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 巖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寶清縣召開全省市(地)地方志主任座談會,主要目的是總結經驗、交流情況、互通信息、查找薄弱環節,研究改進措施,推進全省地方志工作深入開展。同時,征求大家對《黑龍江省地方志條例》(征求意見稿)的意見。這次會議得到了雙鴨山市委、市政府和寶清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省地方志辦公室及與會的各位代表,向雙鴨山市委、市政府、寶清縣委、縣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借此機會我也做個發言,講兩個問題。
近年來,全省地方志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的指導下,全省地方志系統以續志為重點,以質量為中心,以精品為目標,堅持修用并舉,全面推進了地方志事業的發展。
(一)全省地方志事業健康發展,得到了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及大力支持。盛世修志是我國獨有的文化傳統,從事地方志事業十分光榮,它為黨立言、為人民立傳、為時代立碑,它記錄歷史,傳承文明,是一項踏石留印、抓鐵留痕的工作。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地方志工作,于莎燕副省長親自協調省志辦辦公場所,幫助解決各種困難。哈爾濱市委、市政府把地方志工作納入了全市目標考核的范疇。還投資建設了方志館,形成了地方志資料年度化上報的工作機制,解決了制約地方志發展的諸多問題,為實現跨越式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齊齊哈爾市主管地方志工作的田國梁副市長高度重視地方志部門工作,支持地方志部門攻堅克難,幫助解決在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困難。寶清縣委、縣政府大力支持地方志工作,將修志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規劃設計的600平方米的方志館,在全省、縣(市)中處于領先地位。黨委和政府大力支持地方志的工作,是我們做好地方志工作的有力保障,極大地促進了地方志的工作深入開展。
(二)認真學習宣傳貫徹國務院《地方志工作條例》,把修志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今年5月是國務院《地方志工作條例》頒布實施五周年,省辦迅速對學習貫徹條例做出部署。下發了《關于學習宣傳貫徹〈地方志工作條例〉的通知》,要求全省地方志系統將學習、宣傳和貫徹《條例》納入重要議程。先后在中國龍志網站開設了學習貫徹條例專題,上傳各類材料十幾萬字。《黑龍江史志》發表了于莎燕副省長的專題紀念文章;各地志辦也采取召開各級各類座談會,以及編印學習宣傳材料、制作宣傳展板、舉辦地方志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對《條例》進行廣泛深入地宣傳和貫徹,齊齊哈爾市、佳木斯市、雙鴨山市、伊春市、鶴崗市、大興安嶺行署領導在各類媒體上發表文章、講話、答記者問等多種形式對《條例》進行廣泛深入地宣傳,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引導推動修志工作向依法監督和指導轉變。
(三)扎實推進第二輪修志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至今年6月底,第二輪《黑龍江省志》109部分志已送審評議的17部,占總數的16%;完成初稿24部,占總數的22%;正在編寫的57部,占總數的52%;尚未啟動的11部,占總數的10%。
全省市縣區152部志書中,已出版志書27部,占總數的18%;已完成初稿67部,占總數的44%;正在編寫的58部,占總數的38%。佳木斯市志在第二輪修志中,突出時代精神,圖文并茂,地域特色鮮明。2009年進入總纂階段以來,于2010年完成初稿,現已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審定。牡丹江、雙鴨山市修志工作進展順利,部分初稿已邀請專家評審。大慶市志已完成初稿,組織省內專家評議后,正在修改階段。大慶市是全省最早全部評完市志稿的省轄市,總體衡量位居全省前列,力爭創精品佳志。寶清縣地方志辦公室切實履行職責,認真開展續修縣志、編纂年鑒、整理地情資料、建設方志館等工作,發揮地方志存史、資治、教化的作用,開創了嶄新的工作局面,去年受到了國家中指組和人社部的聯合表彰。2011年5月30日,《雙鴨山日報》頭版頭條以《鐵筆丹心著汗青》為題,介紹了寶清縣地方志辦公室的修志工作事跡。從總體上看,各地市今年工作力度都很大,在狠抓進度的同時,都能以出精品佳志為目標,提出具體的質量要求,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四)積極開展各項業務工作,地方志事業全面發展。在努力做好修志工作的同時,全省地方志部門積極開展各項業務工作,力爭地方志事業的全面發展。一是年鑒編纂質量不斷提高,在年初召開的全國地方志系統第二屆評獎活動中,我省有八部年鑒榮獲獎勵。其中《大興安嶺年鑒》連續兩次在這項全國性、權威性的評比活動中獲獎。年鑒在編纂數量上也不斷增加,縣、區級年鑒編纂呈現良好趨勢。說明這項工作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齊齊哈爾市、伊春市一年一鑒,已連續出版十幾部。哈爾濱市縣、區級年鑒編纂已經達到11部,增長速度快、覆蓋面廣,在全省居領先地位。二是用志工作出現了新進展。省志辦編輯的《黑龍江簡志》是今年省政府下達給我辦的新任務,現已進入試寫階段。齊齊哈爾志辦與電臺、電視臺聯合開辦《歷史上的今天欄目》,讓更多的人了解齊齊哈爾歷史,繼編輯出版《齊齊哈爾詞典》、《齊齊哈爾冰雪文化圖志》等地情資料后,又編輯出版了《齊齊哈爾歷史上的今天》、《鶴文化知識臺歷》、《輝煌30年》畫冊等10余部文史專題書籍,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讀志用志的社會效益日益顯現。雙鴨山市地方志辦公室注重開發利用地情資源,近年來先后編纂出版了《雙鴨山簡史》、《雙鴨山五十年》、《雙鴨山概況》、《雙鴨山地區抗日斗爭史話》等一批地情資料。佳木斯市地方志辦公室編纂了《佳木斯百年圖志》,圖片珍貴,史料豐富,市委書記為其題詞,市長親自作序。黑河市重視地方志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理論先行,在今年4月召開了研討會,針對地方志資源如何開發利用進行了研討,提出編纂《抗聯三路軍英雄史》、《五大連池山水志》等史志文化項目,體現了工作思路不斷創新,事業就有所作為的精神。鶴崗市在《鶴崗日報》上開辟了專欄,向全市人民介紹了1945年建市時,那段艱難困苦而又斗志昂揚的歲月。牡丹江市志辦為《流放寧古塔》撰寫的解說詞獲全省新聞一等獎,體現了工作思路不斷創新,事業就有所作為的精神。我們主動開展方志資源開發利用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開創了地方志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服務現實的新途徑,為地方志事業的繁榮和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五)地方志隊伍建設日益加強,人員素質有新的提高。在新形勢下,全省各級地方志部門注重隊伍建設,圍繞業務能力的提高,突出抓好學習型機關建設,重視工作研究和業務學習,使學習和研究的風尚蔚然成風。哈爾濱市地方志辦公室與寧波大學聯合辦班,三期培訓了130多人,辦領導自覺帶頭撰寫工作研究和業務理論文章,及時總結和指導工作,在學習方面首先做出榜樣,帶動了本部門一大批業務骨干和年輕同志,紛紛動筆寫文章,研究地情,打造人才群體,在《黑龍江史志》雜志上發表了很多好的文章。雞西市地方志辦公室為了保障修志進度,提高編纂質量,把雞西市地方志工作制度公開上墻,自覺接受公眾輿論的監督。黑河市培訓各級修志人員,并且進行專題輔導,努力保證第二輪修志工作水平的提高。七臺河市地方志辦公室,為了保證志書質量,召開了全市志書聯檢聯查聯評現場會。伊春、綏化市地方志辦公室領導平時注重業務學習,帶頭寫文章,評議志稿,部門業務建設較為扎實。大興安嶺地區地方志辦公室開展了創建學習型領導班子和學習型黨組織活動,有方案,有措施,設立了兩個黨員先鋒崗。開展“讀好書競賽”和“提升素質、崗位練兵”活動,努力提升職工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最近一個時期,我省市級地方志部門領導變化較大,雞西市、大興安嶺地區地方志辦公室主要領導做了調整,主動到省地方志辦公室進行了工作銜接。近期還有齊齊哈爾市、牡丹江市、大慶市、綏化市等市地方志部門領導班子增加了人員,為地方志隊伍補充了新鮮血液,有利于地方志事業的長遠發展和建設。
近年來我省地方志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績,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一是第二輪修志工作進展不平衡,有的已經完成或基本完成,有的才剛剛啟動;二是在修志質量上,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志稿存在資料不夠全面、篇目制定不夠科學合理、內容記述不規范、豎寫深度不夠,特色不突出等問題,有待于認真把關和審改;三是在人員隊伍方面,新同志較多,缺少專家和高水平人才,急需提高業務知識和能力。這些問題影響了全省續志工作的規劃進程和整體質量,需要引起重視并認真加以解決。
今年是貫徹“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對地方志工作來講,面臨的是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在新形勢下,為了確保今年全省地方志工作目標的完成,我講幾點建議供你們參考。
第一,要認真學習貫徹全國地方志機構主任會議精神。上午建勛主任傳達了全國地方志機構主任會議精神,我們要認真學習,抓好落實。朱佳木同志今年3月在“全國省級方志工作機構主任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把地方志工作不斷推向前進,必須大力弘揚創新精神。他強調地方志工作的創新,是時代的呼喚,要在制度、體制、工作內容、志書編纂、資料收集、質量管理、學科理論、方志資源開發利用、修志隊伍組織與培訓九個方面創新。佳木同志的講話,我們要深刻理解和領會,貫徹到實際工作中。創新是地方志工作發展的動力,沒有創新,就不可能有所作為。要開闊視野,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創新課題。要從地方志工作的特點和優勢出發,選準突破口,找出新途徑,積極爭取領導部門的支持,組織各方面力量進行攻關,履職盡責,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把工作做好。
第二,第二輪修志工作要保質量保進度。第二輪修志工作進入攻堅階段,情況復雜,進度不一,質量參差不齊,需要我們有的放矢,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認真解決。對修志個別單位存在的“死角”問題,要堅決想辦法、下力氣使其啟動起來,決不能讓個別落后單位拖全局的“后腿”,這也是以往修志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我們要多想辦法,下苦功夫,分類指導。對進度快,修志好的單位,要抓緊評議審改,多借鑒省內外同類優秀志書,打造精品佳志。質量是志書的生命,堅持質量第一,進度服從質量,嚴把資料關、體例關、史實關、文字關、保密觀和審核關。總之,第二輪修志工作要力行朱佳木同志提出的“四快一慢”的要求,即“部署任務和制定計劃要快、組織隊伍和開展培訓要快、設計篇目要快、收集資料和起草初稿要快,定稿出書要慢”,要對書稿要仔細推敲、反復打磨,廣泛征求各方意見,認真加以修改完善,確保質量和進度。
第三,加快推進我省地方志立法的進程、全面落實《地方志工作條例》。一是學習借鑒兄弟省市地方志立法經驗,科學制定立法調研計劃,年內擬與省法制辦聯合展開立法調研,進一步摸準我省地方志工作通過立法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二是在大家提出意見的基礎上,針對我省需要明確和解決的主要問題,將《黑龍江省地方志工作條例》(討論稿)進一步修改完善。要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力爭早日將我省地方志立法工作由立法調研階段轉入實質性立法階段。三是要繼續深入學習和宣傳《條例》,通過各種宣傳媒體,利用各種培訓機會,努力提高社會各界對條例的認知度,并在今后與地方志有關的工作中做到知法、懂法,自覺地依法辦事。四是各級地方志機構要認真履行《條例》賦予的各項監督管理職能。不僅本級本部門要帶頭遵守《條例》,而且要監督本行政區域內下級地方志機構是否依法辦事。同時,要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通過執法檢查、監督規范社會上的修志行為,及時清理和杜絕各類違法修志行為。
第四,強化用志措施、加強基礎建設。一是各級地方志工作機構要把開發利用方志資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要將修志、用志作為兩大日常性工作,列入年度計劃及長遠規劃,統籌兼顧、統一部署,一起考核。二是要努力營造良好的用志氛圍。要通過報紙、廣播、電視和網絡等新聞媒體及各種活動手段,加大對地方志書的宣傳力度,讓社會各界對志書的服務功能有普遍了解和認識,形成地方志工作為現實服務的濃厚氛圍。三是依托資源優勢多出用志成果。為江河湖泊、名山大川立傳編志,是地方志自古以來的優秀傳統,清代以前不算,單從民國專志統計上我們就了解到,山水志有《廬山記》、《莫干山志》、《西湖志》、《黃河考》等近百種。近幾年,河北率先組織編纂出版了《華夏江河傳記叢書》,全國有名氣的十大江河包括松花江已經編寫完成,擺在圖書館里了。由此可見,黑龍江省的青山秀水,是我們地方志的寶貴資源,你不利用,別人就要搶先。我們要充分利用青山秀水編寫傳記,打造當地的文化品牌,為旅游事業和經濟發展服務。四是充分發揮各級方志館(室)地情文獻的收藏、編研中心作用,為社會提供全方位的地情信息服務,使其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展示我省經濟社會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各級地方志辦公室要按照《黑龍江省地方志工作“十二五”規劃》的要求,加快方志館的論證、規劃、立項、實施等工作進度,力爭早日實現建館目標,各縣(市、區)可從本地實際出發,利用現有條件,籌建方志室,實現對社會公眾開放。五是各市(地)地方志辦公室要對全省用志情況作一次普查性摸底,逐項統計各地用志成果,全面掌握全省用志的現狀。各市(地)地方志辦公室要及時交流用志信息,及時總結推廣本地讀志用志活動的好做法和好經驗。
第五,地方志部門各項業務要全面進展。全面開展和創新各項業務,是地方志事業發展和繁榮的需要。當前,全省年鑒工作方面還面臨著許多問題,省和哈爾濱市的年鑒管理體制還需要進一步理順,市級地方志部門沒有連續編纂的應該及時續補編纂,縣級年鑒編纂近年來雖然發展較快,但是平均還不到百分之五十。國務院《地方志工作條例》中,明確要求省、市、縣三級政府修志編鑒,我們要認真貫徹,以紀念《條例》頒布五周年之際為東風,攻堅克難,爭取在年鑒工作上有所突破。在地方志資源開發利用方面,要開動腦筋,大做文章,作為地方志工作創新的突破口進行探討和實踐。
第六、切實加強地方志隊伍建設。當前,我省地方志隊伍建設要適應形勢的需要,切實要在人才發現、培養和使用上下功夫,充分調動全省地方志工作者的聰明才智,共創地方志偉業。人才是事業的保障,人才是在實踐中增長知識和才干的,加強地方志隊伍的能力建設,是當務之急。各級地方志部門要認真研究這個課題,學習國內兄弟省市的好經驗,開展優秀志書評議、崗位練兵、動筆寫作文稿、學術交流、學科理論研究和研究地情等多種活動,形成地方志行業的人才群體。今年初,省地方志辦公室專門下發了工作函,組建《黑龍江史志》通訊員隊伍,目的就是要培養人才,培養“筆桿子”,通過寫作地方志業務稿件,提高業務能力,加強隊伍建設。對這項工作,大多數市的地方志辦公室認識高,行動快,已上報了通訊員名單,但還有個別市地,沒有動作,會后要馬上補報,不要影響培訓工作。今后,要在全省各市地開展評比活動,看哪個市在《黑龍江史志》上刊登稿件多,質量好,對先進單位和個人要給予獎勵。
同志們,2011年是我國“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地方志工作作為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站在新的起點上,面臨著大發展的機遇。我們一定要抓住機遇,創新進取,奮發作為,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實干,弘揚團結和諧、務實創新的精神,要繼續堅持以續志為重點、以質量為中心、以精品為目標,全面推進地方志事業的發展,努力開創我省地方志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