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桃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也逐漸從追求豐富多彩的熱鬧形式回歸到講求教學的實效上來。在課改過程中,我不斷地學習、思考、總結,收獲頗豐。其中,我感覺和以前的教學最大的不同點就是:新模式下教學預案對課堂教學極其重要,它是以學案、教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訓練達標的教學活動。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實現了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幾個突出轉變:(1)從教師講、學生聽變為在教師指導下,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先學后教,教師導學導練。(2)學生在知識面前不再是一個搬運者,也不再是一個怯生生的學徒,他們懂得去質疑、去選擇、去發現、去追求。他們現在可能顛覆不了專家,改寫不了定理,但是下一個時代的專家與定理,就在這種批判性的思維中得以孕育。教學預案在這個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此談一談我對教學預案的幾點淺見。
一、教學活動是教學預案的動態體驗
教學活動是一個動態過程,教學預案是靜態預設,教學活動正是靜態預設在課堂中動態生成的過程。重新認識課堂,也就是重新認識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舞臺和空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可見,教學預案是必要的,從而保證教學活動的計劃性和效率性。在這種設計中,是教師對課程創新和開發的過程,它需要教師的再加工,既要符合新課改的理念,又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想駕馭課堂,只有充分做好課堂教學的預設,課堂教學時才能得心應手,應學生而動、應情境而變,課堂才能煥發出勃勃生機,顯現出真正的活力,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教學預案就是教師的教學設計,集中體現教師的理念、知識、機智和經驗等要素。它是伴隨著課程改革派生出來的新事物。新課程改革下的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探究的過程,教要學過程是一個師生及多種因素之間動態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照預定的軌道進行。因此,預案的準備顯得很重要。
二、教學預案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
教學活動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與安排,即教學預案的準備,但這種預案是有彈性的、留下空間的預設。因為教學活動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建構過程,受到學生的經驗、知識結構、個性等多方面的復雜性與差異性的制約,因此,教師在準備預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從而使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和發揮空間。
例如,我在講授《概率統計》中古典概型這一問題時,發現很多學生平時生活中常常有拋硬幣、擲骰子這樣的經驗,于是我以拋硬幣為例,引導他們去思考這樣兩個問題:(1)拋一枚硬幣時,出現正面的概率是多少?(2)拋兩枚硬幣時,同時出現兩個正面的概率是多少?學生可以聯系實際經驗得出這兩道題的答案,然后我要求他們去總結此類簡單問題背后的道理,由此再引出其他實際生活中的概率問題,如坐座位、停車、排隊等等。這些都是我在教學預案中事先設想到的,這樣不但讓我在教學活動中更從容,也能讓學生有更多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三、課堂活動不拘泥于教學預案,適時應變
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再好的預案也不可能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有時,由于教師沒有預見到學生的個別生成,所以一旦學生提出來之后,沒有及時調整好自己的預設,而是匆匆地予以否定掉,這很容易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反映出教師臨時應變上的能力不足,同時也是平時教學中不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的體現。所以只有在教學預案準備階段,盡量多考慮學生,在課堂實踐中遇到超出預設的現象也會合理的去處理,給學生騰出空間,為學生思考創造條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才能真正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總之,對教學預案的準備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還要盡可能使預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使課堂教學沿著預設的軌道前進,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突發狀況也能處變不驚,從容解決。這一做法的推行,改變了老師的教,也改變了學生的學,從學生成長的角度來說,是潛能的開發、獨特性的彰顯與主體性的弘揚。從師生共同活動的角度來說,是經驗的共享、視野的融合與靈魂的感召。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