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煥麗
(五大連池市地方志辦公室)
地方志文化項目建設是當地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整合利用歷史資料、地情資源,突出地方志工作特色,抓好方志文化項目建設,是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建設轉化為經濟成果和社會效益的有效途徑。所謂地方志文化項目建設,是指國家統一部署修志任務之外的、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所進行的史料資源再度開發和成果轉化的過程。筆者結合我市幾年來的工作實踐,認為抓好地方志文化項目建設,應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開展地方志文化項目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不斷改進地方志工作的方式方法,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但就一個城市而言,由于政治、經濟、地理、文化背景不同,可開發利用的地情資源空間不盡一致,各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從這個意義上講,確定地方志文化項目建設,必須從當地實際情況出發,把握城市建設的重心,因地制宜,準確切入,只有這樣才能為科學立項奠定基礎。例如,五大連池市是一座礦泉旅游、休閑城市,是中國唯一的礦泉水之鄉、全國十大休閑城市之一、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20強,是一個以特綠色農業為基礎,以礦泉旅游為主導產業的新興城市。因此,我們在項目開發論證上,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作為項目建設的核心和關鍵,明確提出了“做強、做大、做好礦泉旅游文化資源挖掘工作,有利于市域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為建設礦泉旅游、休閑、文化名城注入生機和活力”的工作目標。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鮮明的地方志工作特色,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地方志項目建設的基本原則。明確的工作思路,嚴謹的立項理念,是搞好項目科學論證的關鍵,從而使地方志項目建設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可行性,成為宣傳推介五大連池市的一個重要文化窗口。
幾年來,我們圍繞本市礦泉旅游文化名城的特點,開發了《藥泉山傳奇》、《神奇的火燒山》等文化作品,如同文化名片一樣,讓全國各地的游客了解了五大連池,慕名而來,助推了本市旅游經濟的發展。這些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評價和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
現代意義上的地方志不僅限于“存史、資政、教化”這三大功能,已擴展到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廣泛的作用。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有效開發和利用地方志文化資源的方法和途徑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在這方面我們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大膽的嘗試:一是建立了市志網絡平臺。先后將《德都縣志》、《五大連池市志》、《五大連池年鑒》錄入到龍志網和五大連池政府網,在政府網站上開辟了地方志網頁,為各級政府全面了解和掌握市情并作出正確決策,提供了便捷服務。同時,為更好地弘揚地域文化,起到了宣傳作用。二是創建了方志館。公開向社會開放,每年前來查閱地方志資料的人數不斷攀升。三是結合重大活動和突發事件進行專題立項。如2011年1月15日,五大連池發生了4.2級地震,我們及時對這一自然災害進行了專記。四是編寫了反映改革開放三十年成果圖片資料。為我市打造礦泉旅游品牌,提供了便利的參考信息和基礎性資料。五是建立了志鑒資料信息庫。與佳木斯、七臺河、黑河、北安、嫩江、大慶、上海等城市交流收藏地方志書籍30多本,極大地豐富了方志資源。六是開展“志書進機關、進企業、進農村、進學校、進社區”系列活動,讀志用志在全市悄然興起,已成為市域文化建設的一個亮點。全方位、多角度地開發地方志文化項目,不但豐富了地方志工作的內涵,也與地方事業發展緊密銜接,從而,提高了地方志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使之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為人們所接受。
突顯地方特色、發展歷史文化,是方志事業謀求又好又快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促進地方志工作逐步走向項目化、成果化所要研究的一個重大課題。五大連池市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這里有朝陽山革命老區抗聯三路軍遺址,我市的龍鎮是革命樣板戲《紅燈記》原型地,中國第一所職業學校——毛澤東主席親自題寫的“萌芽學校”、全國第一個女拖拉機手梁軍成長地就在我市境內。這些資料不僅題材新穎,內容活潑,而且充分體現了“大方志、大事業、大產業”的理念,使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和發揮。我們計劃在紅色旅游開發上做文章,整理挖掘一批獨具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元素,并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織相關部門編寫《抗聯三路軍英雄史》、《紅燈記歷史故事》《萌芽學校發展史》等文獻,為提高廣大市民的思想道德素養、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弘揚我市歷史文化,起到積極的推助作用。
創新地方志建設項目,不僅要在讀志用志的運行機制和手段上有所創新,更要在形式上有新意,內容上有突破,服務體制上有改革,以此增強工作的主動性、真對性和實效性。“十二五”期間,我們將通過編撰《五大連池山水志》、《五大連池傳》、《五大連池傳奇》等作品,對地方志項目建設進行專項課題研究,使文化資源轉化為旅游資源,為宣傳五大連池、發展五大連池服務。
抓好地方志文化項目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系統工程,只要緊扣時代發展主題,靈活運用多種載體形式,擴大人文內涵的承載力,就會激活志書的社會精魂,達到前有所稽,后有所鑒,居今而知古,繼往而開來之目的。為不斷總結歷史經驗、汲取歷史教訓、繁榮一方文化、振興一方經濟,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