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強
(中國建筑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81)
攀枝花市飛機場于2000年動工修建,在飛機場跑道西側堆積大量的素填土。2005年攀枝花市雨季后,在距飛機場公安分局南西側約40 m的污水處理場和待建用地處發生滑坡,在后緣出現明顯的拉張裂縫,且整體向南西方向滑塌。在2007年9月滑動加劇,現處于蠕滑階段,該滑坡直接影響到污水處理池、滑坡南西側下方的飛機場公路、飛機場公安分局和職工宿舍樓、變電站等的安全。
該滑坡整體屬中山斜坡剝蝕構造地貌,總體地勢北東高南西低。由于滑坡破壞了原始地形,在滑坡體中部形成陡崖和滑坡多級臺階,斜坡坡度為10°~35°,局部坡度較陡50°~80°。場地高程介于1877~1970 m之間,高差93 m(圖1)。

圖1 滑坡全貌
場地內地層主要由滑坡堆積層(Qdel4)、第四系全新統素填土(Qml4)、第四系殘坡積粉質粘土(Qel+dl4)和三疊系寶頂組泥巖、長石石英砂巖互層(Tbd3)組成,其中土層厚度12~16.8 m不等。場地內三疊系寶頂組泥巖、長石石英砂巖呈單斜構造產出,巖層產狀:105°∠11°,發育有兩組節理裂隙,其產狀:270°∠68°、355°∠86°。
2.3.1 地表水
據現場調查,滑坡前緣有一魚塘,魚塘未做任何防滲措施,魚塘中的地表水直接下滲到滑坡體內,魚塘北東側有濕地,范圍約650 m2。在滑坡體外東側有一排水渠,勘查時內見少量地表水。該排水渠西側由兩條支溝組成,其中一條位于滑坡體內,在該排水溝最北端見少量地表水,由于排水溝局部被上部滑落的表層堆積土堵塞,導致地表水無法排出而匯集。排洪溝底部因滑坡滑動出現20~30 cm寬拉張裂縫,溝壁因擠壓出現鼓張破裂現象,水在裂縫及鼓張破裂處滲入滑坡體內。在滑坡后緣見地表水,水從場平棄土中浸出向低洼處匯集,形成小水坑。場地內地表水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機場生活用水和滲出的地下水。
2.3.2 地下水
場地地下水屬裂隙性上層滯水,主要由大氣降水及機場生活用水補給,水位和水量受季節影響變化大。
該滑坡沿斜坡大體呈圈椅狀,滑坡長約300 m,寬約258 m,滑動面最大埋深為16.3 m,滑體平均厚度約8 m,滑坡體積約62×104m3,屬中型淺層推移式工程滑坡。該滑坡整體主滑方向230°,因滑坡體東側為沖溝,導致以沖溝為界,西側滑動方向220°,東側滑動方向238°,東西兩滑方向最后向中間主滑方向靠攏。
滑坡后緣可見明顯陡坎及拉裂縫(圖2),高1.0~2.3 m,由于該滑坡整體下滑導致平臺南側水泥路形成50~200 cm的錯距,已嚴重破壞,且張拉裂縫發育,張開寬度3.0~15.0 cm,裂縫長度2.0~10.0 m。在滑坡后緣東側排水溝局部地段底部發現裂縫,溝壁鼓張拉裂,且滑坡堆積物堵塞局部水溝,地表水通過破壞處裂縫直接滲入滑坡體,排水溝已失去疏導排水作用;在滑坡中部滑動變形裂縫發育,并形成了多級滑坡臺階,臺階高度2.0~5.0 m,醉漢林現象明顯;在滑坡中下部鼓丘較發育(圖3),鼓張裂縫寬3.0~7.0 cm,長約20.0~30.0 m,可見深度30.0~50.0 cm,因排水措施極不完善,雨季洪水漫流,滑坡體多處形成自然排水溝。

圖2 滑坡后緣裂縫

圖3 魚塘土壩上裂縫
據鉆探揭露,該滑坡的滑動帶(面)位于第四系殘坡積粉質黏土與下覆基巖三疊系寶頂組泥巖、長石石英砂巖互層的接觸面,部分位于粉質黏土、三疊系寶頂組泥巖、長石石英砂巖互層內。滑坡(帶)面呈灰白色、黃褐色,主要由粉質黏土組成,局部含少量的泥巖、長石石英砂巖碎石、碎屑等,濕~飽和,揉皺雜亂,有擠壓痕跡,巖芯斷面光滑,手捏有滑膩感,深最大為16.3 m。
(1)地形條件:滑坡場地北西高南東低,坡度約10°~35°,前緣較平緩,在中部局部段較陡,達50°~80°,為滑坡的滑動提供了滑動空間。
(2)地層巖性:滑體內表層主要為攀枝花機場場平時棄土,下為粉質黏土,巖性主要為泥巖、長石石英砂巖碎塊石、碎屑及粉質黏土等組成,滑床為三疊系泥巖、長石石英砂巖。粉質粘土雖透水性較差,但易浸水軟化,內聚力減小,力學強度降低,且該粉質黏土具弱膨脹性,地層巖性是形成滑坡的主要因素。
(3)降雨條件:2005年7月,正值雨季,攀枝花市地區普降暴雨,匯積大量地表水,地表水下滲,形成地下水,在地下水作用下,滑體內各巖土體重度增大,第四系殘坡積粉質黏土層軟化,抗剪強度降低,形成軟弱(帶)面。
(4)人類工程活動:由于攀枝花機場的修建,在場地處進行了場平,棄土厚度1.2~11.0 m,回填后形成一定的邊坡,由于該邊坡只在其北東角一小部分用抗滑樁進行支擋,其他地方均未支擋,為滑坡的滑動提供了堆載的剩余下滑推力。
3.4.1 計算參數選取
本次計算參數的選取主要采用室內土工試驗、地區經驗結合滑坡現狀穩定性反分析確定,滑帶土剪切強度取值為內聚力12.7 kPa,內摩擦角9.6°。
3.4.2 穩定性計算
選場地內3條剖面利用傳遞系數法對滑坡進行穩定性驗算,滑坡中各剖面的穩定性計算結果見表1。

表1 滑坡中各剖面的穩定性計算結果表
由以上計算結果可知,在目前天然狀態下,滑坡的穩定系數Ks=0.967~1.045,當考慮7度地震作用時,滑坡的穩定系數Ks=0.881~0.952,處于欠穩定~不穩定狀態。
該滑坡為推移式滑坡,經計算下滑力較大,工程治理費用高,在后緣可采用削坡減載方案,削坡可分5~8個臺階進行,削坡坡比應根據所分臺階高差確定,可采用1∶1.5~1∶2;所分臺階坡面應進行護坡處理,平臺應進行封閉處理,削坡至滑坡后緣時應采用錨桿(索)格構梁擋墻支護,錨桿(索)錨固段應穿過石英砂巖與泥巖分界面并不宜少于5.0 m。
靠近滑坡前緣位置設置抗滑樁,樁基底埋置深度應進入砂泥巖地層,抗滑樁排列應正對滑坡主滑方向。
建議在滑坡體中設置丁字型盲溝,同時增加橫向截排水溝,排出坡體內的地下水。在滑坡周圍修建截水明溝,用黏土充填滑坡地表的裂縫,防止地表水向滑坡體滲透,且應消除坡體積水洼地。
該滑坡為地形地貌、巖土體特征、降雨條件及人類工程活動共同引起的一類蠕滑拉裂式滑坡,多種因素共同制約著滑坡的發展模式;目前整治施工已經完成,坡體恢復穩定狀態,表明針對該滑坡的穩定性分析準確合理。
[1]徐邦棟.滑坡的分析與防治[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1
[2]王恭先.滑坡學與滑坡防治技術[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4
[3]張天寶.土坡穩定分析和土工建筑物的邊坡設計[M].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