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平(山西省陽泉煤業集團三礦信息中心 山西 陽泉 045008)
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是對建設項目、區域開發計劃實施后可能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進行預測和評價,同時提出防治對策,為決策部門提供科學依據,為設計部門提供優化設計的建議,是建設項目環境管理中貫徹“以防為主”方針的重要手段。
按照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非污染生態影響》(HJ/T19-1997),根據項目對生態影響程度和范圍的大小,將生態影響評價工作劃分為1、2、3級。
在礦區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首先是確定評價等級,按評價的要求選擇出1-3個主要評價因子,然后根據表1方法分級,其要點是:對采煤造成直接影響的區域進行初步分析,選擇出1-3個主要評價因子,然后根據該生態因子變化的程度和范圍進行工作級別劃分;在選擇的因子大于1時,根據評價級別高的因子確定其工作級別。(表1)
確定生態環境影響評價范圍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①生態因子之間相互影響和相互依存的關系是劃定評價范圍的原則和依據,非污染生態影響評價的范圍主要根據評價區域與周邊環境的生態完整性確定。
②對于1,2,3級評價項目,要以重要評價因子受影響方向為擴展距離,一般不能小于8-30km,2-8km和1-2km。
除此之外生態影響評價的范圍還應該包括:直接作用區,指生態系統可能受到采煤直接影響的區域;間接作用區,指煤炭開采造成的生態環境因子變化通過生態環境運輸、食物鏈轉移等產生間接影響的區域;對照區,為了對比和提供某些背景資料而選擇的與評價區自然生態條件相似的其它地區。礦區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主要是直接作用區和間接作用區。評價區域的大小與評價區域周邊環境的生物、生態多樣性及完整性有關。生態系統結構的完整性、運行特點和生態環境功能都是在較大的時空范圍內才能完全和清晰地表現出來,因此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時空范圍宜大不宜小。

表1 生態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劃分
在實際工作中,確定生態環境影響評價范圍主要考慮以下因素:①地表水系特征。要能說明地表水系特征、地表水功能及使用情況、采煤的影響范圍和主要影響因素、流域內敏感的生態目標等。②地形地貌特征。特征較為簡單的如平原或微丘陵地區,生態系統的相似性一般較高,調查范圍可選擇直接影響區域;特征較復雜的如山地丘陵區,可以選擇山體構成的相對獨立或封閉的地理單元為評價范圍,但沿著河道或溝谷等廊道應適當延伸。在水陸交接處,調查范圍應沿岸延伸到相鄰的其他功能區。③生態特征。要能說明受影響生態系統的結構完整性。特殊生境如濕地、紅樹林、保護區等應視為獨立的生態系統而進行全面的調查。此外,采區或影響的生態系統物流的源與匯、生態環境功能也應列為調查與評價的范圍。④采煤的特征。采煤過程中地質構造對生態環境影響很大,因此,評價范圍的確定要考慮到地質因素。
影響識別是一種定性的和宏觀的生態影響分析,目的是明確主要影響因素、主要受影響生態系統和生態因子,從而篩選出評價工作的重點內容。煤炭開采引起的生態環境影響識別主要包括影響因素識別、影響對象識別和影響性質與程度識別。影響因素識別是指采煤活動對礦區生態環境的影響識別,是為了明確主要作用因素;影響對象識別是指對影響受體即主要受影響生態系統和生態因子識別,識別內容包括受影響生態系統的類型及生態系統構成要素、受影響的重要生境、區域自然資源及主要生態問題、敏感生態保護目標或地方要求的特別生態保護目標、受影響的途徑和方式及受影響的景觀;影響性質與程度識別主要是識別影響作用產生的生態效應,包括影響性質和程度的識別。
生態環境現狀評價是將生態分析得到的重要信息進行量化,定量或比較仔細地描述生態環境的質量狀況和存在問題。由于生態環境結構的層次性特點決定著生態環境評價也具有層次性,一般可按兩個層次進行評價:一是生態系統層次上的整體質量評價;二是生態因子狀況評價,兩個層次的評價都是由若干指標來表征。評價內容有:生態因子現狀評價、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現狀評價、區域生態環境問題評價及生態資源評價。
生態環境評價的基本要求:生態環境現狀調查一般需闡明評價區內優勢生態系統及其環境功能,生物多樣性及其生態系統的類型、基本結構和特點;闡明域內自然資源賦存、優勢資源及其利用情況;闡明域內不同的生態系統間的相互關系,各生態因子間的相互關系;明確區域生態系統的主要約束條件以及所研究生態系統的特殊性。
煤炭開采主要是對生態環境中的非生物因子產生污染或造成破壞,結合我國礦區多山丘陵、農業區和草原的特點,從保護生態環境功能出發。
生態環境影響預測是在生態環境現狀調查分析和影響分析的基礎上,對主要生態因子和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作定量或半定量預測計算,分析其變化程度以及相關環境后果,明確開發建設者應負的環境責任,以及指出為保護生態環境和維持區域生態環境功能不被削弱而應采取的措施及要求。
在生態環境影響預測中,進行綜合評價與分析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步驟,一般應闡述如下問題和內容:一是闡明主要影響的生態系統、環境功能及其影響性質和程度;二是生態環境變化對區域生態環境功能和生態環境穩定性的影響,并闡明影響的補償可能性和生態環境功能的可恢復性;三是對主要敏感目標的影響程度及保護的可行途徑;四是闡明區域主要生態問題和生態風險;五是生態環境宏觀影響評述,評述區域生態環境狀況及可持續發展對生態環境的需求,闡明煤礦生態環境影響與區域社會經濟的基本關系。
總之,我國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難以改變,煤炭開發引起的生態環境問題將是礦區工作的重點、難點。為了實現礦業的可持續發展,給經濟和社會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必須加強煤礦區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工作,強調“預防優于治理”,對煤炭開發項目做生態環境影響評價。
[1]劉培桐.環境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2]耿海清.大型煤礦項目建設環境管理中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J].中國煤炭,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