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文軍
(廣西工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6)
政府通過開展公共衛生活動,確保社會不同群體享有均等的衛生服務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衛生公平的標準,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標志。因此,各國政府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投入都逐年增加,公共衛生支出的區域偏好也就凸現其重要性,它直接影響了支出的受益歸宿,造成公共衛生服務不公平現象。要使全體社會成員享受基本均等的衛生服務水平,公共衛生支出本身就要講究公平性,然而由于相關指標的確定和數據的可獲得性,合理評估公共衛生支出的公平性卻不是一件易事。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利用新的評估方法,對各國衛生服務業績進行了評估,其評估工作包括健康狀況水平和分布、反應性水平和分布及費用分擔公平性分布三方面內容。本文借鑒這種思路,采用受益歸宿分析方法,從衛生資源分配、衛生服務利用和衛生服務籌資三方面對我國公共衛生支出的合理性和實際供給效率進行客觀衡量和評價。
受益歸宿分析方法是衡量公共支出公平性的一種常用方法,根據此方法如果一個群體享有的公共支出份額超過其所占總人口比例,此群體則為公共支出的受益者;相反,如果一個群體享有的公共支出份額低于其所占總人口比例此群體則為公共支出的受損者。
本文選取三個主要指標(見表1)來反映公共衛生支出的受益歸宿。為便于比較分析,特別引入“受益比”這一指標,用于考察我國公共衛生支出受益歸宿的區域分布是否公平。其計算方法是將每個區域的相應指標占全國總量的比例,與該區域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進行比較,如果結果等于1,則表明該區域獲得的公共衛生支出實際受益是公平的;如果結果大于1,則表明該區域的實際受益過量;如果結果小于1,則表明該區域的實際受益過少,是受損者。

表1 我國公共衛生支出受益歸宿的主要指標構成
本文按照國家統計局關于區域劃分的統一標準,將我國分為東、中、西三大區域,這一劃分標準與區域整體自然條件、資源狀況和經濟發展水平大致相當,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區域劃分標準及人口比例
根據這一標準,將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08年與衛生資源分配、衛生服務籌資和衛生服務利用相關的9個指標數據進行統計整理,然后按照三大區域進行匯總,最后計算出各個區域占全國的比重。相應的統計數據來源于《2009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數據處理結果如表3、表4、表5所示:

表3 2008年衛生資源分配方面公共衛生支出受益歸宿的區域分布(%)

表4 2008年衛生服務籌資方面公共衛生支出受益歸宿的區域分布(%)

表5 2008年衛生服務利用方面公共衛生支出受益歸宿的區域分布(%)
以上述結果為基礎,再逐一計算出三個區域衛生資源分配、衛生服務籌資及衛生服務利用的“受益比”,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2008年我國公共衛生支出區域受益比
從以上數據及計算結果可以看出,我國公共衛生支出受益歸宿的區域分布在衛生資源分配、衛生服務籌資和衛生服務利用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在衛生資源分配方面,經濟發達的東部區域獲得的公共衛生支出受益相對較多,三個指標有兩個大于1,另一個指標接近1,但東部區域占全國人口的比例為43.63%,說明東部區域在衛生資源分配方面從我國公共衛生支出中的實際獲益是“過多”的;經濟發展水平處于中游位置的中部區域在衛生資源分配方面從我國公共衛生支出中獲得的實際受益相對較少,三個指標的受益比均小于1,表明中部區域的實際受益與其人口比例不相符。在衛生服務籌資方面,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西部區域從我國公共衛生支出中的實際受益較多,三個指標均大于1,且每個受益比指標都大于1.4,是最大受益者;而東部區域和中部區域是我國公共衛生支出的利益受損者,各自的三個受益比指標均小于1,其中東部區域受益最少。在衛生服務利用方面,情況類似于衛生資源分配方面,中部區域從我國公共衛生支出中獲得的實際受益相對較少,其中門診人次數指標的受益比只有0.71,是所有指標中最低的;而東部區域從我國公共衛生支出中的實際受益較多,門診人次數和入院人數指標的受益比均大于1。
第一,我國在衛生資源分配、衛生服務利用方面的公共衛生支出是偏向于經濟相對落后的西部和經濟發達的東部區域的,且在這兩個區域當中又更有利于東部區域。東、西部區域有關衛生資源分配的6個受益比指標,有3個指標大于1,2個指標接近于1,東部區域受益比平均值為1.04,高于0.998的全國平均水平。在衛生服務利用方面,公共衛生支出受益歸宿的區域公平性與衛生資源分配方面類似。這首先是由于我國衛生機構設施在地理分布上就是東部區域較多,且東部處于經濟發達區域會直接影響衛生機構對衛生技術人員的吸引力,從而影響了衛生服務利用情況,這種狀況是歷史原因造成的,而且短期內不會變動很大,這也是我國衛生服務區域不公平的重要原因。其次,衛生服務本身屬于典型的準公共產品,在西部大開發的背景下,將衛生資源更多地投向經濟相對落后的西部區域是十分合理的,不斷縮小衛生服務利用的區域差異也是政府公共衛生支出的應有之義。
第二,在衛生服務籌資方面,受益較多的是西部區域,在人均收入和公共衛生支出總量都落后于東、中部區域的情況下,三個指標的受益比卻超過了1。根本的原因在于西部區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過低,與東、中部區域差距明顯,在不根據收入水平卻享受同樣的政府衛生補貼的體制下,這是必然出現的結果。
第三,我國公共衛生支出在區域公平性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這必將影響政府公共衛生支出的績效,影響不同區域內居民的健康水平,影響財政支出政策效果的發揮。因此,應通過明確各級政府的公共衛生支出責任,合理劃分事權和財權,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實行區域劃分規劃,公平配置財政資源以縮小三大區域之間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的差異,促進各區域人民的健康公平。
第四,受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地方財政能力的約束,東部區域的公共衛生支出的絕對規模要大于中、西部區域,這是造成我國公共衛生服務區域差異的最大原因。因此,我國公共衛生支出在區域之間的分布是不合理的,缺乏橫向公平。而支出規模、受益歸宿情況能夠更合理地反映政府公共衛生支出的實際效果,最終結論也有所不同,這給研究公共衛生支出問題提供了新視角。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0:Health System:Improving Performance Printed in France,2000:144 -150.
[2]修燕,徐飚.衛生服務公平性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6(6):32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