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做營銷應該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盡量“少花錢,多辦事”
一口氣讀完了《完美營銷》這本書,立即陷入了深思,我在問自己:為什么現在才看到這本書?如果早幾年看到這本書,也許很多事情都會發生重大轉變。這是幾年來我看到的最有實戰性、最有可操作性的好書,因為它符合我對好書的一貫評價標準,那就是:有獨到的見解和鮮明的思想;有標準化的流程和操作方法;有簡潔明了的總結和概括。如果你用幾個小時的時間把這本書認真讀一遍,當然最好是邊閱讀、邊思考,想想自己的企業過去是如何做的,存在哪些明顯的問題和不足,那樣會更好。
《完美營銷》的作者開門見山,沒有過多的鋪墊,直奔主題,所以讀起來感覺很過癮,句句說到心坎上去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很容易按照大企業做營銷的思路去嘗試,結果往往不理想,所以《完美營銷》從一開始就旗幟鮮明地提出來“如果客戶不能一眼看出你代表什么,你立刻就會被淹沒”。大企業已經得到了社會的認同,所以即使沒有明確的定位,即使沒有響亮的名字,即使沒有獨到的訴求也沒有關系。但是對于成長型的中小企業來說,要想把握先機,就必須簡單明了,擁有一個獨到的概念,一個專屬的概念,一個其他企業還沒有用過的概念,這樣才能清楚地傳達“賣點”。因為在信息泛濫的市場上,各種各樣的廣告和信息不停地進入我們的腦子,如果客戶不能一眼識別出,不能很快記住,就會被人拋棄、被人遺忘。
不過按照我的思維習慣,我更愿意把“賣點設計”改成“買點設計”,因為后者可以時刻提醒市場營銷人員換位思考,站在客戶的立場去看問題,不要僅想到我們的產品好在哪里,有一個鮮明的概念,更要想到我們的產品給客戶帶來了什么價值?幫助客戶解決了什么問題?按照大多數策劃公司的玩法,他們通常是用USP來提煉獨特的銷售主張,即賣點。而我們幫企業做咨詢的時候,通常是用FAB分析法來提煉產品的買點,即從特性,優點,提煉出對客戶最有價值的買點,這樣表達更容易被客戶理解和接受。
看了這本書之后,對我觸動最大的是如何在目標客戶腦海中“成像”。在跨國公司工作多年,我已經習慣了圖形化思考,所以在和客戶溝通時,我都會用圖形和圖像來解釋,來表達,但是我們還沒有做到去揣摩目標客戶腦海中的成像機制,以及客戶心目中通常有什么樣的畫面。《完美營銷》的作者強調,因為客戶在沒有想好買還是不買的時候,腦子里會閃現各種畫面,就像放“小電影”一樣,一幕一幕地閃過,如果某一個產品的概念、服務或承諾滿足了客戶“小電影”里的欲望(尤其是夢寐以求的欲望或被激發出來的潛在欲望),目標客戶就很容易下決心購買,就會激活客戶的購買欲,就能促成銷售。唯有理解了客戶心目中的“小電影”是怎么樣形成的,都包括哪些畫面,才能與客戶產生共鳴,誘導客戶購買,所以作者認為這才是市場營銷的制勝法寶。
作者認為,人們在做出購買決定時,腦子里往往會浮現一個思維畫面,所以企業需要通過已有客戶的訪談來理解這幅畫面,比如說,他們聽到或看到某某品牌時想到了什么?客戶希望從這個品牌得到什么?客戶最擔心的問題是什么?進而提煉出賣點來。因為樹立品牌是站在潛在客戶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只有設身處地地去考慮客戶的處境,才能幫助客戶在眼花繚亂的市場中做出購買決定。這時候,有一個清晰的焦點和價值訴求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試圖向客戶溝通很多賣點,只要集中精力強調一點就足夠了,尤其是中小企業,要想鶴立雞群,迅速出位,就要焦點明確,用單一的概念去溝通,當然這一點必須擊中要害,打動人心。
作者接下來給我們介紹了打造品牌的四要素:即公司名稱、品牌標識、廣告語和廣告形式(書中的說法是廣告宣傳活動)。對于已經成名的大公司來說,公司名稱好與不好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在競爭不充分的時代,只要能提供好的產品就能贏得市場,成為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但是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如果不能在名稱上體現賣點,就無法占有客戶的大腦畫面,留下深刻的印象,按照中國的傳統說法:“名正才能言順”,這是第一個要素。好的品牌標識關鍵在于簡潔,因為簡潔的才容易記住,而且要凸顯差異性、有排他性,而且還要有內涵(有故事講),這是第二個要素。好的廣告語必須自己會說話,在產品與目標客戶之間建立起紐帶,要么激發客戶的興趣、號召行動,要么產生共鳴、容易記憶,要么突出承諾、打消顧慮,這是第三個要素。而廣告形式通常有4種,即文字吸引、角色吸引、主題重復、輪番轟炸,不管哪一種,都是為了找到打動客戶的切入點,讓客戶很容易理解你的價值和好處,這是第四個要素。
我從事戰略與營銷管理咨詢已經十多年了,中間接觸了很多成功的企業和企業家,其實大家遇到的問題都是大同小異的,大家努力在做的事情也是差不多的,只不過順序不同而已,因為知道應該做什么是第一步,按照什么樣的順序去做是第二步。就拿炒菜來說吧,同樣的原材料,同樣的鍋碗瓢勺,同樣的設備和輔料,不同的人炒出來的菜卻截然不同,因為除了使用工具的嫻熟程度不同以外,最主要的是“火候”,即按照什么樣的順序,在恰當的時間放入合適的主料和輔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往往看到別人做什么有效,自己就跟著學,結果卻不盡人意。可以說,中小企業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應當側重的方面是不同的,做事的順序也是不同的,必須按照客觀規律,在專家的指導下去“用藥”。
中小企業做營銷應該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盡量“少花錢,多辦事”,從最省錢的方法開始。作者給出了他認為最省錢、最省力的順序,即從員工培訓開始,通過不斷地“明確和重復”來強化員工的品牌意識,讓每一位員工理解品牌的內涵,形成統一說辭,這樣不僅員工做事有規范,而且能把品牌變活;第二步是從網站設計入手,用最低的投入產生較大的回報,因為很多人在與某個公司打交道之前,往往會先上公司的網站去看,了解公司的大概情況和現有客戶等信息,以便決定是否與這家公司深入溝通;有了網站設計的內容,就很容易形成書面的手冊和宣傳冊,做這樣線上和線下互動,就能把品牌的價值傳遞出去,這是第三步;接下來是尋找能幫助企業迅速擴大市場的合作伙伴(書中稱為合伙人),看哪些潛在合作伙伴的現有客戶與本企業的目標客戶重疊,我們的產品為什么能讓合作伙伴的客戶受益?合作伙伴為什么相信我們的產品能幫助他們的客戶?合作伙伴能從“轉介紹”當中得到什么好處?這樣才能實現合作共贏。
很多中小企業都迷信電視廣告,期望有一天自己有錢了,一定去打電視廣告,其實,做電視廣告固然好,但是花費不菲,不是一般企業能承受的,投資回報率也未必是最高的,特別是工業品和耐用消費品。所以中小企業必須學會用巧勁,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完美營銷》為中小企業的老板和高管們理解營銷的價值打開了一扇窗戶,讓大家明白了做營銷的奧妙之處在哪里。當然要想按照書中所說的方法去執行,還需要請明白人幫忙,千萬不要以為明白了道理就可以去做了。我看到過很多中小企業都是在“想當然”上摔了跟頭,聽到一個概念很好、一個方法很好,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嘗試,摸著石頭過河,做了一半發現不對勁,又迅速地否認自己的想法,認為這套方法也許不適合本企業。
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竅門的,都是有方法的,知道了并不意味著可以做到,做到了未必一定能做好,所以要記住中國那句老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賢人指路。企業在創立之初摸著石頭過河無可厚非,因為沒有可以借鑒的先例,但是如果過了生存期,進入成長期之后,還是摸著石頭過河的話麻煩就大了,所以任何口號都是有前提條件的,不是永遠是對的。
[ 點評人簡介―]
高建華:
北京匯智卓越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顧問。中國最具實力的營銷戰略專家和企業管理專家,中國為數不多的具有國際化經驗的高級職業經理人。在中國惠普公司和蘋果電腦公司工作超過17年,曾任中國惠普公司決策委員會成員、首席知識官(CKO)、助理總裁、戰略規劃總監、市場總監、華北區總經理,蘋果電腦公司中國區市場總監。現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南京大學商學院、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