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要 本文以黑龍江省漠河縣某區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成礦元素的土壤地球化學特征,圈定了土壤異常,并利用此成果為進一步找礦提供了準確的靶區,在礦產勘查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關鍵詞 土壤地球化學;異常;找礦靶區
中圖分類號P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43-0115-02
1 研究區地質概況
研究區位于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縣境內,本區先后經歷了晉寧期、華力西期、燕山期多旋回的演化,地質構造背景較復雜,沉積建造復雜,地層記錄齊全,火山巖漿活動頻繁,特別是燕山期的大規模強烈的火山作用為金及多金屬礦形成和富集提供了熱源和載體。
研究區地層出露有侏羅系繡峰組礫巖、粉砂巖及泥巖等,屬山前河流相—河漫灘沉積產物。侵入巖主要為古元古代似斑狀花崗巖(Pt1γ),巖石普遍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發生有不同程度的碎裂。中生代時期的火山-巖漿活動在強烈而頻繁,中性、酸性次火山巖、小侵入體極為發育,在繡峰組沉積巖和古元古代花崗巖中均有成群分布,巖性有閃長玢巖、石英閃長玢巖等,多呈脈狀,走向以NW向、SN向為主。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區外北東向的古蓮斷裂向南西延伸,控制著區內閃長玢巖脈、石英脈的分布,北北東向三十二站西斷裂向南延伸,控制著花崗斑巖脈的分布,本區的斷裂構造多顯示壓扭性質,局部為雁行狀排列。
2 工作方法及樣品情況
在研究區開展1:1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采樣網度為100×20,采樣介質為B-C層殘坡積物質,樣品截取粒度為-10~+60目,實際采樣面積11.7km2。樣品數為5224件。本次分析了Au、As、Sb、Ag、Pb、Zn、Bi、Cu等8種元素。
3 元素地球化學特征
3.1元素地球化學參數
與全省土壤背景值相比,本工作區是Au、Ag、As、Sb、Pb的高背景區。Au、Pb的含量變化幅度較大,有富集成礦的可能。Cu雖然背景不高,但離散系數較大,也存在富集的可能。Bi在本區處于明顯低背景場,含量變化不大。Zn背景值接近于全省平均值,含量變化幅度也不大。(見表1)
質量分數:ω(Au)/10-9ω(B)/ 10-6
元素地球化學參數表
3.2元素分布型式及相關性特征
對測區內Au、As、Sb、Ag、Pb、Zn、Bi、Cu等8種元素的全部分析資料進行了元素含量頻率分布的統計,從元素含量分布檢驗圖上看,本次測量的8種元素中除Bi呈原值正態分布外,其余7元素呈對數正態分布或似正態分布。表明本區數據處理時平均值和方差能夠較真實的再現原始數據。
對全區數據進行了以相關系數為相似度量的R型聚類分析,本區內元素間相關性一般,相關性最強的兩種元素為As和Bi,其相關系數超過0.5。其中:1)Cu-Sb組反應與Cu礦化有關的元素組合;1)Pb-Zn組為多金屬元素組合;3)Ag、Au與其他元素相關性均不強。以上特征反映本區的地球化學場具有不太穩定的特點,區內存在一種或幾種能使地球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共同富集的地球化學作用,因而測區內可以形成元素組合復雜、面積大、強度高的異常。測區內具備形成元素組分復雜的礦種的地球化學條件。
4 元素異常特征及應用
4.1異常特征及分類
Au單元素異常總體走向呈北東向,有內帶,極大值為100.0×10-9。Ag單元素異常呈串珠狀沿北東向展布,有內帶。Bi單元素異常以北東向展布,高值區明顯集中于工作區中部,極大值為7.60×10-6。As單元素異常呈近東西向展布,高值區與金高值區挨近。Pb單元素異常呈北東向展布,極大值為468.1×10-6 。Cu、Zn、Sb異常不多,分布規律性不明顯。
區內組合異常多為面狀異常,元素組合以金銀貴金屬及其伴生元素為主,水平分帶較清晰,砷多為外帶,金在中帶出現,另外鉛異常面積也較大,多與銀伴生出現。
4.2應用及效果
綜合地質物探等條件,擇優選取了Ht-06、07、11、13四處異常進行查證地表工程揭露,Ht-06、07號異常區均以金為主要異常,伴生砷、銀。金強度和規模較大,有內帶。異常區出露于古元古代(Pt1γ)似斑狀花崗巖中穿插燕山期流紋斑巖等巖脈,為金銀貴金屬有利成礦區。為進一步追索異常,在異常區開展了地表工程揭露,發現黃鐵礦化、硅化。巖石樣化學分析中以Au元素結果顯示較好,最高含量為0.51×10-6高含量位置與土壤異常中心位置吻合較好,證明該異常是由金礦化引起。Ht-11、13號異常位于工區西南部。以金、鉛為主要異常,元素套合較好,有較大強度和規模.出露與侏羅系下-中統(J1-2x)(含礫)粗粒、中粒巖屑長石砂巖地層中穿插燕山期流紋斑巖巖脈。經地表揭露,金元素巖石樣品化學分析結果較好,最高值為0.54×10-6,礦化體出現頻率高。以上區域已提出進一步普查申請,為找到有價值金等貴金屬及鉛多金屬礦體提供靶區。
5 結論及建議
研究區內主要富集成礦元素為金、鉛、銀,伴生有砷、銻、鋅等。金、元素富集與侏羅系下-中統秀峰組砂巖及古元古代二長花崗巖有關。鉛富集與古元古代二長花崗巖關系密切。在異常濃度中心位置,結合地質物探特征開展地表工程揭露,發現金新礦點多處,鑒于伴生砷銀異常強度及其與金分帶關系,區內屬于剝蝕較淺地段,礦體可能為盲礦體,因此今后建議在深部找礦上做些工作。
參考文獻
[1]劉俊杰,等.黑龍江省區域地質志.黑龍江省地質礦產局編制,199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公式、注解等請以PDF格式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