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君
(黑龍江省航道局)
汽車鼓式駐車制動系統故障及排除
劉志君
(黑龍江省航道局)
介紹了輕型汽車自動增力鼓式駐車制動系統常見故障現象,原因分析及相應的排除方法。
輕型汽車;駐車制動器;故障;診斷排除
由于自動增力鼓式制動器結構簡單、制動性能優良、維修方便,而被廣泛地用于輕型汽車的中央駐車制動系統。雖然駐車制動器使用頻率不高,工作負荷不大,但因制動器和操縱、傳動機構的故障率較高,經常造成駐車制動系統產生故障,導致其不能正常工作,給車輛使用帶來不便。為了能方便地檢查和維修制動系統的故障,現將自動增力鼓式制動系統常見故障原因及診斷排除實例歸納整理,供維修時參考。
當將制動手柄拉緊時,汽車在坡道上不能停車;或掛入二檔,發動機運轉不受影響,車輛能正常起步,不起制動作用。
(1)故障現象
放松制動手柄,解除手制動時,車輛起步困難,行駛無力,并感覺有制動作用。同時伴有制動鼓發熱及傳動系異響現象發生。
(1)故障現象
一輛北京BJl030型車,經多次檢查調整手制動行程、制動鼓與制動蹄片間隙,其制動性能不良故障仍沒排除。
(2)故障診斷與排除
按照汽車故障診斷的一般程序,先易后難,先外后內的原則,對該車整個駐車制動系統進行了詳細的檢查。首先,檢查制動手柄及其傳動機構。當拉動手柄,其行程達到或接近全程終了極限位置時,感覺手柄反力作用不大,甚至根本沒有反力作用。同時觀察駐車制動器處的鋼絲繩長度調節器,其運動行程與制動手柄行程成比例。由此可診斷制動手柄及鋼絲繩傳動機構工作正常。
隨后檢查制動鼓與制動蹄片間隙。此時再次拉緊制動手柄,觀察制動鼓與制動蹄片間隙的變化情況,發現間隙不隨制動手柄的拉動而隨之變化,制動蹄片沒有壓靠到制動鼓上,說明故障在制動器內部。
拆下制動鼓,拉動制動手柄觀察,手柄從原始位置拉到極限位置,制動臂雖然有足夠的移動(擺動),但制動蹄的張開運動非常微小,甚至觀察不到有張開運動跡象。反復拉動制動手柄進一步檢查,發現制動推板與制動臂、制動蹄之間的配合間隙過大,制動手柄的全部行程均被制動推板與制動臂的配合間隙所消耗。拆下制動推板,發現制動推板的“H”型內口長度因嚴重磨損而較標準“H”內口長度縮短了5 mm左右。這樣,制動手柄的行程均被制動推板內口在長度方向的磨損所抵消,導致制動蹄片不能與制動鼓接觸實現有效的制動作用。
經過修補制動推板內口磨損部位,恢復制動推板的標準尺寸,裝車后,該車駐車制動效果優良,故障得以排除。
(1)故障現象
一輛解放CAl046型車,行駛中時常發生制動拖滯現象,并伴有制動蹄片燒焦氣味和制動鼓過熱現象。
(2)故障診斷與排除
通過對制動傳動機構和制動器進行拆檢,沒有發現異?,F象。但對制動蹄片表面進行檢查發現,兩個制動蹄片表面被磨損成不均勻的“腰鼓”型,制動蹄片兩邊緣處有嚴重燒蝕現象。據此可斷定制動鼓的軸心線與兩個制動蹄片的幾何中心不重合,發生偏移和擺動,導致制動蹄片磨損不均勻。
經檢查,發現制動鼓凸緣盤與變速器輸出軸的配合間隙過大,制動鼓凸緣盤的鍵槽磨損嚴重,使得制動鼓在旋轉過程中發生上下左右搖動,導致制動鼓與制動蹄片局部接觸,產生異常磨損現象。
進一步檢查,又發現制動底板與變速器固定的4個螺栓之間有活動跡象,用力旋轉制動底板,有活動感覺。拆檢后發現,4個固定螺栓與制動底板的螺栓孔間隙過大,且這4個螺栓是非專用螺栓。這樣造成駐車制動器工作時,制動底板承受較大負荷,而固定螺栓失去止動限位功能,導致制動底板在螺栓與孔配合的間隙范圍內活動,使制動鼓時??肯蛑苿犹闫?,產生摩擦現象和駐車制動作用。此處固定螺栓應采用螺栓根部有凸臺,且與制動底板螺栓孔間有配合要求的專用螺栓。
更換新的制動鼓凸緣盤及制動底板專用螺栓,制動拖滯故障徹底排除。
(1)故障現象
一輛北京BJ1041型車,行駛中在增減檔時,傳動系統伴隨異響發生,駕駛感覺有行駛阻力,屬制動拖滯故障,同時伴有駐車制動不良故障現象。
(2)故障診斷與排除
對傳動系統及各車輪滾動情況進行檢查,無異?,F象發生,只是在轉動后輪時,感覺有費勁現象。懷疑駐車制動器有故障。
拉緊制動手柄,行程達到1/2~2/3時,有制動感覺。放松制動手柄,轉動駐車制動鼓,雖然能轉動,但感覺有阻力,不順暢。
進一步檢查駐車制動器,制動鼓與制動蹄片間隙正常,但發現制動鼓外觀有齒輪油痕跡。拆檢制動器,制動鼓內表面及制動蹄片上均有大量的齒輪油沉附。經分析系變速器內齒輪油從輸出軸處外漏所致。雖然制動鼓與制動蹄片間隙正常,但是由于齒輪油粘度較大,附著油膜較厚,在制動鼓與制動蹄片間隙處留存。當制動器不制動時,由于齒輪油的粘性作用產生制動拖滯現象。當制動器工作時,齒輪油在制動鼓與制動蹄片間形成油膜,減弱了制動鼓與制動蹄片間的摩擦力和制動力矩產生制動不良現象。
經過對制動鼓與制動蹄片進行清洗,同時排除變速器輸出軸漏油故障,重新裝配制動器,制動拖滯和制動不良故障同時排除。
U463.511
C
1008-3383(2011)09-0268-01
201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