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純斌,馬玉林
(安康市中心醫院,陜西 安康 725000)
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的應用為全身麻醉氣道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尤其近年來開發的新型SLIPA(Streamlined liner of the pharynx airway)喉罩,具有放置簡便、無須喉鏡暴露聲門、刺激小等優點,已經廣泛用于短小手術麻醉的氣道管理。傳統的氣管插管對患者血流動力學影響較大,出現一過性血壓升高及心率增快,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可致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甚至死亡[1],從而增加了心血管基礎疾病患者的麻醉風險。本研究通過比較SLIPA喉罩與氣管插管在全麻腹腔鏡膽囊手術對患者心血管反應的影響,探討SLIPA喉罩在全麻腹腔鏡下膽囊手術中的心血管應激反應。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擇期全麻下腹腔鏡膽囊手術患者65例,體重47~79 kg,ASA I或Ⅱ級,其中,男36例,年齡32~69歲,平均(48.1±9.7)歲,女29例,年齡37~64歲,平均(46.8±9.4)歲。隨機分為兩組,喉罩組32例和氣管插管組33例。入選患者無嚴重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并排除咽喉部活動性疾病、有潛在誤吸危險因素以及氣道困難,無凝血功能障礙以及頸部活動障礙,未長期服用阿片或安定類藥物等。
1.2 麻醉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同樣的麻醉方法。麻醉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入室建立靜脈通路及連接好監護儀后靜注咪唑安定0.05 mg/kg,靜脈緩慢注射丙泊酚1.5~2.0 mg/kg,面罩吸氧,意識消失后給予芬太尼3μg/kg、維庫溴銨0.1 mg/kg進行誘導置罩(管)。喉罩組誘導后置人SLIPA喉罩,充氣后根據以下標準判斷喉罩位置是否正確:(1)聽診兩肺呼吸音清晰,喉、口腔處無異常氣流聲。(2)正壓手控通氣,氣道壓增至30 cmH2O(1 cmH2O=0.098 kPa)無泄漏。符合上述標準后固定,行控制呼吸。氣管導管組誘導后插入低壓高容量套囊氣管導管。術中均持續吸入1%~3%異氟醚,靜脈泵注瑞芬太尼0.1~0.2 g/(kg·min),間斷追加維庫溴銨維持麻醉。術畢常規復蘇后拔除SPLPA喉罩或氣管導管。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置罩(管)前、置罩(管)后1 min以及拔罩(管)前、拔罩(管)后1 min的心率(HR)和平均動脈血壓(MAP)。計算患者HR和MAP的波動幅度。入選患者的麻醉均由主治醫師職稱的麻醉醫師完成。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分析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以頻數表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配對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兩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不同時間點HR以及MAP變化比較 兩組置罩(管)前HR、MAP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SLIPA喉罩組置/拔罩前后HR、MAP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氣管插管組置/拔管前后HR、MAP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組別 性別(男/女)ASA(Ⅰ/Ⅱ)年齡(歲)身高(cm)體重(kg)喉罩組氣管插管組t/χ2值P值17/15 19/14 0.007 0.933 13/19 13/20 0.041 0.839 48.1±9.7 46.8±9.4 1.158 0.641 164.3±11.7 165.2±10.3 0.184 0.791 61.4±9.6 62.3±8.2 0.962 0.097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HR以及MAP變化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HR以及MAP變化比較(±s)
注:▲與置/拔喉罩前比較,P>0.05;▼與插/拔管前比較,P<0.05。1 mmHg=0.133 kPa
指標 組別 插管/喉罩前 插管/喉罩后 拔管/喉罩前 拔管/喉罩后HR(次/min)MAP(mmHg)喉罩組氣管插管組喉罩組氣管插管組81.4±6.5 80.2±7.1 77.9±5.7 78.9±6.4 84.2±7.0▲91.2±8.3▼79.1±6.8▲99.7±10.0▼85.9±6.4 98.3±10.5 80.2±6.2 101.3±12.1 84.9±7.7▲89.7±8.6▼82.4±7.6▲89.4±10.6▼
2.3 兩組不同時間點HR以及MAP波幅變化比較 SLIPA喉罩組置/拔罩前后HR、MAP波幅變化顯著低于氣管插管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同時間點HR以及MAP波幅變化比較(±s)

表3 兩組不同時間點HR以及MAP波幅變化比較(±s)
組別HR(次/min) MAP(mmHg)插管/喉罩前后 拔管/喉罩前后 插管/喉罩前后 拔管/喉罩前后喉罩組氣管插管組t值P值5.2±0.9 12.4±1.8 7.875 0.004 3.2±1.1 12.4±2.6 14.562 0.001 8.4±1.2 19.4±3.2 9.238 0.003 4.7±1.5 14.7±2.9 11.426 0.001
LMA的臨床應用改變了氣管插管是全身麻醉呼吸道管理唯一選擇的境況,但是,最早的LMA暴露了一些封閉性不足的缺點,在全麻應用中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新型的SLIPA在此基礎上設計了50 ml的空腔加以完善。傳統氣管插管雖然不存在封閉不足的缺點,但臨床麻醉卻無法回避因氣管插管所致的應激反應及對氣道的損傷[1],表現為血壓(BP)升高、HR增快,導致心血管意外的發生,增加麻醉風險。
本研究發現,喉罩組置罩前后以及撤罩前后HR、MAP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氣管插管組插管前后以及拔管前后HR、MAP變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氣管插管對患者血流動力學影響較大,氣管插管和拔管的應激反應是因會厭舌根及氣管黏膜的刺激引起交感-腎上腺系統的反應所致[2],主要表現是BP升高、HR加快。而SLIPA喉罩是一種喉上通氣設備,操作簡單,不接觸聲門及氣管,因此大大減少了應激反應,從而使得血流動力學穩定[3]。因此,基于其血流動力學穩定這一點,SLIPA喉罩明顯優于氣管插管,尤其對具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血管基礎疾病的患者,可維持血流動力學的穩定,大大減低心血管意外的風險。因此,基于SLIPA喉罩的低心血管應激反應而勢必是臨床應用的一大優勢[4]。
腹腔鏡下膽囊切除需要建立人工氣腹,其結果是膈肌抬高,潮氣量減少,從而影響呼吸和循環,其本身就是一種人為的應激狀態,加之氣管插管導致的心血管應激反應,對于有心血管基礎疾病的患者來說,具有極大的風險。我們知道,對于心血管意外的發生,其中一項重要的誘因就是BP和HR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加,因此,對于具有心血管基礎疾病的患者,避免操作過程中HR、BP的急劇波動,是臨床麻醉醫師必須要充分考慮的問題。本研究發現,SLIPA喉罩組置罩前后以及撤罩前后HR、MAP變化的幅度顯著低于插管組,提示SLIPA喉罩組可以避免全麻患者HR、BP的急劇波動,無疑給具有心血管基礎疾病的患者麻醉帶來了新的選擇,從而減少心血管意外風險的發生。
綜上所述,SLIPA喉罩在麻醉過程中血流動力學平穩,機體應激反應輕,心率、血壓波動幅度小,可望成為具有心血管基礎疾病患者麻醉氣道管理的一個新的選擇。
[1]梁漢生,馮 藝.Proseal型喉罩置入與氣管插管用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比較[J].重慶醫學,2010,39(5):560-562.
[2]王 瑾.喉罩與氣管插管在全麻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比較[J].海南醫學,2009,20(9):51-52.
[3]Purl GD,Hegde HV,Jayant A,et a1.Haemodynamic and Bispectral index response to inseion of the Stream lined Liner of the Pharynx Airway(SLIPA):comparison with the laryngeal mask airway[J].Anaesthesia Intensive Care,2008(5):404-410.
[4]趙 熙,李成輝,賈乃光,等.喉罩在臨床上的應用[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1,21(8):50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