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 岳屾山
堅持服務創新 打造品牌律所
——北京市岳成律師事務所推出特色法律服務項目“法律體檢”
文/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 岳屾山

岳成律師代理李昌案
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是由首屆“全國十佳律師”岳成于1993年創辦的合伙制律師事務所,在上海、廣州、哈爾濱、大慶、三亞設有分所,在美國紐約設有代表處。岳成所現有執業律師100余名,匯集了全國各大知名院校的專業人才,設有12個專業部門和6個管理機構,業務涵蓋了法律服務的各個領域,能夠滿足客戶的各種法律需求。岳成所現為360余家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新聞媒體等單位擔任常年法律顧問。岳成所辦公面積3600平方米,是北京地區辦公條件最好的律師事務所之一。18年砥礪終成大器,通過為當事人提供專業、高效、優質、細致的法律服務,岳成律師事務所已成為社會公認的國內知名品牌大所。
岳成所的成功,離不開創辦人岳成的付出和努力。岳成,國家一級律師,1980年從事律師工作,執業30年,辦案逾千件。1995年被司法部評為第一屆“全國十佳律師”;1998年據零點調查公司調查,岳成律師是北京地區知名度最高的律師;2001年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播出了“首屆全國十佳律師——岳成”的專題報道;2002年北京市司法局授予岳成“刑事辯護工作突出貢獻獎”;2005年和2006年岳成連續兩屆被評為“中國十大誠信英才”;2007年榮獲“2007中國年度創新人物”獎;2008年,岳成被評為“2007年北京市榮譽納稅人”;2009年,岳成被評為“服務民營企業全國十大杰出律師”。2010年,岳成榮獲“北京市律師行業優秀律師黨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法學院聘請岳成為法律碩士研究生兼職導師,吉林大學、黑龍江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院校聘請岳成為兼職教授。
律師制度是民主的產物,體現了法治的基本進程。改革開放30年間,律師制度也伴隨著國家的發展走向成熟。但是在我國,大家對律師的認識往往局限在“打官司”這一點上。就像岳成所的“所訓”中所說:“我們的職業道德——律師掙人家錢是‘乘人之危’,人家攤事才找你,我們要拍良心服好務。”在西方一些法治水平較高的國家,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非常看重律師的意見。尤其是一些大型跨國企業,他們的總法律顧問在公司里和總經理、總會計師并稱為企業“三大巨頭”,是企業的日常管理乃至重大決策的核心。一些大型企業的法律部往往有幾十名乃至數百名律師,常年奔走于世界各地,成了這些企業權益的保護神。而在中國,這樣的法律意識還遠遠未被大多數人認可,他們往往都是吃了虧之后才找律師。

岳成律師在《秋菊打官司》原作者陳源斌名譽侵權案庭審現場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為岳成律師頒發“2005年度中國十大誠信英才”獎

接受美國新聞周刊采訪
從某種意義上講,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后,國際市場經濟的全方位挑戰必然帶來我國法律的日益健全,企業存在和發展的法律含量將日益加重。對企業而言,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就是要順應法治經濟的要求,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為企業的商業利益奠定堅實的基礎。而聘請律師作為企業法律顧問,發揮律師作為法律專家的積極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企業在生產經營及商業活動中涉及到一些比較重大的法律事務時,如企業的合并分立,產權的界定交易,股份的發行轉讓,項目的招標、投標,技術的轉讓引進、商業秘密的保護,企業境外投資等等,都需要律師參與處理,在涉及企業合同糾紛的調節、仲裁或訴訟時,就更需要律師來把好法律關了。
正是從以上方面考慮,岳成所始終積極開拓法律顧問業務。經過18年發展,岳成所現為360余家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新聞媒體等單位的常年法律顧問,這樣多的顧問單位,在律師界也是少見的。如何維護這樣多的顧問單位法律賦予的權益,更好地為顧問單位提供法律服務?2010年,岳成所在對以往服務進行充分總結和反思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推出了特色法律服務項目——“法律體檢”。
“法律體檢”是指:通過律師對企業的了解和認識,為企業經營把脈,掌握企業經營狀態中存在的法律問題,對癥下藥地開出“法律處方”,提供法律意見,為企業量身定制法律風險提示函和法律意見書,并建立“法律健康檔案”。
“法律體檢”的意義在于:通過律師定期或不定期對企業的全部或某一領域的事務進行審查評估,指出存在的法律問題,預測潛在的法律風險,提出排除風險的方案,幫助受檢企業及時發現并化解隱藏的法律風險,有效地應對可能發生的法律危機。
管理學的價值金字塔理論很好地闡述了企業競爭力五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和互動。而“法律體檢”的設計很好地契合了決定企業競爭力這五個要素的要求。
價值金字塔的底座由四個方面的競爭要素構成:對競爭環境和機遇的把握,創造制勝的價值模型,以人為本建立領導力,用績效管理保證價值創造。這四個方面的能力越強,企業所能夠實現的價值域就越大。“法律體檢”這項新的法律服務的設計,也是以這四方面為基礎的。
對競爭環境和機遇的把握:當前市場競爭激烈、關系復雜,法律糾紛在所難免。無論是事后維權,還是被動應訴,都耗時耗力,不但耗費了企業大量的時間、金錢,還會對企業公關增加極大的負擔。如何減少訴訟、避免法律糾紛是廣大客戶對法律服務的迫切要求。“法律體檢”正是在此背景下產生的。
創造制勝的價值模型:“法律體檢”設計合理,適應了企業對法律服務的更高要求,防患于未然,只花了幾萬元錢,就可能免除幾百萬元甚至更多的經濟糾紛,何樂而不為?
以人為本建立領導力:360余家顧問單位,這是極其寶貴的社會資源。通過“法律體檢”,岳成所進一步鞏固和保持了與廣大顧問單位之間的聯系,使得顧問單位與岳成所的合作更加廣泛,最終實現共同發展。
用績效管理保證價值創造:“法律體檢”看上去是為了省錢,其實是在為企業創造價值。通過“法律體檢”,企業及時發現了自身存在的法律問題,這就保證了企業對外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大家都知道,品牌是企業最大的財富,需要歷史的積淀,一個失誤就可能將辛辛苦苦打造的品牌毀于一旦。“法律體檢”,正是通過管理保證了企業價值的創造。
“法律體檢”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費時費力,而且還不如打官司吸引人、有分量,但是修身、自律,正是我國一貫崇尚的價值取向。我國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魏文王問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對醫術很精通,哪一位最好?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問:那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鵲說:我長兄治病,是治于病情發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播出去。我中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于鄉間。而我是治于病情嚴重之時,所以大家都以為我的醫術最高,因而名氣才大。這個故事啟示我們,律師的水平不僅僅在于出現問題后能夠解決,還在于能否做到防患于未然。站在這樣的價值高度之上,“法律體檢”這一創新所產生的價值當然是不言而喻的。
責編/宋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