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亞(徐州機電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 徐州 221000)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在目前我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倡導開展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對學生評價體系進行與時俱進的改革,使之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教學改革才能健康的發展。因為教學評價不僅是對教學進行一次嚴謹的科學的診斷;還對教師和學生具有監督和強化作用,同時評價發出的信息可以使師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學的情況,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反饋信息修訂計劃,調整教學的行為,從而有效的工作以達到所規定的目標;評價本身也是種教學活動。
五年高職的教學改革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學生的職業能力。相應的教學評價體系在保持客觀性、整體性、指導性、科學性原則的前提下,在評價主體上要更加注重學生的自評,在評價的類型上更加注重實施形成性評價,在評價方法上更多采用絕對評價法,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下面以學生學習過程的時間順序談談本人關于評價體系改革的一些思考。
首先,在教師接受一門課的教學任務且教學開展之前就首先要對所任課班級的學生進行一個診斷性評價。診斷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評價對象的學習準備程度做出鑒定,以便采取相應措施使教學計劃順利、有效實施而進行的測定性評價。評價的依據是學生之前的班主任評語、獲獎或處罰經歷和其他課程的成績,還可以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統計。診斷性評價除了要評價學生過往的學習情況,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目的是評價學生的性格特點,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安排相應的角色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通常按照職業心理人的性格分為四種類型:活潑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平型。活潑型的學生活躍、熱情、好動、富感染力,在教學活動中可以作為學習小組的發言人負責與同學或老師之間的溝通。力量型的學生具有迅速決斷、迅速行動、獲取控制力和權威的性格特征,適合作為學習小組的管理者。完美型的學生是進行研究學習的主力,和平型性格在學生中占的比重較大對于學習小組的團結穩定起到很大的作用。每個學生都是金子,只要將他們放在合適的地方都會發光。
其次,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積極開展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完善教學過程。筆者認為為了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克服困難超越自我,避免形成厭學情緒,形成性評價最好采用個體內差異評價法。
個體內差異評價是以評價對象自身狀況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進行價值判斷的評價方法。在這種方法中,評價對象只與自身狀況進行比較,包括自身現在成績同過去成績的比較,以及自身不同側面的比較(如將學業測驗結果與智能測驗結果相比較,根據二者的相關程度確定學生的努力程度等)。個體內差異評價法比較充分地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力圖減輕評價對象的壓力。
形成性評價主要步驟有:①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的目標和內容,分析其包含要點和各要點的層次關系。②實施形成性測試。測試包括所測單元的所有重點,測試進行后教師要及時分析結果,同學生一起改進、鞏固教學。③實施平行性測試。其目的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加以復習鞏固,確保掌握并為后期學習奠定基礎。
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目的、任務、內容,是教學評價的基本依據,它們是通過教學過程的具體活動實現的。在評價過程中,把師生的活動分解成或干部分,并制定出評價標準。根據這些標準判定師生的活動是否偏離了正確的教學軌道,偏離了教育方針和教學目標,有無全面完成各科課程標準規定的目的和任務,從而保證教學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通過形成性評價,能使教師和學生知道教學過程的結果,及時地提供反饋信息。反饋信息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教師獲得評價的反饋信息,能及時地調節自己的教學工作,能使教師了解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組織中的某些不足,診斷出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可使教師明確教學目標的和實現程度,明確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利于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從而為改進教學提供依據。學生獲得反饋信息,能加深對自己當前學習狀況的了解,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此外,還能起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作用。研究表明,經常對學生進行記錄成績的測驗,并加以適當的評定,可以有效地激發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課堂學習。
最后,在課程結束時還需要總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是以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即教學效果做出評價。總結性評價注重考察學生掌握某門學科的整體程度,概括水平較高,測驗內容范圍較廣,常在學期中或學期末進行。
總結性評價適宜使用絕對評價法,絕對評價法是在被評價對象的集合以外確定一個客觀標準,將評價對象與這一客觀標準相比較,以判斷其達到程度的評價方法。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最好的評價標準就是國家相關職業標準。可將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對照國家職業標準進行考核,使學生意識到對于職業崗位需求的差距,以便今后學習有的放矢,主動學習。
總結性評價需要注意整體性原則。評價結果要對診斷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留有一定比重。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對組成教學活動的各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評價,而不能以點代面,一概而論。由于教學系統的復雜性和教學任務的多樣化,使得教學質量往往從不同的側面反映出來,表現為一個由多因素組成的綜合體。因此,為了反映真實的教學效果,必須把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綜合起來,使其相互參照,以求全面準確的判斷評價客體的實際效果。
教學評價盡管不要求排名次等級,但其結果的類比性是客觀存在的。如通過學生的學習成果評價,就能引起任課教師之間、學生之間、班級之間、學科之間的橫向比較,從而了解到教師、學生、本班、本學科的優勢和劣勢,看到差距,認識到自己在總體中的相對地位,客觀上能起到競爭的作用。
[1]許維新,郭光友,魏吉慶.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基礎.2版.科學出版社.
[2]馮忠良.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