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暉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年以來,國家及自治區政府投入大量資金用來加強內蒙古的基礎設施建設,并結合內蒙古特色加強自治區的農牧業發展,加快工業發展,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為我區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自治區的固定資產投資建設打下深厚的積淀。特別是進入“十五”時期以來,我區國民經濟在各方面有利因素綜合作用下,保持了較快增長的態勢,在“十五”時期內蒙古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連續成為全國之首,是內蒙古成立以來投資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時期。因此,深入分析內蒙古固定資產投資,對我區的經濟建設和社會基礎設施建設起重要推動作用。本文采用計量經濟學方法,依據內蒙古1978-2009年的統計數據,對內蒙古固定資產投資進行分析。數據來源于《內蒙古統計年鑒》,檢驗都是在EViews3.1中完成的。
從1979年開始,國家和政府有關部門在投資體制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搜集整理了1978年到2009年的內蒙古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數據及其環比增長率(表1),詳細分析自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固定資產投資的情況。
可以看出,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變化情況大致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78-1991,在此期間,投資總額均在100億元以下。1992年到2003年,投資規模有了小幅度的增長,在這12年間固定資產投資幾乎沒有明顯的增長。2003年-2009年,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開始有了大幅度的增長,到2009年我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以達到7535.15億元。這種投資規模的變化與投資體制改革的四個階段是相符合的。在1979年-1983年探索階段,我區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都在30億元以下,如圖2所示,趨勢線幾乎趨于水平,投資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在1984年-1988年擴大改革階段,我區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有了較小幅度的增長,1985年的增長率達到92.01%其原因可能是因為1984年,國家將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為中央銀行,其一般業務交新成立的工商銀行辦理,主要承擔各類存款和企業流動資金的貸款業務;將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從財政部劃出,主要承擔基本建設貸款任務,兼有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的職能。為企業建設開辟了直接融資的渠道,從而促進了固定資產的投資。但在1986年增長率出現負值,從1985年的52.42減少為47.57,可見我區經濟投資體制還不是很穩定,還處于不斷的探索之中。
1989和1990年,在經濟處于整頓的形勢下,沒有出臺新的投資體制改革措施。所以從1991年開始到2002年進入深化改革探索階段,在該階段,內蒙古自治區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值達到329.9883億元,投資額一直保持穩步增長,1991年到1993年以平均每年41.63%的速度增長,1994年至2001年增長率較低,2002年投資增長率回升至44.05%??傤~突破700億元。
2003年開始繼續深化改革的新階段。2001年12月11日在中國加入WTO后,固定資產投資體制暴露出一些弊端,對此加大了改革的步伐。
一、切實落實國有單位投資主體之間的分工,包括政府投資管理和項目管理職能分離;非經營性投資與經營性投資分離;分級管理,地方政府承擔了國有資產管理的相應職能;國家授權企業承擔國有單位經營性投資主體的責任;對國有企業進行規范化組改。
二、改進政府部門對投資活動的管理,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國家在財政上的放權,以及投資主體多元化、資金來源對渠道、投資方式多元化的發展,中國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的指令性計劃逐漸減少,由于政策的滯后效應,尤其是2003年以來國家決定不再對商業銀行的固定資產投資貸款規模下達指令性的計劃以后,大大促進了固定資產的投資。
三、加強中央政府的調控能力,包括提高投資規劃的權威性,重視和運用經濟調控手段,實行嚴格的法律約束,建立有效的投資信息導向制度。
四、建立投資項目的效益保障制度,包括落實投資者責任制,嚴格投資項目可行性論證制度,完善各項外部監督制度,建立項目會評價制度,規范投資項目社會咨詢服務體系。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內蒙古固定資產投資趨勢也相應的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03年增長率達69.13%,成為除1985年以外最高水平,投資規模首次突破1000億元,達到1209.44億元。

?
從2004年起由于國家經濟政策的影響以及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外部環境趨好,有利于我國出口的增長,進而激活市場人氣,帶動國內投資的增長和一系列利用外資政策的出臺;國家財政貨幣政策支持力度較大;固定資產投資方向稅收免征政策發揮作用等有利因素。我區用于固定資產的投資以平均每年948.94億元的速度快速增長。2009年更是再創新高,投資額達到7535.15億元,比2008年增長了1930.48億元。

圖1 序列平穩性檢驗
我們已經了解了內蒙古固定資產的投資現狀,那么未來幾年我區固定資產投資將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呢?近幾年這樣快速上漲的趨勢會不會一直持續下去呢?因此需要根據內蒙古固定資產投資現狀運用相關的統計方法對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因為不討論影響固定資產投資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只需分析所搜集到1980年到2009年固定資產投資的時間序列數據找出其蘊含的規律,從而對其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所以這里選擇用時間序列分析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
如果用非平穩序列來建立模型,就會出現虛假回歸問題,即盡管基本序列不存在任何關系,也會得到回歸模型。當隨機變量不平穩時,統計量的拒絕域遠遠超過了檢驗的正常值,由按照一般的檢驗方法得出的接受假設很可能是錯誤的。因此,要建立模型,隨機序列必須是平穩的。首先對數據進行平穩性檢查。我們發現原始序列含有指數趨勢,具有非平穩性。通過運用軟件EViews3.1做出1980年到2009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線性圖如圖1所示。
從線性圖(圖1)可以看出該序列有明顯的遞增趨勢,可初步看出模型不平穩,故進行差分以消除線性趨勢。三階差分后,數據已經平穩。
為了更精確的證明三階差分后序列已經平穩,下面進行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
ADF值小于5%、10%置信度水平下的P值,說明序列平穩。
對序列進行純隨機性檢驗,結果如表3。
P值都小于0.05,說明該序列是平穩的非純隨機序列,具有分析價值。

表三 純隨機性檢驗結果
ARMA模型的識別與定階可以通過樣本的自相關與偏自相關函數的觀察獲得,如:AR(p)模型自相關函數拖尾,偏自相關函數p步截尾;MA(q)模型自相關函數q步截尾,偏自相關函數拖尾;而ARMA模型的自相關函數與偏自相關函數都具有拖尾性。
表3可以看出,自相關系數滯后1階、2階、3階時顯著不為零,偏自相關系數在滯后1階、2階、4階時顯著不為零,經過模型的顯著性檢驗并用最小二乘法估計參數后,最終擬合結果為:



?
利用擬合模型對原始序列做預測,預測值與觀察值擬合圖見圖2。其中表4顯示的是2010至2013年數據做預測結果。
可以看出預測結果的相對誤差不大,投資額觀測值直線與預測值直線幾乎重合,結果令人滿意,說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預報效果,可以用該模型預測未來幾年的固定資產投資額。
通過模型擬合1985年到2009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可以看出,預測值和觀測值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誤差,原因可能是因為擬合ARIMA模型要求數據足夠大,在數據較大的情況下,造成的誤差也就越大,從而影響擬合的精確度。
此外ARIMA模型有一些缺陷,它使用差分方法提取確定性信息,差分法的優點是對確定性信息的提取比較充分,缺點是很難對模型進行直觀的解釋。但對現有數據而言,該模型擬合的還是比較好的。尤其是2005年到2009年,預測值和擬合值之間的誤差均在300億元左右,2009年的預測值幾乎和觀測值一樣,所以,根據目前已出臺的政策,假定這些政策能夠比較好地得以貫徹實施,且今后幾年沒有政策上較大的改革或者社會經濟不出現大幅度的波動等異常情況,該模型就可以很好的預測未來幾年的固定資產投資額。
通過模型擬合分析1980年至2009年我區固定資產投資的現狀,和對未來兩年固定資產投資額所做的預測,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在國家以及地區各種政策的影響下,我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正處于上升趨勢,并將會在一定幅度下持續增長。但是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投資主體的投資理念日益成熟,期待再次出現2003年至2009年這樣大幅攀升的投資的局面也是不現實的,主要是因為投資需求增長也面臨一些現實的困難。例如:(1)買方市場格局依舊。(2)利用外資會有一定的增長,但也面臨一定的困難。(3)投資的稅負較重,對企業投資的積極性有一定影響。
[1]龍霞,中國固定資產投資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華東師范大學電子數據庫,2006年4月.
[2]楊德勇,近年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結構與效益分析,經濟研究,2009年6月.
[3]張漢亞,中國固定資產投資體制改革30年,經濟研究,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