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嚴
2008年下半年,韓國李明博政府正式提出四大江治理工程計劃,又稱四大江工程。該工程是李明博政府推行“綠色新政”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全國性治水工作。2008年12月29日,該工程正式開工。工程主要內容是截止到2012年,共投入14兆韓幣(約合180億美元)對韓國的四大江 (漢江、洛東江、錦江、榮山江)進行一系列綜合治理措施。
李明博政府在設計四大江工程時設立的目的在于:一是應對氣候變化;二是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三是對韓國國土進行再治理;四是構筑未來地區性綠色經濟均衡發展的基礎。
為了達成以上目的,李明博政府為四大江工程定下這樣的實施原則:一是要做到事前預防,而不是事后應對;二是要在工程中綜合運用IT(信息技術)、ET(太陽能技術)和 GT(綠色技術),以構筑江邊綜合治理網;三是要爭取通過四大江工程成為治水先進化國家;四是要與四大江流域的江邊居民密切合作。四大江目前正在進行的工程課題有:一是從根本上解決干旱和洪澇問題;二是進行水質改善和河川復原;三是提高國民休閑文化水準和生活品質;四是通過治水工程提升國家形象。
韓國環境部在四大江工程中重點強調對水環境的改善,并提出給國民“健康的河川和安全的水”的口號。韓國政府希望到2012年,通過四大江工程治理,韓國江水質量以生化耗氧量基準,優質水可以達到91%,總磷濃度達到0.085毫克/升。
在水質改善方面,韓國環境部首先強調事前預防,對四大江流域的土地利用進行限制和規范,同時處理水源地周邊的水質污染源。水質污染源包括生活下水、工業廢水、家畜糞便等,為了處理以上污染,韓國環境部設定了下水基準,同時建設了相應的環保設施。
對于四大江流域的環境管理,韓國政府成立了 “四大江水系管理委員會”,同時設立水系管理基金,進行水質污染總量管理。截至2012年整體工程結束時,將會建成36個下水、廢水處理廠,32個鄉村下水道,40個下水樞紐,230個水壩上流下水道,80個總磷濃度處理設施。


在工程過程中,四大江流域內的農耕地也將得到治理,同時還會建設大片人工生態濕地。以漢江生態濕地為例,已經建設完工的漢江生態學習園地占地7萬多平方米,擁有300多個生物物種。鳥類、爬行類、兩棲類、昆蟲構成一個完整的生物圈,可供中小學生和研究人員學習觀察使用。健康的水生態也是韓國政府進行四大江工程非常關心的部分,復原河川生態和保護瀕危魚類已經列入政府四大江工程計劃中。
整個四大江工程將挖掘河床5.7億立方米,建設水中洑16處,鞏固堤壩85處,并建設87個農業蓄水池,以遏制頻繁危害朝鮮半島的季節性洪水和干旱。同時,工程過程中還會挖掘和清除淤泥,修建穿過堰體的魚道和水邊小碼頭。
韓國人將水下的小型水壩稱為“洑”,四大江工程中修建的洑將起到減緩水流速度、多層次蓄水的作用。由于很多洑的外觀都很有創意,又有著實用的蓄水放水功能,韓國環境部的官員將洑比喻成“江中漂亮的水碗”。
另外,工程中還將充分利用高新技術,帶動整體區域經濟發展。聰明的水下機器人可以監控河床清潔度,江岸兩邊的太陽能電池板可以發電支持一部分工程建設??梢哉f,四大江工程的開工給綠色能源科技類公司提供一個巨型實驗場。
四大江工程不同于簡單的治水工程,其特色在于在治水過程中加入了細致的人文關懷。一是在四大江邊修筑總長為1100余公里的自行車道,在四大江流域居住的百姓可以在層巒疊嶂和江水潺潺之間騎著自行車放松身心;二是修筑江邊步行道和江邊公園,目前已經在京畿道、大邱廣域市、忠清南道和全羅南道修筑了數百公里的步行道,在忠清南道和大田廣域市等修筑了水上舞臺和水中廣場,供人休閑娛樂;三是建設體育休閑設施,在漢江流域已經建好了大型的親水空間,可以供游泳、橡皮艇、沖浪等水上運動使用,在岸邊還設有棒球場、足球場、高爾夫球場和自助宿營地。
盡管四大江工程從提出到現在,始終經受著來自各個領域批評的聲音,但不可否認的是,四大江工程中提出的環保概念和措施正在適應著當今極端氣候現象頻發的時代特征,也反映了韓國政府在新時期通過綠色技術振興經濟的決心。
>>>>>相關鏈接
“綠色新政”簡介
“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是由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2008年12月11日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提出的一個新概念,是對環境友好型政策的統稱,主要涉及環境保護、污染防治、節能減排、氣候變化等與人和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相關的重大問題。潘基文呼吁全球領導人在投資方面,轉向能夠創造更多工作機會的環境項目,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進行投資,促進綠色經濟增長和就業,以修復支撐全球經濟的自然生態系統。面對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新潮流和世界競爭的新格局、新變化,中國必須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綠色”機遇,搶占新一輪全球競爭的“制高點”,以迎戰決定未來國運的全球綠色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