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梅
(淮南第二中學外語組 安徽 淮南 232038)
近年來,隨著我國普九達標任務的完成,大學擴招的逐步推進,高中辦學規模不斷地擴大,從而導致高中新教師的數量增加很快。僅僅我所在的淮南二中,2007年以來就招聘了63位新教師。每每和一些新教師談起來,常聽到他們說成天停滯于日常班主任工作的瑣碎、忙碌,無心無力于追求專業上的發展。新教師作為教育教學專業人員,要經歷一個由不成熟到相對成熟的發展歷程。發展是絕對需要的,這種包括知識的積累、技能的嫻熟、能力的提高,態度的轉變、情意的升華等等的發展如果缺失了,那結果是非常令人擔憂的。新教師當班主任是否具有普遍性呢?當班主任是否真的阻礙了新教師的專業發展呢?筆者帶著對這個問題的濃厚的興趣了解了淮南不同層次的幾所中學,不知是巧合還是的確具有普遍性,我所接觸或了解到的新教師大部分都是班主任。
班主任的工作是全天候、全方位的管理。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管學習,管生活,管課堂,管課后,管成績,管品行,管學生的思想動態等等。的確,年輕人當班主任有年齡優勢。他們與學生年齡差距小,和學生有很多共同語言,興趣愛好,所以和學生更容易溝通。年輕人腦子靈活,處理問題不似老年教師優柔寡斷。他們沒有陳見,沒有固定模式,善于學習,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新思維、新模式,尋找適應學生們口味的管理措施。但是,通過訪談大量的新教師,觀察他們的日常工作,我發現學校分配新教師做班主任或其他事務性工作,造成了這些新教師感到較為疲憊,沒有足夠的時間致力于專業發展。不管學校出于什么考慮,我認為這種安排都是不妥當的。
首先,新教師既無專業教學經驗也無管理經驗,若擔任教學及班主任的雙重重擔,其結果很可能導致課教不好,班級也管理不好。因為繁雜的班主任和其他事務性工作,會造成新教師沒有很多時間鉆研教材、了解學生、關注教法。而對于任何學科的新教師來說,一開始教好自己所帶的學科可能是最重要的,這樣,你才能站住講臺,才能有威信,才能為下一步管理學生打好基礎。所以,新教師應該先全力以赴搞好教學,工作幾年后再依據教學狀況安排班主任和其他事務性工作。很難想象,一位專業課教得一塌糊涂的老師能夠管理好班級。美國學者勞蒂(Lortie,1975)提醒我們:“教學是一種要求新教師從第一天工作開始,就要負完全責任的工作,并且要與有著25年教學經驗的同事完成相同的工作任務。如果在就職的第一年,就把除了教學以外的全部工作配給新教師,那就要考慮新教師的精力與能力,因為他們是不應該被過度分配工作的。”①由此可見,對新教師應減少工作負荷,否則易使其提早對教學產生倦怠感而不利于他們的成長與發展。
其次,新教師普遍存在熱情高漲但缺少經驗、精力旺盛卻缺乏耐心的不足,對于任務的辨別和選擇能力上也不足,可能會顧此失彼,而老教師更于善于區分任務的輕重緩急,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過早擔任班主任這不僅給新教師原本緊張、焦慮的適應期更添壓力,而且當新教師被分配的工作與老教師相同,甚至更難時,他們會心存恐懼,擔心他們被與老教師相比較時,他們會被評價為無能的。新教師由于剛剛走上工作崗位,對教育教學、對學生都有一個逐步熟悉與適應的過程。如果再做班主任或從事其他事務性工作,兩副重擔會使他們感到力不從心,正如淮南二中的工作不到三年的馬老師描述的那樣,“從早上7點10分一直忙到晚自習10點下課。做夢都在跟學生談話。”淮南一中的工作已經兩年的鐘老師提到自己最受不了的就是每學期要求班主任上交的材料。我粗略地把這些材料整理了一下,如下表所示:

淮南一中教師一學期內準備上交的檢查材料
鐘老師后來看到我整理的這份材料說,這仍然是不完整的,有時候為了應付上級評估檢查交的材料更多。準備如此繁多的材料必然會影響自己專業發展的時間。
再次,新教師剛剛由一名學生轉變為一名教師,在工作作風乃至言談舉止上,都或多或少帶有學生時期的不良習慣。如果過早擔任班主任,這些習慣很容易帶到班級管理中,可能會對部分學生造成不良影響,也會影響新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從而削弱教育教學效果。
通過以上分析,我認為新教師入職期,是不適合做班主任的。新教師“入職期”這一階段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和“危機”時期。這一階段的成敗直接關系到新教師未來的職業生涯。教師的入職期首先決定著一個教師能否在一個新環境中生存下來,在這期間教師要學會教學的日常工作,作為新教師要努力得到學生、同事的認可與接受,要實現教師在教育崗位上從一個受過培訓的師范專業學生到站在講臺上教師的角色轉變,同時在社會環境和學校、課堂環境的影響下,教師必須迅速的實現從一個實習者到專業教育者角色的轉變。臺灣學者方炎明把這個階段視為“教師教育之畫龍點睛②”的階段。更有許多教育專家認為,一個新教師在入職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了這個教師的成長。但由于新教師既要上課,又要做班主任,往往顧此失彼。因此,務必減輕新教師的事務性工作,提供給他們充足的時間致力于專業發展。若學校班主任缺乏,也可以試行見習班主任制度,一方面讓新教師跟老班主任結對子,參與班級的實際管理,增長感性認識,另一方面讓新教師參加學校舉辦的見習班主任培訓班,接受正規系統的理論培訓。
[1]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
[2]陳向明.教師如何作質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5-10.
[3]睢文龍,馮忠汗,廖時人.教育學教學咨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108-109.
[4]鄔烈山,何保勝.杞人憂師:拯救中國教育[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1999:183.
[5]陳向明,林小英.如何成為質的研究者:質的研究方法的教與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注釋:
①[美]D.John Macintyre,Mary John O Hair.教師角色.丁怡,馬玲,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335.
②師范教育學會.教育專業[M].臺北:師大書苑,1992: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