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百老匯劇場里價格越高的位置賣得越火?為什么100萬美元帶來的愉悅感,400萬美元才能讓它翻倍?為什么議價時,一定要搶先報價,而且一定要“獅子大開口”?
人們對價格一直找不著頭緒。可這一絕對重要的事實,卻在很大程度上沒得到正確的認識。這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媒體虛報價格和市場價值的氛圍下。由于我們記得什么東西的成本“應該”是多少,所以我們接受了假象:我們的價值感覺沒問題。眼神兒不大好的人照樣能在熟悉的環境下穿梭自如,因為他記得家具擺放的位置。消費者就跟他一樣。這叫補償作用,不叫“視力敏銳”。
價格心理學上的一個常見主題是,貨幣價值判斷跟重量(或者亮度、音量、熱度、冷度或氣味的強度)等感官判斷大有相似之處。研究感官知覺的學科,叫做心理物理學。早在19世紀,心理物理學家就發現,人們對相對差異非常敏感,對絕對數值則不怎么敏感。
在本書中,暢銷書作家威廉#12539;龐德斯通揭示了價值的隱性心理學。在心理學實驗里,人們無法準確地估計“公平價格”,反而受到無意識、不理性、政治等不正確因素的強烈影響。營銷專家們很快就把這些發現應用了起來。“價格顧問”建議零售商怎樣說服顧客多付錢或少付錢,談判教練也提供類似的建議幫商務人士談成交易。全新的價格心理學要求商家設計價簽、菜譜、返款優惠等。
可以說,價格是最為普遍的隱形說服大師。不管是誰,只要平常要跟人討價還價,這本書就不能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