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君
(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五官科教研室,湖北 荊州 434020)
變應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十分常見,在防治上有較大難度,主要是許多患者的致病因素不明確。作者通過皮膚點刺試驗(Skin prick teat,SPT)對447例AR致敏原陽性患者進行調查和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共447例,男性238例,年齡12~78歲,平均37歲;女性209例,年齡13~68歲,平均35歲。患病時間2~39年。根據AR診斷標準[1],季節性152例,常年性295例;按照病情程度[2]分為輕度(415例),中-重度(32例)。
1.2 資料來源 (1)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門診就診且診斷為SPT陽性的305例患者;(2)通過問卷調查,本校2006、2007、2008級在各級醫院疑診為AR的學生,并經SPT檢查陽性的142例患者。
1.3 病因學判斷
1.3.1 遺傳因素判斷 通過詢問和問卷調查了解本病家族史、其他過敏性疾病家族史、本病患者合并其他過敏性疾病病史。
1.3.2 環境因素 致敏原判斷:在未使用抗組胺藥物的前提下,采用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提供的吸入性抗原,以點刺法在患者雙上肢前臂掌側皮膚分別刺入20種變應原點刺液,并設組胺陽性對照和生理鹽水陰性對照。點刺液間的距離不小于5 cm,以防止風團融合,20 min后觀察并記錄皮膚反應。陽性結果判斷標準:以變應原及組胺所致風團面積比值判定其反應級別。無反應或與陰性對照相同者為(-),比值為組胺風團1/4以上者為(+),等于或大于組胺風團1/2為(++),與組胺風團相等為(+++),大于組胺風團者為(++++)。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軟件SPSSl1.0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χ2檢驗。
2.1 遺傳因素 AR家族史:本組患者中,有明確家族史者97例,發病率為21.7%,與王德云[3]全球平均發病率在10%~25%的報道一致。有121例AR患者,其家族中患其他變態反應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濕疹、各種過敏性皮炎等,發病率為27.1%。本組有205例或先或后同時患有其他變態反應性疾病,其中支氣管哮喘最多,為136例,發生率為30.4%,高于馬莉等[4]報道的25.92%。
2.2 環境因素(致敏原)
2.2.1 SPT 引起AR的常見致致敏原中以螨蟲、室內塵土及花粉最多見,共366例,占81.9%,其次是動物皮屑、煙霧、動物羽毛等(見表1)。患者中2種或3種致敏原陽性明顯多于單一致敏原陽性或(和)同時有4種及以上致敏原陽性(見表2)。其中2種致敏原陽性患者以螨蟲和室內塵土最多見(110/157,占70.1%);常見的3種致敏感原陽性者依次為:(1)螨蟲、室內塵土、動物皮屑;(2)螨蟲、室內塵土、煙霧;(3)螨蟲、室內塵土、動物羽毛;(4)楊樹、梧桐、動物皮屑;(5)螨蟲、室內塵土、真菌;(6)螨蟲、動物皮屑、工業粉塵;(7)柳樹、艾蒿、上呼吸道感染等。表2顯示:2種及以上致敏原陽性患者共402例,占全部病例的89.9%,遠遠高于單一致敏原陽性患者。2種、3種致敏原陽性患者數與1種及4種以上陽性患者數之和的差別有顯著統計學意義(χ2=22.7、55.1,P均<0.01)。

表1 變應性鼻炎患者SPT陽性的常見致敏原比較(n=447)

表2 AR患者SPT陽性數量比較
2.2.2 主要致敏原的判斷 季節性AR主要是花粉,其次是動物皮屑、上呼吸道感染、氣溫突變等。常年性AR的主要致敏原是螨蟲和室內塵土,其次是動物皮屑、煙霧、枕或床墊料等(見表3)。

表3 季節性與季節性變應性鼻炎SPT陽性的主要致敏原比較
AR是一種由變應原激活免疫系統產生的速發型免疫反應,其形成是個體的遺傳易感性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遺傳因素(個體的遺傳易感性)是AR發病的重要基礎。本組資料中,家族中患AR者占21.7%,患其他變態反應性疾病者占30.4%,二者相加得52.1%,說明遺傳與AR發病關系十分密切,其遺傳頻度為Ⅰ級親屬>Ⅱ級親屬>Ⅲ級親屬,即親屬關系越近(親屬級別小),患病率越高,危險度也越大。同時,447例AR患者中,有205例或先或后同時患有其他變態反應性疾病,進一步說明遺傳易感性是AR的發病的重要基礎。
環境因素(致敏原)是AR的主要激發機制。當有某種變應原進入對該變應原有速發型過敏反應患者的皮內時,立即特異性地引起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等活性物質,導致局部毛細血管擴張、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風團)。通過SPT可較準確判斷AR是什么致敏原引起:是由1種還是多種致敏原引起?本組資料發現,AR由2種及2種以上致敏原引起者共402例,占全部陽性患者的89.9%,遠遠高于單一致敏原陽性患者,從多到少依次為3種>2種>4種及以上>1種。說明由單一致敏原引起者最少見,應引起臨床重視。
雖然引起AR的致敏原繁多,但主要還是螨蟲、屋內塵土和花粉。本組SPT結果表明,螨蟲、屋內塵土和花粉陽性者分別占32.9%、26.2%和22.8%。螨蟲、屋內塵土是常年性AR患者的主要致敏因素。由于人們越來越多的時間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再加上空調、冰箱、地毯、沙發等現代化設施的普及應用,使塵螨在室內的密度大肆增加,它們和人群的接觸程度也明顯提高。螨蟲最常見于床塵、床單、枕頭、被子、布沙發、地毯之中,與人接觸機率非常大,螨蟲的皮屑、卵、尸體、分泌排泄物均可引起過敏。螨蟲喜好潮濕,其生長發育的合適濕度在60%以下,最佳溫度是25℃左右,每年的6~10月份其繁殖最旺盛。但螨蟲怕熱、怕冷、怕干燥,高于35℃則漸趨死亡。屋內塵土所含成分較復雜,主要為螨蟲的碎屑,也有細菌、霉菌等微生物及其他成分。
季節性AR主要與花粉致敏有關。本組季節性AR患者102例因吸入花粉引起,常見者有白楊、柳樹、艾蒿、榆樹、梧桐、藜草、豚草、桃花。動物皮屑和動物羽毛也是重要致敏原之一。貓、狗等家養寵物身上有包括螨蟲等在內的很多寄生蟲,其皮毛及代謝產物也充實于人們的生活環境之中,本組資料中的38例家中均養有寵物,而且患者本人和寵物十分親近。本組資料中有9例因煙霧引起,其中8例為家庭內主動或被動吸煙所致、1例與煤煙有關。
[1]田勇泉.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3-68.
[2]Bousquet J,Khaltaev N,Cruz AA,et a1.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2008 update(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A-LEN and Allergen)[J].Allergy,2008,63(Suppl 86):158-160.
[3]王德云.應重視對變應性鼻炎的研究[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5,40(3):163-165.
[4]馬 莉,陳大靈,章如新,等.江蘇南通地區變應性鼻炎與支氣管哮喘患病相關性的遺傳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0,45(6):50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