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法
半根電線一條命兩賊一死誰擔責
文/溫法
救死扶傷、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但如若被救助人在從事犯罪活動過程中遇難,同伴未及時實施救助而致被救助人死亡,那么被救助人的權利是否應該受到法律保護,同伴是否應該承擔賠償責任呢?
合伙盜竊:一人命喪黃泉
2010年9月11日下午1時許,剛吃罷午飯的河南省溫縣番田鎮青年農民李陽光正準備出門時,家中的固定電話突然急促地響了起來,接聽才知對方是本縣招賢鄉的一個要好朋友鄭志強。雙方在電話中簡短對話后,李陽光就趕緊騎著電動車去見鄭志強,然而這一走,20歲出頭的李陽光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再也沒有露過面。
一連幾天不見愛子,李陽光的父母著急了。他們通過查詢家中固定電話通話記錄得知,與兒子李陽光最后一個通話的是鄭志強。于是,他們就撥通了鄭志強的電話,期待能夠找到兒子的下落。不想鄭志強卻說,他也不知道李陽光在哪兒。
眼看兒子神秘失蹤,李陽光的父母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向當地公安機關報了案。報案后的第4天,從毗鄰的河南省孟州市警方傳來消息,在孟州市南莊鎮派出所轄區,發現一輛電動車,疑似李陽光出走那天所騎的電動車。
接到電話,李陽光的父母急匆匆趕往事發地點。經仔細辨認,他們確定,這輛丟棄在田間地頭的電動車,正是兒子李陽光所騎的那輛。
隨后,警方以電動車為圓心,擴大周邊搜索范圍,但一點有價值的線索也沒找到。
第二天,李陽光的父母不死心,再次來到此處。他們發現,在離電動車大約20米遠,有一個廢棄的機井房,機井房門被人用東西從外面插上了。
他們強行打開機井房,但里面空空如也。李陽光的父親無意間朝機井中瞟了一眼,卻意外發現,井中的水面上漂著一只鞋。

驚異之下,李陽光的父母再次報了警。不一會兒,民警與消防官兵先后趕至現場。果然,消防官兵從水中打撈出一具男性尸體。尸體打撈出那一瞬間,李陽光的父母便放聲大哭起來。因為從尸體的穿著打扮,他們一眼就認出,這正是兒子李陽光。
綜合以上案情,警方迅速拘傳了鄭志強。經民警仔細詢問,這起人命大案的事實終于浮出水面。
原來,李陽光和鄭志強是比較要好的一對朋友,雙方酷愛上網。2010年9月11日,兩人相約去上網,可手里卻沒錢。經過簡短商量后,他們決定騎電動車到鄰近的孟州市南莊鎮的一處玉米地里的機井房內盜割電線。因為當時潛水泵上的電線井外部分已經被人截走了,伸入井內的電線還完好,李陽光便與鄭志強商議,自己去取井下的電線,讓鄭志強去玉米地外放風。幾分鐘過去了,鄭志強卻沒見到李陽光的音訊,便到機井房內一看究竟,發現李陽光已掉入井中。因為害怕事情敗露,李陽光既沒有報警,又沒有向村民求助,便將機井房房門插上,匆匆離開了現場。
獲悉這一切事實后,李陽光的父母要求追究鄭志強過失致人死亡罪的刑事責任。
但警方認為,鄭志強進入機井房時,李陽光已經掉入水井中并溺亡,鄭志強主觀上沒有追求小李死亡的故意或過失,不構成犯罪。然而,鄭志強的盜竊行為已經違反了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警方據此對其作出了拘留和罰款的行政處罰。
正值青春年少的兒子突然命喪機井中,這讓李陽光年逾五旬的父親李風強和母親張玉仙萬分悲傷。而更讓人傷心的是,鄭志強被拘留到期出了看守所之后,不僅沒有當面“慰問”李陽光的父母,而且也沒有任何金錢“援助行動”。
經過咨詢律師,李風強和張玉仙便以原告身份,以人身損害賠償為案由,一紙訴狀將鄭志強告上了法庭,請求法院判令其賠償因未救助致李陽光死亡的賠償金、喪葬費及精神撫慰金共計9.75萬元。
河南省溫縣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于2011年6月23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法庭上,原、被告雙方圍繞該不該賠償進行了激烈辯論。
原告李風強和張玉仙說,李陽光在落井之時,作為同行人員,被告鄭志強應負有臨時救助的義務,本應積極救助,然而鄭卻揚長而去,并將機井房門插上,放任李陽光的死亡。在我們向鄭志強詢問時,鄭志強還否認和李陽光曾在一起。正是鄭志強的這種怠于履行救助義務的行為,才導致李陽光的死亡,這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傷害,故其應當擔責并賠償我們損失。
針對原告的訴請,被告鄭志強卻辯稱:我與李陽光的盜竊活動為非法活動,法律上不應受到保護,如果沒有盜竊事情發生,就不會出現結果。何況,根據公安機關的證據意見,證實盜竊有具體分工,而機井房簡陋,且機井內共有八個水管,以個人能力,我一個人很難完成救助。最為重要的是,李陽光在掉井后,并沒有高聲呼救。此外,在我發現李陽光掉井后的時間里,死亡已不可能避免。因此,我認為自己沒有過錯,也沒有法定義務實施救助。
對此,原告李風強和張玉仙的代理律師則認為,至少被告鄭志強有道德上的救助義務,因為見死不救是道德上不能容忍的。如果被告在李陽光遇難之時能夠伸出友愛之手去拉一把,也不會導致李陽光喪失生命。即使盜割電線牽涉非法利益,雙方取得利益上的分享,非法利益不受保護,雙方都應承擔制裁,但在人身權利上,雙方應是平等的,被告應承擔積極的救助義務。
被告鄭志強的代理律師卻認為,鄭志強與李陽光之間的行為是共同的非法利益,行為非法,對社會和法律產生了不利影響,不受法律保護。
由于本案較為復雜,休庭后,主審法官依法對原、被告雙方進行了調解,但因為雙方意見差距很大,法官只好宣布待合議庭合議后擇日宣判。
經過認真研究,2011年9月,河南省溫縣人民法院向外界公布了這起離奇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的判決結果。
法院在判決書中認為,在這起生命權糾紛案中,被告鄭志強在死者李陽光落井時是否存在救助義務,是否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是本案關鍵。
被告鄭志強與死者李陽光雖從事的是違法行為,應受到相關法律的制裁,但在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應依據相關民事法律規定處理。死者李陽光與被告鄭志強基于共同意愿而從事違法活動,處于特定的環境,其中一人面臨危險,另一方應給予力所能及的救助。李陽光明知行為違法和危險,仍去從事該違法活動,對造成自身死亡,應承擔主要責任,被告鄭志強承擔次要責任。
綜上,法院依法判決被告鄭志強賠償原告死亡賠償金及喪葬費共計2萬元。
這起離奇的人身損害賠償案雖然告一段落,但在法官中也形成了不同的意見。
有法官認為,兩人結伴外出,無論是做什么事情,在一方生命受到威脅時,另一方理所當然有及時救助的義務,正所謂生命權最大。本案中,鄭志強即便個人沒有能力救助,也不應該將門插上,揚長而去,而應積極呼救,尋求幫助。從這一點來講,鄭志強應承擔一定的責任。
但也有法官認為,民事責任的承擔,前提是合法,違法行為是不受法律保護的。李陽光與鄭志強相約盜竊,實施的正是非法行為。況且,兩人都是成年人,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不應支持李陽光父母的訴訟請求。
法學專家則指出,溫縣法院依據相關民事法律規定處理本案,不僅厘清了鄭志強和死者李陽光的民事責任,而且對見死不救者敲響了警鐘,同時也為類似判例提供了參考,可謂一判多得!但愿本案能夠給讀者帶來有益的啟迪!
編輯:董曉菊 dxj502@163.com
法博士點評
本案中,李陽光與鄭志強共同從事的活動雖然違法,非法利益不受保護,但生命卻是無價的,其中一方在面臨危險時,另一方理當有救助義務,由此產生的人身損害賠償,應依據相關民事法律規定處理。在李陽光落井出現生命危險的時候,鄭志強作為唯一在場的人員,最起碼應當報警或向他人求助,不論李陽光能否生還,都應當有救助行為。然而被告鄭志強對李陽光落井后采取放任、消極的態度,對李陽光的死亡,有一定過錯,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能安分守法,不做這雞鳴狗盜之事,又怎會搭上性命呢?為了半根電線,丟掉一條命,怎不令人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