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娟
礦產資源豐富的博愛縣,以科學發展觀指導礦業發展,靠“督促規范、強行制止、立案審查、教育糾正”的有效手段,對各類違法采礦行為實施毀滅性打擊,使該縣的礦業生產走上了集群發展、集約利用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博愛縣位于太行山南麓,豫晉兩省交界處,總面積492平方公里,其中北部山區占全縣面積的三分之一,擁有豐富的黏土礦、水泥灰巖、建筑石料、硫鐵礦等20余種礦產資源。由于博愛縣礦產資源賦存淺、易開采等原因,礦業生產秩序一度混亂,亂采濫挖現象極為嚴重。
針對這種情況,博愛縣重拳出擊,開展了規模空前的礦業秩序治理整頓工作。2011年以來,該縣對非煤礦山進行了4次集中整治行動,鏟除、封填無證非法泥炭礦井80余個,制止非法采礦行為9起,立案3宗,結案2宗,罰沒款1.234萬元。礦業開發秩序有了根本好轉,礦業生產步入了依法管理的軌道。
同時,博愛縣以“關小礦、并大礦,整體提高礦產企業的開采規模”為原則,走礦業產業集群化集約之路,堅決改變礦業生產小、散、亂的局面,將全縣采礦企業由13家整合到7家,完成了資源整合礦山的礦區范圍劃定工作,均達到最低開采規模要求,礦山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生產水平明顯提高,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進一步好轉,礦產資源整合機制逐步向常態化發展。
在礦產資源整合工作中,博愛縣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發展改革、財政、國土、工信、公安、安監、環保、林業、電業等部門負責人和涉礦鄉(鎮)鄉(鎮)長為成員的礦產資源整合工作領導小組,縣國土資源局局長兼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負責全縣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整合的組織協調與督促檢查工作。各成員單位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了政府全力推進、部門密切配合、上下整體聯動的工作機制。縣國土資源局組織專業人員對全縣礦產資源分布情況、采礦權設置情況、市場供需情況等進行綜合評價分析,對達不到開采規模的,要求提高生產規模;對不愿提高生產規模、列入整合礦區但又不愿參加資源整合的,報請政府予以關閉;對愿意參加資源整合的,協助其簽訂整合協議,并簡化采礦許可證辦證程序,及時辦理采礦許可證。
在整合過程中,博愛縣以“治亂”和“治散”為載體,始終堅持先整頓再整合,以整頓促整合,以整合促規范,全面查處無證勘查、無證開采、以采代探和非法轉讓探礦權采礦權、破壞礦山生態環境等各類違法行為,推進了資源整合工作的深入開展。該縣嚴格執行省、市整合規模要求,對小于年產5萬噸的黏土礦、小于年產10萬立方米的建筑石料灰巖堅決不予辦理采礦許可證延續手續,并予以取締。縣國土資源局加大采礦權價款、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催繳力度,對歷年拖欠各項規費的礦山企業,取消其參加整合資格,并對原采礦許可證予以注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