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劍玲,王 婷,馬 薇
(天津市職業病防治院呼吸科,天津 300011)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征的疾病,呈進行性加重,不僅累及肺,也可以引起全身性效應。COPD病程中常因感染或空氣污染等因素誘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f acute exacerbation stage,AECOPD),患者在緩解或穩定狀態下突發或幾天內病情變化,常發生多種并發癥,并導致患者肺功能進一步惡化[1]。本院應用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AECOPD進行臨床療效觀察,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9年9月至2010年11月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療的AECOPD患者共5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的標準[2],且短期內咳嗽、咳痰、氣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膿性或黏性痰。排除標準:活動性肺結核、活動期消化性潰瘍、嚴重糖尿病、精神疾病及入選前2個月使用全身糖皮質激素或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將56例患者采用隨機單盲方法分成兩組,布地奈德治療組28例,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齡(73.80 ±9.17)歲,平均病程(19.21 ±8.69)年;甲潑尼龍治療組28例,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齡(74.07±8.49)歲,平均病程(18.07 ±8.33)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間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布地奈德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如止咳平喘、抗感染、吸氧及維持電解質平衡等)基礎上給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普米克令舒,阿斯利康,H20090903),每次1 mg,每日2次,共10 d;甲潑尼龍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甲潑尼龍(Pfizer,比利時,H20080284)靜脈點滴,每次40 mg,每日1次,共10 d。1.3 觀察指標 ①動脈血氣分析: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檢測動脈血氧分壓(arterial oxygen pressure,PO2)和二氧化碳分壓(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PCO2)。②肺通氣功能檢測: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用力呼氣量(ratio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進行檢測。③呼吸困難分級: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評估呼吸困難分級,呼吸困難分級可用呼吸困難量表來評價。0級:除非劇烈活動,無明顯呼吸困難;1級:當快走或上緩坡時有氣短;2級:由于呼吸困難比同齡人步行得慢,或者以自己的速度在平地上行走時需要停下來呼吸;3級:在平地上步行100 m或數分鐘后需要停下來呼吸;4級:明顯的呼吸困難而不能離開房屋或者當穿脫衣服時氣短。④療效判定:有效,患者咳嗽、咳痰及氣短明顯減輕,不影響日常活動,聽診雙肺可聞及少量干、濕性啰音;無效,患者仍咳嗽、咳痰及氣短和(或)喘息,發作頻繁且影響日?;顒樱犜\雙肺聞及大量干、濕性啰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動脈血氣分析比較 兩組內動脈PO2及PCO2治療前后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之間動脈 PO2及 PCO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肺通氣指標比較 兩組內肺通氣指標FEV1%及FEV1/FVC治療前后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之間肺通氣指標FEV1%及FEV1/FVC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t P PCO2(mm Hg)PO2(mm Hg)治療前 治療后t P布地奈德組 28 66.89 ±8.15 78.96 ±8.16 5.37 <0.01 67.93 ±9.57 60.71 ±6.60 3.29 <0.01甲潑尼龍組 28 67.64 ±8.38 80.04 ±7.57 5.81 <0.01 68.21 ±8.73 62.07 ±6.97 2.91 <0.01 t 0.33 0.51 0.11 0.75 P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s)
組別 例數 FEV1(%)治療前 治療后 t P FEV1/FVC(%)治療前 治療后t P布地奈德組 28 56.92 ±8.64 65.96 ±7.30 4.22 <0.01 61.14 ±7.65 66.42 ±7.24 2.65 <0.05甲潑尼龍組 28 58.28 ±8.41 64.93 ±7.39 3.14 <0.01 61.80 ±7.21 67.05 ±7.55 2.66 <0.05 t 0.60 0.53 0.34 0.32 P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呼吸困難分級比較 兩組內呼吸困難分級治療前后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之間呼吸困難分級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 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呼吸困難分級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呼吸困難分級比較(±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t P布地奈德組28 2.93 ±0.66 1.89 ±0.63 6.05 <0.01甲潑尼龍組 28 2.85 ±0.65 1.82 ±0.61 6.13 <0.01 t 0.46 0.42 P >0.05 >0.05
2.4 兩組臨床有效率比較 布地奈德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89.28%,甲潑尼龍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85.71%,兩組臨床有效率相比較,無統計學差異(χ2=0.163,P>0.05)(表 4)。

表4 兩組臨床有效率比較 (例,%)
2.5 不良反應 觀察期間兩組患者均未發生肝、腎功能損害,甲潑尼龍治療組有2例出現輕度低鉀血癥,經給予口服補鉀治療即得到糾正,無其他不良反應。
COPD是目前世界上致殘和致死率較高的疾病之一。在COPD的臨床進程中影響FEV1下降速率的因素包括吸煙、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和基礎肺功能等。除此之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反復急性加重,頻繁急性加重的患者,其肺功能出現螺旋式急劇下降,導致患者反復住院,生命質量降低及病死率增高。
近些年,臨床上出現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AECOPD,使用較多的是甲潑尼龍。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認為[2],AECOPD住院患者在應用支氣管舒張劑的基礎上,可加用糖皮質激素口服或靜脈治療以控制患者的慢性炎癥,改善肺功能和低氧血癥,加快患者的恢復。布地奈德是糖皮質激素的吸入劑型,常用于控制支氣管哮喘的急性發作,解除呼吸道高反應性,改善臨床癥狀。本院應用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AECOPD患者,結果顯示患者治療前后血氣PO2和PCO2、肺功能FEV1%、呼吸困難分級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患者治療后血氣PO2和PCO2、肺功能FEVI%、呼吸困難分級及臨床有效率與甲潑尼龍治療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臨床治療效果與甲潑尼龍相當,且因局部用藥,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
目前認為,慢性的肺部炎癥在COPD和肺氣腫形成中起主要作用,COPD和肺氣腫是一種放大的炎性反應,炎癥進行性發展,導致特征性小氣道改變和肺氣腫[3]。COPD患者的呼吸道存在支氣管哮喘樣炎性反應,而支氣管哮喘患者的呼吸道也存在不可逆的阻塞因素。雖然糖皮質激素對COPD的療效并不像支氣管哮喘那樣有效,但由于在COPD的整個過程中均存在呼吸道炎癥,因此糖皮質激素可以減少那些有臨床癥狀且肺功能下降及反復加重患者的急性發作頻率[4,5],也就意味著延緩肺功能的快速下降和疾病的進展,改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證實,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或靜脈輸入治療均可改善肺功能,并可加快患者病情的改善,降低治療失敗率,加快患者的恢復,且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治療可以有效地減少全身應用激素的不良反應,是值得推薦的治療方法。
[1]Rabe KF,Hurd S,Anzueto A,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 executive summar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15):532-555.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17.
[3]邱濤林,鐘小寧.免疫反應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氣腫發生及發展過程中的作用[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0,33(4):298-300.
[4]姚畹貞.對促進實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策略的幾點見解[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0,33(4):245-246.
[5]孟東亮,楊麗,劉志文.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劑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5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08,5(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