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井泉
(秦皇島市海港區交通局)
工程質量缺陷責任期、質量終身責任制的實施,使項目經理深感質量責任重大,項目經理能不能有效地作好施工現場的質量控制,直接關系到工程質量好壞,下面結合工程實踐,對施工現場的工程質量控制問題作以論述。
在施工現場質量控制中,首先是全體施工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生產工人對質量的認識要到位,尤其是項目經理和技術負責人,要真正樹立起質量意識、樹立起精品工程、優良工程意識,要克服過去那種對公路大中修工程的工程質量只重視內在質量,忽視外觀質量,即“內在質量過得硬,外觀質量過得去”的思想,要樹立起“內在質量和外觀質量都要過得硬”的觀念。比如說混凝土工程的質量,過去強調內在質量的多、強調外觀質量的少,致使有的混凝土墻體外觀質量不如意,達不到“內實外光”的要求,按精品工程來衡量差距較大,在施工現場質量控制中要高標準、嚴要求,要從混凝土試配,原材料采購,混凝土拌制、運輸、入模、振搗、養生等施工全過程進行控制,施工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精湛的技術、一絲不茍的精神,才能真正建造出精品混凝土工程,達到混凝土精品工程的要求:色彩一致、大面平整、接縫平順、表面光潔、線條順直、強度合格。任何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的思想,都將是質量缺陷、甚至是質量事故產生的溫床。
大中修施工現場質量控制的措施一定要落實,其落實的程度要具體到每一位施工人員、管理人員、操作工人及工藝過程。這就要求有關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施工工人要能理解設計意圖、掌握質量標準、熟悉施工技術規范、清楚工藝過程、牢記工藝要求,技術熟練,責任心強。精品工程、優良工程是施工生產出來的,是施工人員“高度的責任心+熟練的技術+正確的施工方法+適宜的施工機械設備+符合要求的原材料+良好的施工環境”的綜合結果。
(1)對勞務協作單位進行考察
對勞務協作單位,要根據工程規模和性質,確認勞務協作單位資質是否符合工程要求;要考慮其施工經歷、業績、信譽,選擇具有施工能力、信譽好、工程質量高的勞務協作單位,并用勞務協作合同(協議書)的形式具體確定勞務協作雙方的責、權、利。
(2)對勞務工進行審查
對進場勞務工要進行審查,特別是對技術工種、特殊工種(作業)的勞務工,要審查其技術等級證書、上崗證等有關證件,要求持證上崗;要對其進行現場實作考核,然后根據技術水平分配工作崗位;要審查其對工作的責任心,光有技術而責任心不強的勞務工是不符合要求的。只有經過審查,才能確保施工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責任心與高標準工程質量的要求相匹配,一個初學者或無責任心的勞務工是不可能生產出精品工程、優良工程來的,只能是粗制濫造。
(3)實行勞務用工“合同制”
對勞務用工要實行“合同制”。要簽訂勞務用工合同,明確規定勞務人員在施工現場質量控制工作中的責、權、利,用合同來規范施工人員在施工現場的行為。
(4)實行逐級“技術交底制”
在正式施工前,應逐級進行技術交底。項目部技術科應向各施工隊作技術交底,施工隊應向施工班組作技術交底、施工班組應向具體操作人員作技術交底。交底的層次越低,應越具體,要具體到能實際操作和控制,如對偏差的要求、控制的方法、處理措施等。要使施工操作人員理解設計意圖、掌握質量標準、清楚工藝過程和要求,知道該作什么、不該作什么以及該如何作,知道在施工中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凡是在施工現場的操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如果“應知應會”都不具備的話,是不能滿足施工中對工程質量的要求的,對這類人員應立即清退出場。
(5)實行“質量獎罰制”
對施工人員、操作人員,凡人為因素導致質量缺陷或質量事故的,該返工的要返工、該推倒重來的必須推倒重來。對造成這類質量缺陷或質量事故的人員,要用經濟手段予以處罰,以此來制約施工現場的不良施工行為的出現;對施工生產出精品工程、優質工程的人員,應給予獎勵,項目部應有一筆專用獎金來設置質量獎。
(6)實行“工序質量檢查交接制”
每道工序完成后,首先應由施工操作人員對照質量標準進行檢查,符合要求后提交項目部質檢科進行質檢;質檢合格后由項目部向監理工程師報驗;經監理工程師檢查確認后,方能進入后道工序施工;后道工序的施工人員應對前道工序的質量進行施工前檢查,若認為質量不符合要求,應及時提交項目部質檢科復檢,以確保每道工序質量合格,若后道工序施工人員不對前道工序作施工前質量檢查,由前道工序質量缺陷導致的后道工序質量問題的責任由后道工序的施工人員承擔。
對施工人員的控制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對施工人員的配置數量的控制,要根據應完成的工程量及要求的作業時間配置足夠數量的施工人員,若施工中人手不足,既耽誤工期、又影響工程質量;二是對施工人員的質量(素質)的控制,施工人員應具有熟練的、符合工程質量要求的技術、對工程的高度責任心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對人員質量的控制可以通過對勞務人員的考核來進行。
施工現場應配置足夠數量的、符合規定性能的施工機械設備,并應保證其完好率和使用性能。機械設備的數量不足、型號不配套、完好率低、使用性能差等方面的問題,將會對工程質量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對施工機械設備的控制主要通過對現場施工機械設備的定期檢查和經常性檢查來進行。
原材料在性能(物理、力學性能、化學性能等)上,必須滿足設計及有關標準、規程的要求;數量上必須按施工圖要求或試驗結果(如混合料配比)的要求配置,不得減料;在品種和規格上必須滿足設計規定,對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常通過試驗檢測、抽樣檢查等方法進行。
在施工方法的控制中,應重視對施工方法的選擇,所選擇的施工方法應具有先進性、適用性、經濟性并應考慮其對質量的保證程度。在施工過程中要隨時檢查其適用性及對質量的保證情況;若發現與現場條件不符或對質量無法切實保證時,要及時調整施工方法或施工方案,必須保證施工的基本要求。
施工過程就是工程質量的形成過程,因此要嚴格控制施工過程,對施工中的工藝過程,要一步一步按要求到位;要嚴格按照施工方法和工藝流程施工,不得有任何偷工減料的行為。對施工過程的控制,由項目部的質檢人員通過加強監督檢查,用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和質量保證措施來確保對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項目部的質檢人員必須具備精湛的技術。
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消除自然、地理、氣候環境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對工程質量的影響,比如在混凝土澆筑中高溫、低溫對混凝土質量的影響,就要有切實可行的技術措施來予以消除;對于社會環境(如阻工等情況),應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協調配合,必要時可用調整施工計劃來避開一時的矛盾,等矛盾解決后再進行施工,以免影響工程質量;對企業內部的施工環境控制,應在企業內部提倡協作精神、合作精神、奉獻精神,加強企業內部的協調,使其在質量控制、建造精品工程、優良工程方面全體人員認識統一、步調一致、措施有力、環境良好,在全體施工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來搞好施工現場的質量控制。
大中修施工現場的質量控制是工程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而施工人員是影響工程質量控制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施工現場質量控制中,要“以人為本”、認識到位、措施落實、方法具體,切實作好施工現場六個方面的控制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建造出精品工程、優良工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