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素潔
目前,我國教育部門要求實施素質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課堂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基準點,加強對學生的關注,力爭打造優質課堂,增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主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素養,從而養成端正的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淺談一下高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想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的合作者,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關注學生,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制訂教學方案。教師應摒棄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的教學模式,全方位地刺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誘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如:筆者在物理教學中采取的是,將知識點穿插到實驗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實驗來分析、總結理論知識或者概念,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來感悟物理學科的價值、科學素養等,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教師則最大限度地為高中生創造機會,給學生足夠展示自我、發展自我的平臺,凸顯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理論知識的滲透
社會在發展,經濟在提高,新時期社會人才的需求決定了學生必須學會自主學習,因此,作為教師應結合學科的有利條件,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理論知識的滲透,讓學生明確目前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激勵自我學習的積極性。
三、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策略的指導
1.運用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所謂探究式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科領域內或現實生活情境中選取某個問題作為突破點,通過質疑、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分析研討,解決問題;表達與交流等探究學習活動,獲得知識,激發情趣,掌握程序與方法。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動的位置,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2.打破教材時空的束縛,鼓勵學生猜想、假設
教材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而作為教師應打破傳統教學時空的束縛,為學生開辟更廣闊的空間,誘發學生展開思維,對物理知識、實驗事實大膽地猜想和假設,進而制訂計劃進行驗證,無論結果如何,其過程對于學生來說是寶貴的,學生可以通過親身制訂計劃、動手操作,內心會產生一種自豪感,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放手去做,并適當地給予學生實驗指導,引導學生自主分析,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教師,應結合學科的優勢和學生的個性特征,制訂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案,誘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在實踐中引導學生分析、總結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確保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朱漢國,鐘啟泉.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開發區英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