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乃孫中山的出生地,距澳門僅幾十里,兩地自古同屬香山縣所轄。在孫中山那個時代,澳門雖在葡萄牙的實際控制之下,但同為“香山人”的濃濃鄉(xiāng)情,卻從沒有在兩地華人之間間斷。在孫中山一家人眼里,澳門不僅與孫家的命運緊緊相連,是護佑孫氏家族的一所“吉宅”。更系成就孫中山一生偉業(yè)的重要“基地”。促其演變?yōu)橐粋€偉大革命先驅(qū)者的關(guān)鍵幾步,都是在這里走出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qū)孫中山。是從澳門走出來的一代天驕。
一
有人把澳門比作是孫中山祖輩幾代人的“命運共同體”。孫中山的父親孫達成16歲上就離開翠亨村來澳門謀生。先跟裁縫學徒,后在板樟堂一家葡國人開的鞋鋪里當伙計,一干就是16年。一生中最寶貴的青春年華在這里度過,直至32歲才回到翠亨村娶妻生子。澳門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深深地烙在其心里,融化于血液中,并傳承給下一代。
到了孫中山這一代,家中兩個男孩都隨了父親,少小離家。哥哥孫眉17歲即漂洋過海去了美國檀香山謀生,孫中山剛滿13歲亦隨母親一塊遠赴美國檀香山求學。然而。兄弟倆最終都將身家性命綁在一個結(jié)論上,然后如同一支利箭呼地射出去,直抵澳門。哥哥孫眉在外漂泊了整整42年,由一個窮小子出落成富甲一方的“茂宜島王”,竟毅然舍棄這一切,于1913年舉家遷回澳門定居。同樣,孫中山在外輾轉(zhuǎn)求學13年之久,飽覽各地風云,卻沒有一處值得留戀,學成后毅然步父親孫達成的,后塵,亦選擇在澳門這個小小漁村擇業(yè)。作為人生第一個落腳點。
如此奇異的命運安排簡直有些讓人不可思議。孫中山的元配夫人盧慕貞。在與孫中山共同生活的二十多年里,跟隨丈夫四處革命,屢遭清政府的通緝、綁架以及外國政府的驅(qū)逐,盧夫人不得不扶老攜幼四處逃亡。待局勢稍一好轉(zhuǎn),立馬扭頭折回澳門,直至埋骨于澳門孝思墓園。
澳門像是一塊令孫中山祖輩幾代人魂繞夢牽之地。孫中山的長女孫娫,一直在美國留學,后得了不治之癥。氣絕之前硬是拖著奄奄一息的病體,萬里迢迢返回澳門,不久即病逝于澳門。
孫中山的次女孫婉一家,長居澳門從沒離開過一步,一家兩代人均終老于此。
至于孫中山本人,更與澳門有著難解之緣。13歲那年,孫中山隨母親從澳門登船出國遠行,使得年幼的孫中山眼界洞開。他長大后回憶說:“這趟遠行,始見輪舟之奇,滄海之闊,自是有慕西學之心,窮天地之想。”很顯然,自那時起,澳門便在他的心目中牢牢駐足,成為他輝煌一生的起錨地。
二
對孫中山一生影響最大、往來澳門最繁密的階段,當屬1887年至1892年這5年間。其時孫中山正在香港西醫(yī)書院求學,也是他人生觀、世界觀形成并定格的關(guān)鍵時刻。這段日子,孫中山頻繁地穿行于澳門。一來因為澳門是往來香港與家鄉(xiāng)香山翠亨村的必經(jīng)通道;二來因為澳門有他一幫摯友,如同鄉(xiāng)楊鶴齡、同學陳少白、尤列等,四人交往甚密。楊鶴齡家境殷實,澳門水坑尾巷14號的楊宅便成了他們常聚首的地方。
再者,澳門對孫中山來說,還有一個巨大的誘惑,這就是被稱為“中國早期現(xiàn)代化啟蒙高潮的引領(lǐng)者”鄭觀應,其時正隱居澳門潛心編撰那部驚世駭俗的巨著《盛世危言》。孫中山與鄭觀應乃同鄉(xiāng),他早被鄭觀應的學問和聲望所吸引。尤素仰鄭觀應的維新思想。這段時間,孫中山時不時地登門造訪,走近、求教于這位大師。
一邊是一幫狂狷耿介、志同道合、揮斥方道的同學、摯友。每逢聚首,指點江山,抨擊朝政,激揚文字,“所談者莫不為革命之言論,所懷者莫不為革命之思想,所研究者莫不為革命之間題”。正是在這種激昂的思想交鋒中,使孫中山一步步走向成熟,終于找到了自己生命與事業(yè)的支撐點。
一邊是晚清末年大名鼎鼎的實業(yè)家、改良思想家鄭觀應。孫中山雖比鄭觀應小24歲,然這對忘年交卻大有相見恨晚之慨嘆。小城牽著大師,大師牽著歷史,每次晤面,鄭大師耳提面命,論先哲之業(yè),談治世之髓,暢言變法革新,預測中華未來,如天上之水滔滔不絕。真乃痛快淋漓,酣暢無比!孫中山正是在這種與大師面對面“論劍”過程中,新一代政治家的“辨識思維”亦漸漸梳理出來。
尤其是鄭觀應正撰寫的《盛世危言》,對孫中山的沖擊如同掀天之浪?!妒⑹牢Q浴返闹髦寄肆χ鞲粡娋葒蜕鐣母?,對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文化等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涉及面非常廣闊。政治上變專制為民主,改善吏治;經(jīng)濟上以商立國,籌集資本,加速周轉(zhuǎn),改進技術(shù),降低消耗,加強市場競爭能力;教育上主張廢科舉,辦學堂,提高國民素質(zhì),培養(yǎng)高級人才;軍事上“應一律仿西法操選”兵將訓練、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和更新兵器,軍官須經(jīng)軍校及培訓軍地兩用人才;外交上修約談判;財政上的預決算和開源節(jié)流:社會生活上男女平等,婦女受教育,慈善福利和流民犯人改造等等。孫中山早年思想的奠定,多基于這部巨著。這可以從茲后孫中山所公開發(fā)表的一系列文章中略窺一斑。譬如,1892年底,孫中山剛從香港西醫(yī)書院畢業(yè)后來澳門就業(yè),即在澳門《濠頭月刊》上發(fā)表了第一篇論時政改革的文章《致鄭藻如書》,文中提出很多改良措施。又譬如,1894年1月,正在廣州行醫(yī)的孫中山,突然悄悄地回到翠亨村的家中,閉門十多天,給當時清朝政府直隸總督李鴻章奮寫了一封8000多字慷慨激昂的長信,史稱《上李鴻章書》。這封等同于發(fā)動辛亥革命“宣言書”的長信,如泥牛入海,李鴻章理也沒理。有學者指出,孫中山正是在給李鴻章的信沒得到回音后,才毅然放棄文斗搞武斗,終于煽動起全社會用槍桿子給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送終的。總之,不論是《致鄭藻如書》,還是《上李鴻章書》,更包括后來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親自擬定的《建國方略》中的“實業(yè)計劃”,其雛形均源自《盛世危言》。
孫中山后來回憶這段“懸壺于澳門”的歲月時說:“實則為革命運動之開始也?!?/p>
三
澳門對孫中山玉汝于成,患難與共。更重要的是,澳門不但是催生孫中山革命思想的搖籃,更是他積蓄革命力量、發(fā)動武裝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及根據(jù)地!
孫中山及其率領(lǐng)的革命黨人在策動和領(lǐng)導的無數(shù)次武裝斗爭中,澳門始終處在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位置上。1893年7月孫中山在澳門葡萄牙友人飛南第的協(xié)助下,在澳門創(chuàng)辦了第一份宣傳革命救國主張的中文周報《鏡海叢報》,以醫(yī)術(shù)為“人世之媒”。于救治患者疾苦的同時。積極醞釀“驅(qū)除韃虜。恢復華夏”的途徑。接著,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政黨——中國同盟會。不久,即派員在澳門荷蘭園和隆街21號設(shè)立了辦事機構(gòu),對外則稱“樂群書社”以作掩護,并在澳門白鴿巢由義巷11號建立了通信聯(lián)絡(luò)點。至1909年冬,同盟會澳門分會正式成立,地址設(shè)在澳門南灣街41號。主要任務是開展宣傳活動,秘密發(fā)展組織,積極募集經(jīng)費,并把開展武裝斗爭作為主要內(nèi)容。
到了1915年12月,袁世凱冒天下之大不韙宣布復辟帝制。眼看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得而復失,孫中山旋即發(fā)動了三次討伐袁世凱的武裝斗爭,澳門均作為武裝反袁的基地之一。
在“二次革命”失敗后,孫中山即委派得力助手朱執(zhí)信常駐澳門。主持廣東中華革命軍務。,朱執(zhí)信在澳門秘密設(shè)立了指揮機構(gòu)。1916年1月,中華革命軍先在惠州發(fā)動討伐龍濟光起義,苦戰(zhàn)后失敗。3月,又發(fā)動攻襲省城的戰(zhàn)斗。其中,由朱執(zhí)信親自率領(lǐng)30余名澳門戰(zhàn)士組成的革命軍,由澳門乘船至廣州黃埔海面,襲擊龍濟光的“肇和”號軍艦成功后,隨即駛?cè)胫榻谵Z觀音山和制造局,以圖水陸合擊襲取省城廣州。雖然這次革命黨入奇劫“肇和”艦以襲取廣州的計劃最終未獲成功,但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1919年5月28日,孫中山在上海發(fā)表《護法宣言》。同年,孫中山即派他的長子孫科為駐澳門特派員,在澳門鵝眉街10號設(shè)立辦事處,以澳門為基地,開展廣東的護法斗爭。后朱執(zhí)信在澳門又與陳炯明共商討袁大計,并策動廣東欽州、廉州、潮汕地區(qū)的獨立。云南人劉少延、周伯甘也以澳門為據(jù)點,按照中華革命黨的指示,策動駐香山小欖的龍濟光部旅長納順洪反正。
1920年初,孫中山又派陳慶云前往澳門,以當?shù)馗簧趟杩睿彽每艿偎顾巷w機兩架。在珠江口外三灶島進行訓練,以便參與逐桂斗爭。
對此,國民黨元老馮自由曾說過:“澳門一地在中華革命黨期間,固大有軍事上之價值也?!?/p>
也許是辛亥革命太具普遍意義,也許因廣州乃國民政府誕生地故而過于奪目,以至于小小澳門常常被縮到了歷史的暗影里。然而,今天當辛亥革命誕辰100周年之際,當孫中山人生的全部賬目盤點清楚之后,就不能不令人想起澳門在中華民族奮斗史中的這段突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