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冬梅
(介休市第二職業中學)
淺談職業高中的計算機教學
◆任冬梅
(介休市第二職業中學)
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計算機技術是每一位現代人所必須掌握的工具。計算機基礎已成為中等職業學校各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學科課程。但是由于目前職業高中教育評價機制、硬件條件、師資和教材等問題的限制,使得計算機教學還存在許多問題,培養實用型人才已成為所有教育者關注的問題。
計算機基礎 課堂教學 職業學校
近年來,由于各職業學校招生困難,明顯生源不足,因此學生的入學門檻很低,生源素質普通下降,學生基礎差,對學習缺乏興趣,職業高中計算機課堂教學很難搞好。作為教師我們應首先考慮如何設計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首先要明確中等職業學校以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為主的思想,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些學生學習一時跟不上,并不意味著他們缺乏智力才能,只要施以良好的教育,調動其積極性,后進生是完全可以轉化為優秀學生的。”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教育的發展,有了豐富的教學手段和策略,課堂教學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例如:在計算機課程中,多媒體教學走入課堂,在教學中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實踐操作為主線的教學模式,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積極動手。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教學方法的選用直接關系到教學目的的實現,關系到學生獲得知識,掌握技能和形成能力。教學方法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藝術。教學無法,教無定法,并不意味就不使用教學方法,隨意地進行教學活動。多樣的教學方法走入課堂,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變。由于高職的培養目標就是培養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而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學就更加強調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比如在課堂中多使用生動的案例,讓學生從生動的案例中潛移默化的獲取知識。并盡量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實踐條件,如改善機房、實驗室條件等。這樣才不至于使學生感到學習的枯燥,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結合學生實際和課程內容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例如:我在進行Word文字處理軟件——圖文混排時,我采用了“任務驅動法”,任務驅動教學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一種教學法,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被動接受既定的知識,而是學習者主動在內部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在進行教學時,我首先拿出事先已做好的圖文混排的例子讓學生觀看,看完這些作品以后學生們很有興趣,都愿意自己做一份屬于自己的作品,課堂課堂氣氛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教師給予必要幫助,完成教學任務。并且我還經常采取多種形式,開展一些學科知識競賽,以競賽為激勵手段,可以使學生以不同于考試的形式,一方面系統掌握了該學科知識,另一方面也滿足了學生的榮譽感和自我提高的需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習積極性,促進良好的學習風氣的形成。
多媒體技術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眾多信息集于一體,能在視覺和聽覺上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形成積極的學習動機和強烈的求知欲。利用大屏幕投影進行直觀教學,在實際教學中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同步演示,學生興趣提高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計算機基礎課程僅憑課堂是不夠的,必須加強課后的延伸,將電子教案,各模塊習題及答案,模擬試卷及答案,上機實踐素材,在線測試,計算機等級考試模擬試題等教學資源建立在網絡上,供學生下載自主練習和學習,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例如,利用“極域電子教室”軟件可以實現屏幕廣播、學生演示,小組討論、語音會話、隨堂小考等功能實現有效教學。
職業高中的學生初中大部分屬于后進生,雙差生,長期受到家長和老師的訓斥和指責,相比于同齡人有一定的逆反情緒,在心靈上有一些自卑感,因此在課堂上常有與老師唱對臺戲、針鋒相對的情況,擾亂課堂秩序,使教學活動不能正常進行,這樣在課堂中實施情感教育,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顯得尤為重要。其實他們內心更渴望成功,渴望被老師正面關注。作為教師關愛學生是我們應盡的職責和義務,在教學中我們要用真誠的愛去感化他們,我們要留意那些與眾不同的學生,如經濟條件不好,性格孤辟,通過與他們的交談,讓他們轉入正常的學生生活中來。教學的藝術不僅在于傳授本領,更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因此,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優點與特長,正面誘導,鼓勵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功的歡樂和滿足,關心喪失信心、情緒低落的學生,在教學中創設一種民主、和諧和輕松的氣氛。
由于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較弱,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也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計算機網絡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實踐平臺,每一位學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與工具來完成同一任務,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協作完成任務,這樣既不會讓接受能力強的學生覺得無事可做,也不能讓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感到無從下手。
在學習期間,適當安排學生與用人單位的接觸,對學生增強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對學生來說,再多的實踐課,也只是對書本理論知識的一種實踐,相對于工作中的具體應用,差別還是很大的,對課程的認識也會比較膚淺,不知道自己所學的知識到工作中有什么用。因此,在學生有一定理論知識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基礎上,安排他們到用人單位參觀或實習,通過真實環境的實習才能真正提高專業技能,真正把書本上所學到的東西轉化成為自己掌握的能力。在實習過程中也更利于學生找到自己知識結構中的不足,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能有更強的方向感和目標性。
總之,計算機基礎課是不斷更新的課程,教師應轉變觀念,切實地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有步驟有計劃地過渡到以學生為主的新的教學模式上。新一輪的教學改革,對每一位教師不失為一種挑戰,在不同的課堂教學環境下對教師的要求也不同,在課堂的教學設計中首先應該深入了解學生,更多的運用新教育教學理念,激發對學生知識渴望,做到“以人為本,博采所長”,每位學生的發展,使他們的個性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