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治強
(1.義馬煤業集團新安煤礦,河南省洛陽市,471842;2.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湖北省武漢市,430074)
義煤集團新安煤礦人本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賀治強1,2
(1.義馬煤業集團新安煤礦,河南省洛陽市,471842;2.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湖北省武漢市,430074)
由“以人為本”理念淵源切入到人本管理,詳細闡述了新安煤礦人本管理的內涵、架構和9項措施,提出了建設人本管理模式,認為改善從深層次影響職工的意識、態度和行為,是實現“文化型礦井,生態型礦區,旅游型礦山”共同愿景的根本途徑。
人本管理 探索 實踐 新安煤礦
義煤集團新安煤礦地處洛陽市新安縣境內,核定生產能力150萬t/a,是義煤集團主力礦井之一。近年來,新安煤礦按照集團公司的總體戰略部署,實施“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生態礦區,義煤江南”的工作思路,強力推進以人為本的管理流程再造,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以人為本的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1)淵源之一: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易經》最早提出“天人合一”的人本理念。《尚書》萌芽“敬天保民”、“懷保小民”說法。管仲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本治則國固,本亂則國危”。孔子說過“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老子《道德經》講:“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在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孟子說:“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
(2)淵源之二:西方傳統人本思想。西方人本思想萌芽于古希臘時期,智者普羅泰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的命題堪稱以人為本的最早宣言。
(3)淵源之三:馬克思主義唯物觀。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一是追求全人類解放,二是以人的全面和自由發展為最高目標,三是以社會實踐作為達到理想社會的根本途徑。這些都在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得到了充分體現。
(4)淵源之四: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思想。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們黨的一貫宗旨和原則。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發展。
而把“以人為本”理念引入企業管理的是社會系統學派創始人巴納森,他在《經理人員的職能》一書中,創造性地提出了新的組織觀和人際觀,第一次把人本思想納入了管理的框架之中。
人類社會發展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人本管理現已成了時代的要求和理論界、企業界的共識。2003年10月14日,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黨的十七大政治報告中重點指出“科學發展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義煤集團公司的整體戰略部署也充分凸現并要求實施人本落地開花生根,極力營造內求團結、外謀發展的大環境、大氛圍。以人為本的新型管理模式,在義煤集團公司取代傳統的管理型管理已是勢所必然。
人本管理就是要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充分注重人性要素,以開掘人的潛能為已任的管理模式。新安煤礦人本管理具體可用十六個字概括:陽光心態,快樂工作,綠色交往,人性管理。也就是說,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基礎上,注重企業的科學發展,以關注民生為出發點,從改善職工家屬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入手,實現全方位的人性管理,構建和諧礦區。并對個別違背社會公德、違反規章制度、觸犯公眾利益的人,毫不留情按制度予以處罰,真正實現井下文明生產,井上文明生活。
成不成功,在于態度;快不快樂,在于心態。企業管理主體及客體都是以人為中心。人沒有活力,企業就不存在活力和競爭力。良好的心態不僅影響個人、家庭、團隊,甚至還會影響企業、社會。通過各種措施和手段,使每位職工經常保持平常心、知足心、積極心、達觀心、感恩心等心智模式,引導其更加解放思想,更加愉悅身心,建立起積極的價值觀,帶著好心情去體驗過程、創造成功,時刻用陽光心態對待人生,讓心靈沐浴陽光、讓陽光撫慰心靈,讓職工在工作和生活上保持孜孜不倦的原動力、自強不息的上進心、日新其德的完美志,最終使企業和諧度上升,職工幸福感上升。
生命有涯,潛力無窮。管理最主要的工作是開發職工潛能,使用激勵藝術,使企業跳出平庸、產生火花。
美國行為學家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認為,保健因素包括企業政策、人際關系、工作條件、工資福利等。激勵因素包括能滿足個人自我實現需要的因素和成就、獎勵、賞識和發展的機會。在注重保健因素的同時,更要為員工創造一個溫馨、人文的工作環境,加大獎勵的力度,提高激勵因素的比例,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注意他們的需求因素,量才錄用,使職工各得其所,在工作中不斷調整情緒,尋找工作樂趣,用快樂的思維克服不快樂的因素,用快樂的方式建立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親善、友好、和諧的關系,讓職工以愉快的心情、樂觀的思維、陽光的心態、飽滿的心情、積極的行動,達到“我工作我快樂、我奉獻我快樂”的境界。
綠色交往是企業風氣的凈化器。那種“謀人”不“謀事”的行為是極其錯誤和有害的。要克服功利化、實用化、庸俗化的交往風氣,遵循“分工不同但人格平等”和“求真,務實,可行”的原則,讓每一名職工受到最大的尊重,權利得到最好的保護,禁止有任何侮辱人格、侵害人權的現象發生,使職工感受到自己的尊嚴和受到的尊重。
新安煤礦從嚴治理礦風礦紀,建章立制規范約束,領導干部帶頭端正交往觀,凈化交往圈,使職工的成長進步沒有“捷徑”。只有老實做人,認真干事,真正具備了很強的綜合素質和人格魅力,才能贏得組織的信任、領導的器重、長遠的發展、美好的前程。新安煤礦在引導職工自我提高的同時,及時充分肯定職工的工作成績,以利于職工盡最大努力完成自己應盡的責任,從而形成崇尚綠色交往、追求綠色交往、踐行綠色交往的濃厚氛圍。
馬斯洛將人的需求由低到高歸納為生理、安全、社會、尊重和自我實現5個層次。按其需求,認真對職工進行需求層次分析,充分了解和滿足職工需求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對基層層面實施激勵為主的制度化管理,對中層層面實施剛柔并濟的合理化管理,對高層層面實施情感交流的人性管理,并且要求每個人處處先力行,事事立公心,時時憑良心,為各個層面職工創造“自我實現”氛圍和參與管理的“自我改善”機制,加大對困難職工、傷殘職工及其家屬等弱勢群體的關心與關懷。同時,在實現人性化管理過程中,杜絕人情化事件和現象發生,把“人性管理”與“人情管理”對接好、區分開,人性化待人,制度化對事,真正為職工提供全面發展的平臺,塑造出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增強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
有效的人本管理關鍵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機制,使每名員工和整個企業不再是處于管理與被管理的狀態,而是處于一種不斷向上、勵精圖治的閉環良性無限循環之中。
新安煤礦人本管理模式系統主要是以健康的激勵機制為中心,由文化引領、綠色交往、培訓管理、情感交流、人才選拔、管理互動、安全質量、環境和諧8個子系統組成的環閉合管理系統,見圖1。整個系統良性循環,促使企業品牌提升,進而保證企業的科學發展和職工幸福指數的提高。

圖1 新安煤礦人本管理系統構架
新安煤礦的人本管理系統始終以高效的激勵機制為中心,8個子系統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互為條件,保持著開放性、聯系性、滲透性、勵志性、公平性、有序性、循環性、提升性的特點。整個系統一直處于有序運轉的動態管理之中,保證企業的人、才、物、環境、技術、規模等各項要素處于不斷變化和最佳組合狀態,而各個子系統之間的箭頭則表示各個子系統之間聯系的豐富的信息流。
人本管理涉及到員工的培育與成長,員工的主動性發揮與積極性創造以及員工參與管理與人際關系等諸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受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技術、心理等因素影響,相互交織,相互牽連。人本管理工程作為總系統,包括一系列子系統,每一子系統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目標,在各子系統有效運行的基礎上,形成人本管理總系統的更大的整體功能,以達到人本管理的預期目標。
文化是立企之本、興業之基,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帶來的是群體的智慧和協作的精神。根據煤礦員工隊伍結構復雜、文化生活相對單調的實際,探索提出“以德治礦、注重引領、彰顯特色、提升素質”理念,建立與礦井管理相配套的思想道德體系,制定以準軍事化訓練、推廣普通話和文明用語及“兩述兩化”為主要內容的員工行為規范,全面提高員工隊伍道德覺悟。新安煤礦構筑馨苑廣場“算盤假山”,雕刻“加法增內涵、減法量得失、乘法算責任、除法計幸福”文字,向全礦職工家屬宣貫了“精打細算求創新、精益求精謀發展”的管理理念;蓮花廣場一假山刻上“吉祥三寶”文字,寓意著企業及家屬對礦工“高高興興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來”的美好期盼。
同時,新安煤礦建立“歷史文化墻”、“新星大道”、“五十六個民族圖騰浮雕”、“二十四孝圖解”,發放《弟子規》、《朱子治家格言》等經典書籍,用道德的感召力和示范作用,產生一種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激勵人的良好氛圍。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反映風氣、影響全局。在唯上交往、唯利交往等現象逐步顯現的時代,新安煤礦樹牢“靠素質立身,憑實績進步”的“綠色交往”觀念,引導黨員干部進一步理解“進步靠什么,情誼是什么,交往做什么”,堅持領導帶頭、典型引導、從嚴整治、建章立制四管齊下,抓好“三融入”,即把綠色交往融入創新理論武裝、把綠色交往融入主題教育、把綠色交往融入反腐倡廉教育,狠抓落實,完善制度,鞏固成果。并積極暢通民主監督渠道,利用網站、有線電視、櫥窗等宣傳工具建立“民情呼聲”專欄,開通舉報電話,請職工擔任監督員,形成有效監督機制,讓“綠色”永駐礦區。
提高員工素質,不斷培育員工成長和進步,是企業發展的長遠大計,應予重視。近年來,新安煤礦與河南理工大學聯合開辦急缺人才大專班,共培養專業人才189人。與義煤職教中心聯合開辦班組長及業務骨干學歷達標班,培訓人才326人,全礦班組長以上管理人員受訓率達100%。新安煤礦制定考核細則,將班組長納入準管理崗管理。同時,通過崗前培訓與在崗培訓相結合、脫產培訓與崗位培訓相結合、專業學習與業余學習相結合、外出培訓與內部培訓相結合,盡可能把職工培養成“精一通二知三”的復合型人才。
在做好職工培訓的同時,新安煤礦在學校的寒暑假期間,免費為職工家屬及子弟舉辦鋼琴、古箏、書法、美術、攝影、籃球、舞蹈、太極等培訓班,為提升礦區整體品位奠定基礎。
情感交流是人本管理的突破口,是管理者以真誠的情感,積極的態度,與員工之間的情感聯系和思想溝通,滿足員工的心理精神需要,從而形成和諧融洽的工作氛圍的一種管理方式。新安煤礦始終堅持“三清四無十必訪”、“扶貧幫困辦實事”,深入現場、深入基層、與員工交流,及時為職工解決困難,消除職工后顧之憂,實現“四個不讓”目標。全面實現冬季供暖、成立井下急救站、勞模組團外出考察、建設殘疾人住房等一件件“暖心工程”,讓職工家屬時時刻刻感受到組織的關懷,看到生活的希望,享受到工作的快樂。
激勵管理可分物質激勵、精神激勵、成長激勵。物質獎勵就是給予適當的獎金激發動力;精神激勵讓其成為企業倍受尊重的群體;成長激勵是建立員工成長通道,使他們創造的價值得到充分認可和體現。公平是最好的激勵,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降低保健性因素的比例,提高激勵性因素的比例,做到既不傷害職工利益,又能提高激勵的作用和力度,時時事事體現公正、公開、有序、高效,以此激發員工工作熱情,從而達到“勞其形者疲其神,悅其神者忘其形”激勵因素之功效。
同時,搭建多頭發散的員工職業發展的“立交橋”,使員工個人的發展方向與企業目標融為一體,建立前有引力、后有推力、自身有動力的人才激勵機制,形成雙贏局面,讓職工有盼頭,有奔頭,有想頭。
人才是企業的寶貴財富,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代表。新安煤礦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資本是第一資本”的觀念,建立和完善人才選拔的培養機制,促進大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各部門主管不壓制人才、不埋沒人才,努力成為伯樂,用心發現“千里馬”,并給予培養、扶持,為企業更多更好地輸送人才,增添活力。公開人才梯隊建設,大膽使用青年人才,發揮其作用,鍛煉其能力,使他們與企業同步發展。每月按精細化管理標準和“262”的比例評選出品牌員工、合格員工、試用員工,建檔登記,確保公正。品牌員工將作為當月薪酬分配、年終評先、提拔班組長乃至礦中層干部的重要依據。同時,堅持實行干部管理末位淘汰制度,最終實現庸才下,人才上。
管理互動,職工成長。互動目的就是協調好企業目標與個人目標的關系,使兩者互相制約,互相滿足,最終達成一致。適時開展大規模、全方位的合理化建議活動,要求每個建議人站在企業科學發展的高度,不僅提出問題,而且還要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并給予建議人一定獎勵。活動開展僅1年時間,共收集合理化建議5896條,最終形成集智慧、集建議、集問題、集價值于一體的“萬言書”。在有效互動中,鼓勵員工開展發明創新、節能減排、降耗增效活動,千方百計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人的生命和健康是最珍貴的資源,堅持理念引領,超前防范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石。新安煤礦逐步完善確立了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目標體系、周期安全閉合管理工作法,把握重點,抓好三級責任落實,嚴格責任追究時效,超前策劃,規范執行,閉合管理,文明施工,著力構建“大安全”格局。
新安煤礦按照打造“井下創一流,井上超一流”的現代化品牌礦井目標,努力創建“精品五優礦井”,有效改善作業環境, 使礦井實現了“八化一走”新格局,即硐室裝備精品化、軌道運輸地鐵化、巷道寬敞明亮化、環境刷新彩色化、報警裝置語音化、編碼管理數字化、安全理念人性化、管理有序規范化,職工下井只走上下巷。
地面環境充分利用礦區得天獨厚的地勢條件和水資源豐富的特點,以和諧自然、綠化經濟為主題,構建人工水系,改善生態環境,突出園林綠化,體現循環經濟,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和諧共處,構建生態和諧的宜居環境。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humanistic management model in Xin’an Coal Mine of Yima Coal Industry Group
He Zhiqiang1,2
(1.Xin’an Coal Mine,Yima Coal Industry Group,Luoyang,Henan 471842,China;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Wuhan,Hubei 430074,China)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content,structure and nine measures of humanistic management of Xin’an coal mine by discussing the source of human-orientation and humanistic management,and proposes to build a humanistic management mode.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mproving the awareness,attitude and behavior which has an in-depth influence on employees will be the fundamental means of realizing the common aspiration of"culture-based coal mine,ecological mining area,and tourism mine".
humanistic management,research,practice,Xin’an Coal Mine
TD-9
B
賀治強(1966-),男,河南省洛寧人,高級經濟師,工程師,義馬煤業集團新安煤礦礦長,在讀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張大鵬)