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勝,李炳林
(長沙市規劃信息服務中心)
長沙市中心城區停車特性分析
陳 勝,李炳林
(長沙市規劃信息服務中心)
長沙市中心城區共有停車位約23萬個,以配建停車泊位為主體。著重論述了停車調查目的、范圍、內容及方法。通過對調查獲取的數據的分析,詳細闡述了長沙市中心城區停車設施使用特征及車輛停放特征。最后,結合長沙市實際情況,提出了長沙市停車規劃建設一系列合理建議。
停車特性;交通;分析
長沙市中心城區目前共有停車位約23萬個,其中配建停車泊位約20萬個,公共停車場泊位約1.3萬個,路內停車泊位約 1.7 萬個,所占比例分別為 87.1%、5.7%、7.2%,配建停車構成現狀停車供應的主體。

圖1 長沙市中心城區各類停車位比例圖
(1)通過調研收集第一手的資料,對城市中心城區的停車現狀進行合理的分析,總結現狀停車所存在的問題,分析停車規劃、建設、管理需要注意的問題。
(2)對城市中心城區現狀停車設施使用特征開展調研,把握停車設施使用特征。
(3)對車輛停放特征進行調查,弄清影響停車的各種因素。
(4)收集一些影響停車各種因素的數據指標。
根據《長沙市建筑工程配建停車場(庫)規劃設置規則》(長政辦發[2005]3號)分類標準,在I類區(注:I類區指湘江以東、三一九國道以南、二環線以西、以北所圍合的范圍),II類區(除I類區以外的城市規劃區范圍)中各選取有代表性的停車場(位)作為調查對象,調查范圍為商業、住宅、金融保險、行政辦公、酒店餐飲、文化娛樂、教育、醫療衛生、交通樞紐等9類配建停車場(位),開展8~10 h連續調查。同時選取若干個路內停車點及公共停車場開展調查。
(1)調查內容。
①路外停車設施(含配建、公共停車場)與路邊停車設施供應現狀。
②停放車現狀特征調查與分析,包括不同類型停車設施的時間與空間分布規律、停放車飽和度、周轉率以及停放時間等特征。
③停車行為問詢調查(停放者的屬性、停放目的、步行時間、對停車管理與政策的期望)。
(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運用現場踏勘,現場專人調查,問卷調查等方法,現場統計填寫調查表格和現場情況感知等方法來發現中心城區停車特性。
(1)配建停車設施使用特征
調查9類用地配建停車設施使用特征如表所示。調查區域白天調查時段內,長沙市市平均泊位利用率為60.7%,平均泊位周轉率為2.86次,平均高峰停放飽和度0.75,說明長沙市停車需求較大。比較I類區和II類區停車設施使用情況,四項指標兩區域相差均不大,反映長沙市停車需求外圍區(如河西地區、南二環以南區域)與中心區差距逐漸縮小,說明外圍區停車配建標準應適當調整并嚴格執行,以防止重蹈中心區“停車位供不應求”覆轍。
橫向分析各類型用地停車設施使用情況,(1)醫療、交通樞紐、金融保險泊位利用率高,前兩者超過80%,I類區醫療泊位利用率尤其高,達95.7%;三類用地泊位周轉率高于各類用地平均水平。調查發現三類用地設施停車吸引率較強,現有停車設施不能滿足需求,區域停車繞行、亂停放現象普遍,停車設施服務水平較低。(2)I、II類區域教育用地上學、放學時段停車需求均強烈,因周邊沒有設置配建停車位或公共停車位(場),導致占路停放,對周邊交通產生的負面影響較大。(3)商業、文化娛樂用地白天工作時段停車供大于需,晚8點以后停車供需矛盾逐漸凸顯,以黃興路步行街周邊區域尤為突出。如解放路北側(太平街——黃興路路段)劃線停車位52個,晚8點以后,車輛占路停放,停車數量超過劃線泊位數量,高峰實際停車數量達113個。(4)住宅、行政辦公、酒店餐飲配建停車位基本滿足停車需求。

表1 配建停車設施使用特征列表

續表1

圖2 解放路北側(太平街—黃興路路段)停車特征圖
(2)社會公共停車場停車設施使用特征
長沙市社會公共停車場主要分布在市內立交橋下及環線下,調查發現該橋下公共停車場利用率均比較高。一般地,收費公共停車場利用率均比較低,長沙市正好相反,從一個側面說明長沙市停車需求大。

表2 社會公共停車設施使用特征列表(部分)
(3)路內停車設施使用特征
由于停駛便捷,長沙市路內停車泊位利用率較高,調查區域路內停車平均泊位利用率為90.3%,平均泊位周轉率為4.07,平均停放時間為 1.78 h,高峰停放飽和度為 0.91。路內停車為許多機動車停放首要選擇。

表3 路內停車設施使用特征列表(部分)
(1)停車步行距離。
根據調查,長沙市約80%車輛選擇在距離目的地100 m以內區域停放。

表4 長沙市停車步行距離分布表
停車步行距離普遍較短,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長沙市現有停車設施規劃具有一定合理性,停車設施有較好的可達性,但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長沙市停車存在一定的隨意性,車輛可以在目的地周圍任意停放。
(2)停車考慮因素。
本次調查停車考慮因素分停車步行到目的地距離、停放收費標準、停放安全性、違章處罰嚴格程度、其他因素等五個方面,按不同目的分為6大類。

表5 長沙市不同停車目的停車考慮因素調查情況表
①從總體上來看,安全性>便利性>費用>停車處罰。
車輛停放時首要關心的問題是停放安全問題,約占一半;其次反映停車便利性指標——停車步行到目的地距離,占1/4;長沙市民對目前停車價格在意度不高,占16%,說明長沙市目前停車收費對大眾停車影響不大,價格對停車需求調控彈性不明顯;僅6.9%的被調查者在意違章處罰因素,一方面說明被調查者不違章停放,另一方面也說明長沙市停車管理、違章停車處罰力度還有待加強。
②細分各類停車目的。
a被調查人員中,上班族除了考慮停車安全因素外,次要考慮因素為停車收費標準,這與上班族頻繁、長時間停放有關;b公務及就醫人員次要考慮因素為停車步行距離,即為了更快更便捷辦好事,停車越便利越好;c文體娛樂目的類型人員相比其他停車目的類型人員,最注重安全因素;d購物餐飲停車目的類型人員除考慮安全因素外,次要考慮因素為停車收費標準,停車便利度也是較次要考慮因素。
(1)完善停車配建標準。長沙市目前執行的停車配建標準為長政發[2005]3號文,城市發展迅速,該標準至今尚未修編,應及時更新,完善并確定合理的停車配建標準。新的停車配建標準一旦確定,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應嚴格執行。
(2)加強公共停車場建設。中心城區停車壓力大,政府應通過加大投入,增建一批社會公共停車場。
(3)推行停車共享。鼓勵有條件的配建停車場對外開放。共享停車政策不僅能夠緩解政府建設停車場的財政壓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公眾的“停車難”問題,同時還能增加停車場所屬機構的收入,達到“三贏”的效果。
通過制定停車產業化政策,吸引社會資源及優勢資源進入停車場領域,實現政府、民間團體與公眾“三贏”。
組織出臺停車管理辦法,并成立長沙市停車建設協調管理委員會,統籌全市停車規劃建設及管理工作。加強車輛停車管理,切實保證停車安全。特別是嚴格加強路內停車管理,通過對路內停車從嚴管理逐步向降低占路停車方向過渡,做到停車有序。
[1]王建軍,嚴寶杰.交通調查與分析(第二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裴玉龍,陳洪仁.廣州市停車管理研究[R].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00.
[3]鄒貞元,徐亞國,安應等.城市靜態交通管理理論與應用[M].廣州:廣州出版社,2000.
[4]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同濟大學,長沙市規劃信息服務中心.長沙市綜合交通規劃修編綱要報告(2010-2030)停車專項,2009.
[5]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長沙市建筑工程配建停車場(庫)規劃設置規則(長政辦發[2005]3號,2005.
U492
C
1008-3383(2011)12-0112-02
2011-10-15
陳勝(1980-),男,工程師,研究方向:城市交通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