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銘
煤炭企業作為一種能源性企業,其特點是產品單一、目標客戶群相對固定、成本比例中不可控成本、固定成本偏大等。因而,對于煤炭企業來說,降低成本才是獲得持久利潤最為有效的途徑。如果成本管理做得好,可以大大提高煤炭企業的經濟效益。
然而,到目前為止,在大多數煤炭企業中,仍然單一采用普通的工業產品成本計量法,即以品種為產品計量對象的完全成本法。這種傳統成本法,對于核算傳統產業的產品總成本、單位成本等財務性的指標,是十分有益的。但是,煤炭行業雖屬傳統工業,它的生產習慣、作業特點、作業環境卻與其他傳統類行業不同,單純采用傳統成本法,還難以對煤炭企業進行全面的成本控制。
價值鏈(Value Chain)理論最早是由美國的邁克爾·波特教授(Miehael E-Porter)于1985年在《競爭優勢》一書中提出的。一般地說,企業價值鏈是由進貨后勤、生產經營、采購、技術開發等九種基本活動組成,不同企業之間增值活動的差異形成企業競爭優勢的源泉。但傳統成本法在進行成本管理時,比較重視直接制造產品的生產部門,而相對忽視其他產生價值的職能部門。這就使單一采用完全成本法的煤炭企業,往往會忽視產品開發設計、研發以及企業與顧客關系等外在聯系的增值環節,難以通過成本控制來提高這些部門的業績。隨著煤炭價格由市場定價,煤炭企業間競爭越發激烈,外在環境對企業成本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煤炭企業的外在價值鏈掌控是否得當,直接關乎企業在環境變化時應對力的強弱和企業自身的效益。
成本動因是指決定成本發生的那些原因。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沒有對成本發生的各種原因進行分析。對企業做成本動因分析,能夠對間接成本中具有同質性的作業加以歸類,進一步抓住影響企業成本變動的關鍵因素。成本動因不只體現出財務方面的信息,還體現出那些影響企業利潤的非財務信息,如及時交貨次數、質量檢測次數、顧客投訴次數等因素;同時,成本動因還體現出那些影響企業利潤的不可控因素的信息,如井型、地質、開采范圍、開采深度等因素。煤炭作為一種資源類產品,產品的成本中自然因素影響很大,對煤炭企業做成本動因分析,揭示那些影響企業生產營運的不可控環境因素,有利于企業在較多依賴工作場所的條件下,爭取生產經營的主動權。
本文列舉兩個方面。第一,調動企業全員成本控制的積極性,需要建立和健全本企業成本業績激勵機制。激勵機制是一個動態的信息交流過程,企業全員在不同的生產經營層次上所負的成本責任不同、成本目標不同、成本考核指標不同,這就要求在成本考核時,把成本責任人對成本目標的執行情況反映到成本中心,再通過成本中心做差異分析,反饋給成本責任人。傳統成本法在企業成本激勵機制的設計上,對作業、顧客和市場等因素重視不足,缺乏不同層次成本管理所需要的完全信息,不利于進行全面分層考核。第二,從客觀方面說,煤炭作為一次性可耗竭資源,從礦井煤炭開采到井內資源枯竭,在整個礦井生命周期內,礦井面臨從新建到成熟運作再到關閉的生命周期過程。傳統成本核算法較多地關注生產環節,很難核算礦井的整個生命周期成本。
本文擬將ABC法(作業成本法)和SCM法(戰略成本法)這兩種現代的成本管理方法進行融合,從價值鏈、成本動因、激勵機制、煤炭生命周期等方面對煤炭企業成本管理的綜合運用問題,作些初步的探討,以期對煤炭企業的營運、戰略管理,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ABC法是“作業成本法”(Acitivitybased costing)的簡稱,這個方法是哈佛大學教授羅賓·庫珀(Robin Cooper)于1988年首先給予明確解釋的。他在當年《成本管理》上發表《一論ABC的興起:什么是ABC系統?》,奠定了這一方法的分析基礎。他認為,在先進的制造環境下,采用傳統的會計核算方法,往往會造成產品成本的失真。成本計算應以作業為核心,將先進的制造費用歸集到作業,再通過作業分配到產品,就能更加有效的計算成本。產品成本是制造和運送產品所耗費的全部作業成本的總和。企業運用ABC法進行成本管理,一方面可以通過對作業鏈的分析,消除非增值作業,降低非增值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進行成本動因分析,細致揭示影響成本的因素,從而得出更多的財務、非財務等方面的信息,發現實際生產中的不足,提高企業業績。
SCM法是“戰略成本法”(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的簡稱,這個方法是上世紀80年代在歐美等國管理會計學者的提倡下逐步形成的。SCM法是對傳統成本管理的拓展,戰略成本管理不是單純的降低成本,而是為戰略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戰略成本信息,對成本信息做分析,利用分析結果進行戰略管理。因此,SCM法的提出,是基于戰略管理的需要,實現競爭優勢和戰略管理目標。企業在運用SCM法時,往往需要通過價值鏈分析、戰略分析、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等戰略分析方法,將企業的管理從企業內部延伸到企業的外部,建立符合企業競爭戰略的現代企業管理體系,用以加強企業經營管理。
顯然,ABC法和SCM法所設計的目標是不同的,前者著眼于作業,后者著眼于戰略。但是,兩者的基本點是相近的——它們都是試圖從價值分析和成本動因分析上,對產品成本進行全面控制。基于這些區別和聯系,兩者在相互補充、綜合運用上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其一,從價值鏈分析的角度看,運用SCM法可進行內部價值鏈分析、行業價值鏈分析和競爭對手價值鏈分析。但SCM法卻缺少對增值作業的分析,增值作業是對價值鏈的延伸,分析企業的價值點,優化資源配置。而ABC法中對于增值作業的分析,剛好可以豐富SCM法的價值分析。其二,從成本動因的角度看,SCM法包括結構性動因和執行性動因的分析,這需要在一個跨度很大的企業運營周期內,從企業經營的內部與外部環境中,發掘所有影響企業成本的因素。但SCM法缺少對詳細成本數據的核算。而ABC法則可以在成本動因以后,繼而對成本信息進行核算,這就能使SCM法在核算戰略成本信息時得到更為準確的數據。
可見,在企業成本管理中,對ABC法和SCM進行綜合運用,正好可以從價值鏈角度、成本動因等方面,彌補傳統成本法在成本控制中的不足。而這對于搞好煤炭企業的成本管理,提升煤炭企業的經濟效益,無異于一劑對癥下藥的良方。
邁克爾·波特對企業價值鏈的分析表明,參與企業運營創造的活動并不是所有環節都創造價值,只有真正創造價值的經營活動,才是企業的戰略環節。把這個觀點同ABC法和SCM法結合起來看,可以說,這些具有增值意義的戰略環節,不僅分布在企業內部各生產經營環節之中,也分布在企業外部的行業上下游環節這中,它們是企業增值作業的匯集。對這些有增值意義的作業鏈進行充分發掘,有利于節約煤炭企業內部、外部各環節的成本,形成煤炭企業的長期的競爭性優勢。
從煤炭企業內部活動看,按照波特價值鏈的分析方法,可以將煤炭企業的內部活動分為兩類:基本價值鏈和輔助價值鏈。把ABC法和SCM法融合進來,可以把企業內部價值鏈細分為個若干個單元價值活動,把每個單元價值活動細分為各類具體的作業活動。對這些作業活動的增值情況進行分析,一方面從價值的角度進行區分,選擇出增值作業,降低非增值作業;另一方面從統計的角度細分科目,方便成本信息核算。例如,對煤炭基本價值鏈中的生產經營單元作業鏈進行分析,它包括原煤開采和洗煤兩個環節,通過對成本發生流程中作業進行增值分析,得到如下增值作業:掘進、回采、運輸、通風、提升、洗煤。而掘進又可細分為鑿巖、破巖、裝巖、運巖、支護、輔軌、挖砌水溝等小的增值作業。這一分析很有意義。其一,煤炭企業增值作業間往往相互影響,一個環節內對成本的控制得當,往往可以減少其他環節對成本的浪費,例如,采掘單位正確地操作采掘裝備,進而減少機電部門對設備的維護、保修的次數,使各個作業鏈的成本耗費成比例遞減。其二,將作業成本法運用在煤炭企業價值鏈單元中,既可以消除不必要的作業,也有利于煤炭企業劃分各成本責任中心,明確成本控制的責任人。
從煤炭企業外部活動看,用ABC法和SCM法對煤炭企業外部的相關環節做價值鏈分析,挖掘那些在企業外部、但與企業經營活動相關的創造價值的活動,從而發現其中能保持企業持續競爭優勢的作業環節。例如從價值鏈的角度對煤炭供應材料做成本分析,可以發現煤炭企業具有較大供應商價值鏈,煤炭生產中很多供應的材料不構成產品(如木材、火藥等),而且這些供應材料流轉速度又很快。因而煤炭企業如果具有良好的供應商關系,可以有效節約不必要的人力、資金、時間成本。另外,通過對比本企業與競爭企業在作業活動上的差異,可以從競爭者那里學習有價值的作業環節,取長補短,更好的應對外部競爭。
成本動因分析在煤炭企業成本管理中是很有必要的,而傳統成本法難以進行成本動因控制。把ABC法和SCM法綜合起來,可以彌補這個不足。
運用SCM法,可以從戰略的角度把煤炭企業的成本動因,分為結構性動因和執行性動因兩個方面。前者是指那些與煤炭企業基本經濟結構相關、在短期內難以改變的成本因素。這些因素構成了產品的約束成本。例如,由于煤炭行業的獨特生產經營環境(如地理環境、礦井地質條件),決定了煤炭企業的廠址和企業規模的范圍,這些因素會給通過若干方式,將在很長的時間里影響煤炭企業。后者是指那些在結構性動因固定下來以后才形成的因素,如煤炭企業勞動人員參與、企業全面質量管理、企業生產能力利用率等。
運用ABC法,可以對企業成本的動因進行細致的作業歸類。一般地說,可以分別從業務作業動因、持續作業動因、強度作業動因等方面,設置相關的作業動因成本中心,然后將這些信息分配到戰略成本庫中。例如,由于煤炭企業供應商的作業鏈很大,可以設立一個“外部作業動因”成本中心,把煤炭企業供應商方面的成本,從作業的角度加以細分,如訂貨作業動因、接受作業動因、檢驗作業動因、儲藏作業動因和其他動因。通過建立這個作業動因成本中心,使用定額比率得到作業所耗數值。運用作業成本動因對執行性行為分析,方便企業選擇正確的供應商,有益于企業管理好與供應商關系。再如,由于煤炭生產是一種地下作業,煤炭企業在安全防護上的投入較多,煤炭安全事故而造成的成本損失很大,又可以設立一個“安全作業動因”成本中心。煤炭企業從安全成本動因的角度來計量安全成本支出,通過安全成本中心進行分類匯總,不僅對安全成本信息得到準確計量,而且還可以時刻把握影響本企業的安全因素變動情況,便于達到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
可見,運用ABC法和SCM法,企業不僅可從戰略的視角去考察成本驅動因素,而且通過具體分析和掌控作業成本動因,可以更清楚地發現煤炭企業日常經營中的潛在成本,更準確、更全面地得到成本信息,改進企業日常經營中不科學的管理流程,提高經營效率。
成本激勵機制是一個動態的信息交流過程,良好的成本激勵機制,必須以符合企業成本目標的業績計量與評價為依托。這就要求信息真實、及時、通暢。煤炭企業成本所牽扯的經營部門眾多,而部門間的信息不對稱,常常導致考核信息反饋的滯后、不準確,因而嚴重阻礙了成本控制有效性。傳統成本法不能有效地改變這個狀況,而將ABC法和SCM法運用到成本激勵業績機制的設計,則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將改進了的成本激勵用于整個成本控制中,如下圖:

結合上圖,做以下幾點解釋:
首先、運用ABC法和SCM法,從戰略層、經營層、運作層的角度分別對煤炭企業內、外成本作業鏈進行歸類。由于戰略層、經營層、運作層的管理任務不同,它們的成本管理目標也不同。戰略層重點是規劃企業目標、決定企業任務;經營層是保障企業資源的獲得、組織和監控;運行層是利用現有設備和資源進行具體的生產活動。要對它們分門別類、進行不同的成本考核。
其次、對煤炭企業內部、外部成本作業鏈做增值作業劃分和戰略成本動因分析。對劃分出的增值作業做戰略動因分析,可以從根源上確定相應作業鏈的考核指標、成本中心責任人以及成本控制目標。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業績指標既來自于企業內部,又借助于外在環境因素中的標準,是不同層次下管理任務的綜合體現。考核的責任人也往往不僅限于個人,還包括一個從作業及相關作業形成的價值鏈的“團隊”,“團隊”內的成員往往會跨域不同的部門,對運營中的作業鏈層層向上的責任人遞進確定,達到對集團公司、煤礦、職能部門、作業中心的縱向一體化分側重點的成本業績考核。這樣才更有效的保證激勵目標的實現。
再次、將改進的指標和成本中心責任人帶到控制體系中,對煤炭企業從戰略層、經營層、運作層分別做成本控制。在操作中,對不同層的業績指標的控制標準的選取,要以實際作業能力為依據,通過成本動因定量分析,得到這些業績的標準數值。再通過與ABC法計量的成本信息進行差異比較。對產生的差異進行成本分析,有利于將執行結果對責任人進行業績評價,達到考核激勵的作用。
最后,企業通過得到戰略成本信息,分析在戰略實施過程中的內、外環境影響成本因素的變化情況,了解企業現階段競爭上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從而做到準確的戰略定位、實現戰略控制。
煤炭企業礦井生命周期分為礦井建設期、投產期、穩定期、衰退期、轉型期。在礦井所處的不同時期,重點觀測的成本也有所不同。在礦井建設期內對礦井的計劃、設計、測試成本多些,而在礦井衰退轉產期對廢置處理成本、環境補償成本多些。由于傳統的成本方法難以準確估算全生命周期下的成本數據,而且得到的成本信息對傳統的成本控制意義不大,所以往往忽視對礦井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核算。ABC法和SCM法對礦井生命周期內的設計、測試、安全防護等間接成本的計量上,有很大的優勢。通過預測礦井全生命周期內可能發生的作業鏈及相關資源,在同質成本庫中歸類,并從動態上結合時間價值折算,就能夠得到礦井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現值。這對煤炭企業考慮戰略定位、核算環境成本、以及對礦井不同生命期下的成本進行有效控制,都是大有益處的。
本文以ABC法和SCM法的融合為出發點,結合煤炭企業的現狀,對煤炭企業價值鏈、作業動因等做了初步研究,為煤炭企業在現實中的成本管理,戰略控制上提供了一些參考。需要說明的是,在煤炭企業中運用ABC法和SCM法,并不是要拋棄傳統成本法,它們在實際操作上各有千秋,應當形成一種融合互補的關系。目前在實踐中,單純運用傳統方法已有許多缺陷,但將兩種新方法運用在成本管理中的案例也還不多,即便在高新技術企業中也不多見。這主要是因為新方法開發費用較高、實際操作不便。但隨著新方法的不斷研發和普及,煤炭企業在充分考慮周圍環境和自身條件的基礎運用這些方法,將是有廣闊前景的。
[1]張建儒.段大慶.作業成本管理與成本企劃集成的可行性分析.財會通訊(理財版),2007,(11).
[2]秦中甫.應用作業成本管理加強煤炭成本控制.煤炭經濟研究,2005,(5).
[3]邁克爾·波特.競爭優勢.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
[4]Babad Balachandran.Cost driver optimization in activity-based cos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3,(7):116-117.
[5]Homburg,Carsten.A Note on Optimal Cost Driver Selec-tionin ABC[J].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