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悅
(新疆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2)
流通業發展與第二產業增長之間存在互為因果關系,流通業的發展支撐第二產業產品的實現情況,而第二產業的發展狀況為流通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亞當·斯密(1776)從分工的角度提出,分工的發展是促進生產率長期增長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受到市場范圍的強烈制約。流通是市場范圍擴展的顯著標志,因而流通的擴大必然能夠促進分工的深化和生產率的提高,加速工業經濟增長。流通是國民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流通的速度和效率是整個社會經濟運行速度和效率的“加速器”(劉根榮,2010)。伴隨著經濟發展和消費模式演變,流通產業鏈條的主導權逐步實現了向零售業的轉移,流通創新對產業效率具有提升作用(張宏,2010)。
不同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流通領域進行深入研究,而流通業發展不僅決定了消費的實現,還決定了生產部門是否進一步壯大。新疆作為我國向西開放的“門戶”、新亞歐大陸橋中國西出的橋頭堡,具有良好的向西開放地緣區位優勢。新疆流通業的發展不僅可以促進國內貿易的發展,還可以利用向西開放區位優勢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長期以來,新疆形成了以重化工業為主的資源型產業結構,1992—2009年,三次產業結構由 28.5:36.7:34.8演變為17.8:45.1:37.1,各產業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1.77%、16.32%和15.35%,增速最快的是第二產業。限額以上批零銷售額由463.2億元增長到2963.5億元,年平均增長率為20.4%,2007年以后增長更為明顯。因此,有必要對流通業發展與第二產業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分析。
數據包絡分析(DEA)是在“相對效率評價”概念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系統分析方法。它主要采用數學規劃方法,利用觀察到的有效樣本數據,對決策單元(DMU)進行生產有效性評價。DEA方法的基本特點是利用決策單元的輸入、輸出數據組成的生產可能集的有效前沿面來衡量每個DMU的投入產出相對效率,所以該方法不涉及參數估計和權重確定問題,評價結果不受各項指標量綱不同的影響。而流通發展與工業增長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兩者可看作是一種輸入輸出的投入產出系統。因此,本文選用DEA方法進行流通與第二產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進行評價。
1.流通業對第二產業的協調程度(u1)。描述了流通業的規模和技術的實際有效程度與第二產業增長對于流通業所要求的規模和技術有效值的接近程度。
2.第二產業增長對流通業發展的狀態協調度(u2)。該指標用來描述第二產業增長對于流通業發展支持與利用的實際有效程度與流通業對于第二產業所要求的協調度的接近程度。
3.流通業與第二產業增長相互協調發展程度的狀態協調度(u0)。用于表明兩者相互協調發展的程度。
流通業的評價指標不僅要反映流通業的發展狀況和特征,還要具有一定內在聯系的體系。考慮到數據來源和指標的可操作性,確定流通業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為:流通業從業人數占就業比例(Y1),由流通業就業人數除以總就業人數得到,反映流通業發展的規模性指標;批零企業集中度(Y2),由限額以上批零銷售額除以批零業商品銷售總額得到,反映流通企業自身發展規模;批零企業存貨周轉率(Y3),由主營業務成本除以存貨平均余額得到,反映流通企業總體經營狀況;從業人員勞動生產率(Y4),由流通業增加值除以流通業就業人數得到,反映流通業經營效益狀況。
反映第二產業發展狀況并對流通業有影響的評價指標為: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比率(X1)反映第二產業總量規模程度;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率(X2)反映第二產業增長的程度;第二產業從業人員勞動生產率(X3)反映第二產業經濟效益情況。通過上述兩組共7項指標對流通業與第二產業增長的協調發展進行評價。
根據所選的指標體系及建立的評價模型,流通業與第二產業發展協調性評價過程如下:(1)假設流通業從投入到產出的整個過程作為輸入,以第二產業系統各項指標為產出,利用DEA模型,可以得到對于第二產業增長而言,流通業發展的有效程度θ1,即流通業對于第二產業增長的狀態協調度θ1=u1。(2)輸入單元以第二產業系統的各項指標為輸入,以流通業各項指標為產出,可得第二產業增長是否有效推動流通業發展的有效程度θ2,即第二產業增長對于流通業的狀態協調度θ2=u2。(3)計算表示第二產業增長與流通業相互協調發展的狀態協調度 θ0=u0,即:。協調度越大,表明二者的發展具有越高的一致性;協調度越小,表明流通業滯后或超出了對第二產業增長的作用。
根據新疆1999—2009年的經濟數據,利用DEAP2.1軟件,得到結果(如表1):

表1 DEA分析結果
由DEA分析結果表明,從1999—2009年,大部分年份流通業發展對第二產業增長的促進作用相對比較有效率,11年間只有2002年、2007年是相對無效率的,有效率達82%,流通業發展對第二產業增長的適應性較高。
從表上θ2可以看出,新疆第二產業增長對流通業發展的支撐作用相對較弱。從1999—2009年有4年未達到相對有效,并且主要集中在2004—2006年。
從表中θ0值來看,流通業與第二產業增長整體協調程度并不是很好,仍存在很大的提高空間,由2008年、2009年的分析結果可見,兩者的相對效率有趨好的跡象。流通業發展與第二產業增長之間具有互相促進的作用。綜合來看,新疆流通業發展對第二產業的促進效用要強于第二產業對流通業的支撐力度,這說明流通業的發展從制約經濟增長的瓶頸向逐漸適應轉變,政府部門還應該加大對流通業的投入,要運用各種經濟手段提高兩者的協調度。
流通業發展對第二產業增長的支持度基本呈現比較穩定的狀態。其主要原因是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度的提高及對外商品、服務貿易交流的加深,作為中國通向中亞與歐洲的亞歐大陸橋對于新疆第二產業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伴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進行,對于流通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加大,也對新疆第二產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新疆流通業發展對第二產業的促進效應大部分時期還是相對較好的。流通業作為連接各產業與最終消費的橋梁和紐帶,其發展主要通過其高度發達的流通網絡。對于流通業與第二產業之間的促進效應的提高,關鍵是靠流通業規模化和網絡化的發展程度以及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的適應程度。加強對流通業的投入,大力推進流通現代化可以有效地刺激現代流通業的發展,有利于加快新疆工業化的進程。
與流通業促進效應相比,第二產業增長對流通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顯得稍弱。其主要原因是新疆本身的地理環境增加了流通業發展的成本,阻礙了流通業發展的規模;主要通過外延式發展的城市流通業,在買方市場確立以后,并經數年壯大后已趨于飽和。目前,新疆流通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如規模化和組織化程度不高、現代化水平和信息技術水平較低、城鄉流通體系發展不均衡等。
第二產業增長帶來了國民經濟規模的壯大,刺激了城市流通業的發展,但這種外延式的快速發展之后,就會進入一個相對飽和狀態,其要可持續發展就要以創新方式發展內涵式現代流通業,要注重通過供應鏈整合降低成本,實現流通、生產企業共贏的合作策略,走注重環保、低碳的集約式發展道路。
[1]亞當·斯密.國民財富性質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87-89.
[2]張弘.流通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影響研究[J].商業經濟,2010(10):3-5.
[3]張宏,劉林清.流通創新對產業效率提升的影響[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10(4):31 -34.
[4]魏權齡,崔宇剛.評價相對有效性的幾個重要DEA模型:數據包絡分析[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89(2):55-68.
[5]顧榮忠.全局DEA評價模型[J].河海大學學報,1995(5):50-56.
[6]李光金,劉永清.具有三角模糊要素的DEA模型[J].系統工程學報,1996(4):37-44.
[7]謝艾國,羅英.時序DEA的理論與方法研究[J].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199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