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
主持人語
:中國史學源遠流長,享譽世界,歷代不僅相繼有著名史學家嘔心瀝血撰成的名著問世,又每有見識高明的學者對歷史編纂問題發表真知灼見,形成優良的傳統。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以來,由于研究者的努力和廣大讀者的關心,史學理論和史學史的論著大量涌現,形成良好的發展勢頭。《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多年來對這一學科予以熱心支持,不斷推出佳作。為了進一步為全國廣大學者搭建平臺,提供發表新的學術成果的園地,今又決定開設“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專欄,相信在廣大作者和讀者的精心呵護下,能夠獲得良好的成效,共同為繁榮學術作出貢獻。本年專欄中,特組織了四篇文章。《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的學術成就》一文,提綱挈領介紹著者殫心竭慮撰成的這部名著的出色貢獻,其表現進步史識、多層面反映歷史真實、譜寫各民族共同的歷史、評價歷史人物和總結古代燦爛文化的成就,都是對中國優秀史學傳統的自覺繼承和發揚,因而成為傳世之作。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可以加深認識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革命性與科學性相結合的治史風格,并增強我們對于推進當前中國史學的信心。《視點創新和學術進路——梁啟超學術史研究的方法論意蘊》一文,系第一次論述梁啟超從時代思潮出發系統地研究學術史的獨特視角和精辟見解,以及其對后世的深遠影響。梁啟超“新史學”理論的一項重要指導思想,是提倡寫“普通人民大眾的歷史”,要論述國民全體的進步和各方面的社會情狀,以激發讀者的愛國心,并作為促進當前社會進步的借鑒。20世紀著名清史專家蕭一山作為“新史學”流派的重要人物,在其巨著《清代通史》中即對此作了成功的實踐。《蕭一山對清代民生與民俗的研究及其意義》一文,認真發掘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論述《清代通史》關注清代人民的生計狀況與發展趨勢,并展開對清代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和民間風俗的研究,開拓了新的領域,記述內容豐富,翔實生動。以此說明,蕭一山著史,不僅能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大的方面著筆,同時能深刻地關注清代各族普通民眾的生活狀況、日常生活的民族特色,以及其所反映出的社會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問題,具有開闊的視野和歷史發展的眼光,因而成為“新史學”流派在斷代史領域的成功范例。《新時期先秦史領域跨學科研究的成就與問題》一文,則系及時地總結近30年來先秦史領域跨學科研究的發展趨勢,探討其成就和存在問題,具有鮮明的當下性,相信也能給讀者諸多有益的啟發。
主持人:陳其泰,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