外踝下壓痛,并觸及一綠豆樣結節。足內翻位時外踝疼痛。診為:左外踝關節扭傷。予手法治療。
手法操作:患者側坐位,傷肢在上。先以拇指在綠豆樣結節處輕輕揉捻、點按5min后,令一助手握住傷肢小腿下端,筆者雙手握住足部,拇指按在傷處,與助手在相對拔伸下搖晃踝部6~7次,在拔伸下內翻踝部,接上動作再外翻踝部,同時拇指在傷處揉按。之后,拇指用直推法在外踝下方反復操作,結束。手法結束后,患者下地行走,疼痛明顯減輕,可不用拄拐行走。囑其用正骨水每日噴洗患處,3日后恢復正常訓練。
孫老經常強調,臨床療效靠的是手法本身。歷代推拿正骨名家無不在手法上做學問、下功夫。學習手法必須對人體正常筋骨的結構關系有一個清楚的了解,如《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所述:“必先知其體相,識其部位?!苯馄蕦W知識的豐富,才能為“手摸心會”提供可靠詳實的理論基礎。至于孫老的手法特點,可概括為輕、巧、柔、和。正如《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所謂:“……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稱為手法也?!?/p>
另外,孫老出自中醫,并不排斥西醫。提醒我們在立足中醫辨證論治的同時,要合理利用現代醫學的理論、檢測手段,拓寬延長自己的診斷視野,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去分析觀察疾病內在的病因、病機、演變規律。尤其對于骨傷科來說,必須借助現代科學技術的檢查手段來完善自己。如對踝關節損傷,一定要排除骨折脫位的情況,才能施用手法。孫老非常重視檢查,并告誡我們:檢查是為下一步的治療作準備,通過檢查做到心中有數,才知如何下手。注重檢查,實際上是孫老特有的辨位施治學術思想的體現,確定所傷之處(即病例中的米粒樣筋結)是關鍵,然后以輕巧柔和之手法舒筋散結,此時切忌粗暴大力,孫老常講“筋喜柔不喜剛”,只有通過自然柔和的力量,循序漸進,才能逐漸滲透,起到“化敵于無形”的效果,達到“使患者不知其苦”的境界。
第2個病例是急性損傷,以往教科書強調新傷瘀血要冰袋冷敷,禁止手法治療,以免加重出血。而孫老則認為瘀血不散則聚為筋結,拖延日久不宜治愈。所謂“筋結”是筋傷以后,由于局部的出血、水腫、炎性細胞侵入,形成創傷性炎性腫脹組織,隨著組織的逐漸修復,纖維組織增生并與周圍組織粘連而形成“筋結”。孫老主張新傷瘀血的手法治療應消腫散瘀,疏通氣血,防止或減少血腫機化、軟組織改變,避免形成筋結。踝關節手法里的搖晃、拔伸、揉按,可以松解粘連,改善局部血運,促進炎性吸收,并使關節的微細錯位得以復位,起到舒筋活血、消腫止痛的作用,最終骨合縫、筋歸槽。正如《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其中或有筋急而轉搖不甚便利,或有其筋縱而運用不甚自如,又或有骨節間微有錯落不合縫者,唯宜推拿以通氣血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