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廣
(1)旅游產業與休閑產業日益融合,并成為休閑產業的龍頭。隨著旅游需求大眾化,旅游業開始服務本地人休閑,休閑業也開始服務外地游客,兩者殊途同歸。
(2)發展休閑產業將大大增強旅游產業實力。在依靠消費驅動的經濟模式中,休閑產業是第一大的經濟活動。
(1)我國休閑管理目前尚屬空白,亟待建立完善。
(2)休閑產業具有全局性,有利于旅游管理更好實現綜合協調和公共服務職能。由于旅游、娛樂和運動等休閑產業已擴展到各個產業中,因此休閑產業是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因此,發展休閑產業,加強休閑管理,將使旅游管理更具有全局性,成為經濟活動得以運行的基本條件和經濟繁榮的重要因素,使旅游管理的綜合協調和公共服務職能更加順理成章。
(1)適應我國第三次消費革命的要求,增加休閑消費。我國經過必需品、耐用品兩次消費革命之后,已進入第三次消費革命:服務消費。豐富的精神文化產品,需要增加休閑活動來消費、體驗。我國擴大消費政策成功與否,在一定程度上要取決于休閑時間和休閑消費。
(2)適應我國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要求,發展休閑旅游。發達國家休閑收入占旅游收入50%以上。我國隨著旅游需求的大眾化,假日數量的增加和假日結構的調整,以及國民旅游休閑的繁榮,旅游經濟結構發生很大變化,市內游、周邊游、“無景點”游、自駕游、自由行、度假等非傳統的休閑旅游成為主流,新業態不斷涌現。
加快引入國外休閑研究、休閑教育的成果,鼓勵國內學術界加強休閑領域的理論和政策研究,理清我國休閑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和對策;
申報一個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重大課題,在學術界形成示范效應;
舉行一次規模較大、層次較高的國內外休閑產業發展調研活動,在產業界和政府形成共識;
在2009年的首屆全國旅游科學年會上,設立專門的休閑學研究專題,邀請國內外專家出席;
中國旅游研究院組織研究力量,迅速開展休閑研究,設立固定的休閑研究機構,并逐步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休閑研究。
落實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落實世界休閑組織《休閑憲章》;制定《國內旅游管理條例》和《休閑管理條例》;
增強對國民休閑的指導和教育功能。針對休閑的“雙刃性”,提倡休閑的發展性、嚴肅性,規范其享樂性、隨意性;提倡知識性、文化性休閑,規范物質性、消費性休閑;編寫《休閑、娛樂、旅游1000問》。
深入研究世界500強企業的休閑企業,借鑒娛樂、游戲、玩具、體育等休閑產業的經驗。
借鑒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孫尚清研究員1987年主持《旅游經濟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的成功經驗,組織力量,制定我國休閑產業發展戰略。
休閑產業發展戰略具有全局性,例如假日制度,因此要將休閑政策作為一個基本戰略,制定休閑發展戰略時,應在全國層面開展。在休閑政策中,既要有休閑發展的指導方針、總體原則,也要有產業發展政策、就業政策、休閑管理政策、配套與保障政策,等等。在各種各樣的社會組織所提供的服務當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休閑成分,休閑服務在某種程度上也將在整個政府部門中展開,休閑只關系到一個政府部門的想法將會過時。針對運輸、自然資源管理、公共住房、教育、經濟發展、犯罪、衛生、污水、特殊人口、規劃和其他功能的政府機構涉及到的休閑問題,政府將制定專門的政策或使現行政策變得更為明晰。
休閑發展戰略和政策體系應更多地反應環境、社會和經濟改革的需要,而不僅僅是被動地滿足需求;激勵各種組織向高收入者提供休閑服務,同時也要對弱勢群體的休閑需要予以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