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是美國當代著名作家約瑟夫·海勒(Joseph·Heller)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品之一。本文通過解讀文中兩個人物形象——尤索林與奧爾,并將之進行對比,以期讓讀者對尤索林和奧爾有更多的了解。通過對比分析顯示,如果說尤索林是“顯性”的“反英雄”人物,那么奧爾就是“隱性”的“反英雄”人物。
關鍵詞:《第二十二條軍規》;反英雄;尤索林;奧爾
《第二十二條軍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黑色幽默小說的代表作品。初看全書,其結構顯得有些零亂,時空相互交錯,但是經過仔細分析,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此混亂是作者獨具匠心之作,具有嚴密的邏輯性。
一、《第二十二條軍規》的要旨分析
小說的情節非常簡單:第二次世界大戰末,在意大利厄爾巴島以南八英里地中海的一個美國空軍基地——皮亞諾薩小島上,轟炸手尤索林上尉像只驚弓之鳥,在一片混亂、荒謬、恐怖的氣氛之中,多次不顧軍規,為保全小命而裝病逃避作戰飛行,最后開小差逃到了瑞典。總之,《第二十二條軍規》是一部嚴肅的、諷刺性極強的小說。
面對這樣一個荒誕而又病態的社會,只有黑色幽默才能最好地表達,而且文章在描述尤索林和奧爾時,顯示了很多黑色幽默的元素,而黑色幽默究竟是什么呢?它是用怪誕的喜劇手法來表現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的悲劇性事件,揭示社會的畸形和人性的扭曲。[1]這種幽默,有人稱它是荒誕的幽默、變態的幽默、病態的幽默。它與傳統的幽默并不對立,反而常常融合在一起,以辛辣的諷刺、古怪的挖苦、哭與笑的反常結合等方法,在小說里構建一個可恨、可怕和可笑的藝術世界。從某種意義上講,“黑色幽默”很早就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之中了。西方有些評論家追根溯源,在法國的伏爾泰、英國的斯威夫特和西班牙的塞萬提斯身上就找到了黑色幽默的影子。到了20世紀20年代,法國超現實主義作家安德烈·勃勒東選編了一本《黑色幽默文集》,首次提出了“黑色幽默”這一術語,但是直至1956年美國作家弗里曼編輯出版了收有十二位作家小說片段題為《黑色幽默》的小冊子,才第一次用“黑色幽默”這一名詞來概括一批作家的創作。黑色幽默作家認為,“宇宙、社會、人生不僅荒謬、丑惡、冷酷、陰暗,而且滑稽可笑,神秘莫測”。
在作者約瑟夫·海勒眼中,黑色幽默可以最好地表達這種病態社會。在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中,主人公尤索林個性張揚,明顯表現出對“第二十二條軍規”的不滿,這是一種叛逆,他是“顯性”的“反英雄”人物,因此他的光芒就遮住了奧爾這位貌似敦厚的“隱性”的“反英雄”了。
二、兩位英雄——尤索林和奧爾
(一)“顯性”的“反英雄”——尤索林
首先,看看我們的“顯性”的“反英雄”——尤索林。他是個愛國青年,剛入伍時,他把戰爭看成一種伸張正義和維護真理的神圣事業,作戰的勇敢和出色地完成了飛行轟炸的任務使他為此獲得一枚勛章,被晉升為上尉。但到后來,他認識到:“第二十二條軍規不存在,對此他確信不疑,可那又有什么用呢?問題在于每個人都認為它存在,而更糟糕的是,它沒有什么實實在在的內容或條文可以讓人嘲弄、駁斥、指責、批評、攻擊、修正、憎恨、謾罵、啐唾沫、撕成碎片、踩在腳下或者燒成灰燼。”[2]第二十二條軍規是一個極大的幌子,是一個圈套。
在作者和大多數讀者眼里,主人公尤索林是個被大人物們任意擺布的“小人物”,是荒誕社會的受害者。雖然他有同情心、是非感和正義感,可是在這個瘋狂混亂的世界里,他由于正直、善良,反被人看成是瘋子。在他看來,看似嚴密緊湊的“第二十二條軍規”其實是一個百折不扣的“圈套”,一個無底的陷阱,它讓人產生幻滅,使人走投無路,它以語言文字游戲來捉弄人們、摧殘人們。幸而尤索林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他裝病逃避作戰飛行,最后,他效仿奧爾,開小差逃到了瑞典,因而這樣一來,尤索林就自然而然成為大家心目中的反英雄人物了。但是,小說中的反英雄不只尤索林一個,奧爾也是一名典型的反英雄。
(二)“隱性”的“反英雄”——奧爾
奧爾是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人物,但是他也是一個不遜色于尤索林的“隱性”的“反英雄”人物。他的初次登場是在小說的第二章,“奧爾個頭極矮,成天笑嘻嘻的,胸佩空軍飛行徽章,一頭濃密的褐色卷發,由正中向兩邊分開。他負責出謀劃策”[3]。后面還介紹了奧爾是尤索林的室友,在大多數讀者眼里,奧爾只不過是一個被命運支配,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而默默地、被迫地支配自己的生活的人,但是奧爾不是這樣一個人。如果說尤索林是典型的反英雄,那么奧爾就是非典型的反英雄人物。
在露營的帳篷里,多虧了奧爾,尤索林才有幸住進全中隊最舒適的帳篷;在軍隊,奧爾每天無聊地咀嚼著海棠果或者七葉果,將寢室的電器拆了又修,還翻看地圖等,每次飛行時都會被敵機擊落,但是他能很好地將飛機控制漂浮于海平面,然后大家不慌不忙地劃回軍事練習島。在又一次的任務執行時,他又墜機了,但是這次他沒有劃回來,而是不知道飄走了還是淹死了。在本書最后,當尤索林得知奧爾劃到了瑞典(中立國),突然覺得奧爾之前的所作所為全是一種偽裝但明智的行為時,不覺后悔當初為什么沒有答應和奧爾一起飛行,原來奧爾沒有瘋,是自己不夠聰明,后來尤索林向奧爾學習,開小差去了瑞典。初看,奧爾是一個平凡而思想簡單的人物,但事實上,他是典型的大智若愚類型,也是具有反抗精神的,雖不像主人公尤索林那般張揚,但是他的確就是一名反英雄,也是一位被大多數人所不了解而被埋沒了的“反英雄”。
那么為什么大多數讀者對奧爾的第一印象是愚,甘愿接受現實的安排,而不像尤索林那樣表現出明顯的反抗情緒呢?原因在于,作者給他安排了四點看似荒誕而讓人覺得他很愚蠢的地方。奧爾愚蠢的荒誕表現之一是,他每天無聊地咀嚼著海棠果,一邊含一顆,目的是讓自己有圓圓的飽滿的臉蛋,如果沒有海棠果就含七葉果,并且手握橡皮球作掩飾。表現之二是,他很順從地自覺修理帳篷里的爐子、壞了的風扇(這在奧爾消失之后,給尤索林在炎熱的夏天給予了很大的幫助),這些還算正常,但是他又沒完沒了地將寢室的電器拆了又修,修了又拆,還翻看地圖。表現之三是,每次正常飛行執行任務時,他駕駛的轟炸機都會被敵機所擊落,但是盡管每次被擊落,他又能很好地將飛機控制漂浮于海平面,此時的他甚至不慌不忙地煮咖啡、煮茶、弄東西吃,如釣鱈魚(雖然沒有釣上來,但是如果真的釣了上來,他肯定會讓大家生吃鱈魚)之后再不慌不忙地帶著大家劃回軍事練習島。奧爾愚蠢的荒誕表現之四是,讓妓女敲他的頭,別人問他為什么,他卻笑而閉口不談。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模糊,讓人摸不著頭腦,奧爾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他是真的那么愚笨嗎?一切都是個謎。但是,最終還是在小說的最后,當牧師將奧爾成功逃到瑞典的事情告訴住院的尤索林的時候,謎底才真正地揭開,此時,我們不得不反省一下奧爾之前的所作所為。因為他的掩飾,讓我們不得不說,他才是真正的英雄。
解密奧爾的智慧,我們不得不佩服他,他的行為有些是看似沒有意義的,但是卻為以后的逃離作出了鋪墊,而且還有些行為確實是有重大意義的,比如奧爾每天無聊地咀嚼著海棠果,一邊含一顆,讓自己有圓圓的飽滿的臉蛋,如果沒有海棠果就含七葉果,并且手握橡皮球作掩飾和讓妓女敲他的頭。這兩件事完全是一個幌子,是為他日后逃離軍事練習島作掩護的。還有他沒完沒了地將寢室的電器拆了又修,修了又拆,還仔細翻看地圖以及每次飛行時都會被敵機擊落,但是他能很好地將飛機控制漂浮于海平面,帶著大家不慌不忙地劃回軍事練習島,這兩件事就是為了日后逃離軍事練習島和漂流海上而作的精心準備。這些都是他智慧的表現,對此,我們不得不說一聲佩服,正因為如此,奧爾成功了。
(三)尤索林與奧爾的對比
那么奧爾和尤索林的最大差別在哪里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到奧爾和尤索林的異同。相同點:第一,都是屬于兵員這一級別,與佩克姆將軍、德里德爾將軍、卡斯卡特上校之流對比,他們都是屬于被壓迫而沒有自主決定權的一類兵員,他們有苦無處訴,只能執行上級的命令,就是出去轟炸敵機。第二,都會具有反抗精神,認識到世界的真面目,看到了社會的荒誕,力求改變自身現狀的人,這一點是很明顯的。而不同點則恰好將尤索林與奧爾區分開來了,他們的特點即使一目了然,也很容易讓人對他們的行為產生分歧意見。不同點:第一,職務不同:奧爾是飛行員(駕駛員),尤索林是轟炸員(投彈員)。他們不同的工作讓我們看出了工作的危險性不同,還有對以后的逃跑作用也是不同的。很顯然,駕駛員更有利于逃跑,而轟炸員也更危險,這就使得奧爾的成功逃脫更易于實現。第二,性格不同:奧爾是溫厚型,尤索林是張揚型。張揚的性格容易吸引別人的注意,遭到別人的閑言碎語,當然就更容易引起長官的厭惡,而奧爾敦厚默默無聞的性格卻可以讓他躲避別人的眼光,再加上他“愚鈍”的做法,更容易被人忽略,也就同時更容易實施他的逃跑計劃。第三,對擺脫命運的做法不同:奧爾未雨綢繆,不斷實踐,最終成功,尤索林裝病,沒有采取具體切實可行的行動,最終沒有實質性的改變。這一點一直貫穿著全文,因為尤索林一次又一次地裝病,以便住在醫院中可以不執行任務,最后他干脆拒絕執行任務,公然挑釁上司的命令,這樣的行為固然也是一種正義的做法,但是卻并不明智,這樣的做法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容易落得話柄,甚至可能被處以軍事處罰。然而奧爾的做法就顯得隱晦和明智的多了。因此,“顯性”的“反英雄”尤索林和“隱性”的“反英雄”奧爾的形象就躍然紙上了。
通過對尤索林與奧爾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尤索林是值得贊賞的,但是,相比之下,奧爾才是大智若愚型的人,在一個荒誕不堪且沒有秩序的社會,他雖不是唯一一個保持清醒頭腦的人,但卻是唯一一個通過不斷的努力改變了自己命運的人物,而且,在這樣一個荒誕混亂的社會里,我們無法通過他人來拯救自己,比如說德里德爾將軍、佩克姆將軍、卡斯卡特上校和司務長米洛之流,只能靠自己。雖然尤索林是“反英雄”的典型,但是他鋒芒太露,還是不如奧爾聰明。奧爾成功逃離軍事練習島,實際上是給了尤索林成功的希望,是一種隱藏的希望,讓大家知道,在這樣混亂的世界里,人們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混亂處境的。看到最后,我們不得不發出一陣笑聲,原來還有這般藏龍臥虎的人存在,要想逃離混亂的世界,還真的要花一番心思。
三、結語
大多數人認為黑色幽默的作家往往帶有消極的悲觀態度,他們否定個人選擇積極行動的可能性。但是在《第二十二條軍規》中,尤索林是典型的“反英雄”人物,雖然剛開始他并沒有做出積極的行動來挽救自身以逃脫這個荒誕的社會,但是在文章的結尾,奧爾的成功逃離和尤索林開小差去瑞典,也正說明了作者內心還是留有一絲希望的,通過努力,荒誕的生活會過去的。
注釋:
[1] 參見楊仁敬、楊凌燕《美國文學簡史》,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28頁。
[2][3] [美]約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條軍規》,揚恝、程愛民、鄒惠玲譯,譯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401頁、第13頁。
(作者單位:四川外語學院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